第四百八十一章
2024-09-09 04:17:53
作者: 秋李子
「大人慎言!」秀娥的聲音已經略提高一些,甚至面上第一次露出怒容,接著秀娥淡淡地道:「大人任官一方,又怎要牽連別人的父母。況且,我問大人的,還是那句,若無我拋頭露面,敢問大人,我該怎樣養活全家?」
天下寡婦多了,寡婦怎麼生活,卻是天下的一個難題,那娘家婆家有家底的,可以分給一股家私,讓寡婦帶著孩子生活,但有家底的並不多。更多的寡婦,只能再走一步,甚至連前房兒女都要拋下,不過是為的能過下去。到了這個地步的寡婦,也就不用說什麼守節不守節的。而在教化上來說,寡婦失節,可比寡婦出門拋頭露面賺錢養活全家,來的難聽多了!
知府並不是不曉得這個道理,這會兒秀娥直接說出來,知府頓時目瞪口呆,不曉得該說什麼。
儘管秀娥幾句話說的知府說不出話來,秀兒心中卻還是捏著一把汗,擔心知府怒極,把秀娥扯下去打,這種事兒並不是沒有發生過,於是秀兒高聲道:「我家大奶奶承亡夫遺志,上孝公婆,下養孤兒,還供養族內眾人。大人該當旌表才是!」
秀兒這一說話,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閒人們登時就在那問秀兒:「你說的,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每年族內的族學都是我們這房供給,不止如此,還每年要出四十兩銀子,給族內那些無依無靠的人。」秀兒說著,眼圈不由紅了:「我們大奶奶,每年光給族內,就有上百銀子,她出來做生意,也不是為的自己出風頭,而是想要讓眾人都過得好些,誰知,竟被人這樣敗壞名聲。」
秀娥一個人說話,知府和師爺就已經覺得難以應付,此時再加上一個秀兒,師爺的臉不由白了,瞧向秀兒道:「此處,哪有你說話的份兒?」
「都說,物不平則鳴,我雖只是個侍女,可也曉得事情黑白,更懂人情世故。大人不顧青紅皂白,侮辱節婦名聲,甚至還要把節婦趕出省城,敢問大人,這可是朝廷允許的?」
秀兒步步緊逼。師爺這會兒已經慌了手腳,侮辱節婦名聲,這個罪名可就大了,畢竟秀娥是個守節的人。
此時知府習慣地看向師爺,瞧見師爺面上慌亂,知府也不由在心裡罵了一句,這才道:「你說你的主人守節,那可有……」
「怎麼,大人還想說,我和人有什麼不清白的地方嗎?」秀娥盯著知府,一字一句,就是不肯放過知府。知府哪裡敢應一個是字,眼光四處流離,只是想要尋理由。
「還請大人發一份公文,前往我本籍,若我不是寡婦,也不是守節之人,那我甘願把所有在省城內的產業,雙手送到官府。」秀娥直視知府,知府被逼得說不出話。
師爺已經在那高聲道:「大膽,你當公文是什麼,你隨便就要下嗎?」
「大人都能不分青紅皂白,下了公文,說我攪亂世間規矩,怎麼往我本籍下個公文,就成了難事?」秀娥不卑不亢,但聽在師爺和知府耳中,就成了步步緊逼。
「若大人今日執意要封了楊家鋪子,那我們商會,也只有去巡撫衙門喊冤了。」魯老爺也跟在人群之中,聽了半天,做出自己的決定,往前走了一步,語氣恭敬,卻含著知府能聽得出來的威脅。
知府想做太平官,自然是怕威脅的,瞧向魯老爺,他的神色漸漸變得難看,過了好一會兒才道:「好,那我就行文你本籍,若你真是個守節的人,為了奉養公婆和撫養孤兒才出來做生意,那本府就……」
「大人!」師爺已經在那驚叫一聲,知府也沒有再瞧向師爺,緩緩把後面的話說出:「那本府,就許你在這省城內,雇女帳房,女夥計。」
「多謝大人!」秀娥再次行禮下去,知府這才重新拍響驚堂木:「退堂!」
驚堂木一拍,這件事也就先這樣了,秀兒擠出人群,來到秀娥身邊,對秀娥輕聲道:「大奶奶,這太冒險了。」秀娥聽出秀兒話中的不贊成,但秀娥只淡淡地笑了笑:「沒有什麼,總是要冒險的。」
況且,行文到縣城,自然沒有人會在回文中作梗,那秀娥從此之後,就能得到雇女帳房,女夥計的許可。而不需要再顧忌別人。
「事情差不多也就了了,楊大奶奶,您先回去吧。」魯老爺也走過來說話,秀娥急忙對魯老爺行禮:「多謝老爺!」
「楊大奶奶客氣,這事兒,誰從中作梗,我們也清楚,只是不好明說。」魯老爺的話沒有說完全,秀娥已經笑了,誰能從中作梗,當然是那不願意自己在省城生意做好的人,至於這人是誰,秀娥清楚,魯老爺也清楚。
「不過是個宅子,一個鋪子,不值得這樣。」秀娥淡淡地說著,魯老爺也笑了:「這是您這樣想,至於別人怎麼想,那就要看別人的想法了。」
說話時候,朱止青也走到秀娥跟前:「東家。」
「你什麼時候到的?」秀娥瞧見朱止青,眨了眨眼,倒是秀娥也忘了。今兒,確實是家鄉的車隊該到省城的日子。
「正好就是那邊在鬧的時候,車隊我已經讓他們先趕到另一邊藏好了。」這是朱止青的妥帖處,先把車隊藏好,若有個萬一,也好讓車隊帶著人立即離開省城,而不是被一鍋端了。
「很好!」秀娥說完就對魯老爺道:「原本已經定好了日子,還有三天就是新店開張的日子,這會兒只怕要耽擱下來了。」
都遇到這樣大的事兒,還能想著新店開張,魯老爺已經笑了:「楊大奶奶果真有大將之風,遇到這樣大事,都還在想著生意。」
「這是我們生意人的本等。」說話時候,秀娥已經和眾人走出了衙門,瞧著這熙熙攘攘的大街,秀娥不由感慨地道:「朝廷重農抑商,是因為商人不織而衣,不耕而食。可是再一想,若沒有商人從遠處把各種貨物運送而來,各地又怎會如此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