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以「例」服人
2024-08-31 13:56:01
作者: 愛講故事的茄子
楊令歌坐在太師椅上,望著一眾韋氏子弟,說道:「在開始說韋老太爺這件事之前,我先跟大家講兩件古時候的陳年舊事。」
「聽完之後,我想大家應該就能夠理解我為什麼要跟廖天麒『對著幹』的原因了。」
「也能夠放放心心地讓韋老太爺進到祖墳,而不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韋仁扶須笑了起來。
坐在下面的韋義、韋禮等人,發出的笑聲則更大。
楊令歌看似的玩笑話,卻再一次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我先說劉邦,這個人的發家史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直接說他當了皇帝之後,是怎麼對待他父親的。」
楊令歌含笑說道。
「史書記載,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了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五十四歲的老人了,而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劉老太公更是高齡,且活的很滋潤。」
「一開始的時候,劉邦遵從孝道,每隔五天就會去見見劉老太公,但因為漢朝之前沒有太上皇這麼一說,所以即便貴為皇帝的父親,劉老太公見了自己親兒子也得起身行禮。」
「以劉邦的脾氣,他開創帝業,那是奔著衣錦還鄉的心態,只有一點讓他心裡不舒服,那就是於心不忍自己年歲已高的老父親,還要向自己行禮。」
「於是,後來就有人給劉邦出主意,劉老太公搖身一變成為了太上皇,顧名思義就是已經退休的皇帝,也就順理成章地以太上皇的身份接受皇帝兒子的跪拜行禮。」
「劉邦封父親為太上皇這個方法,不單單是解決了與父親之間禮節的難題,而且還很聽父親的話,把父母供養在皇宮之中,算是非常孝順了。」
韋仁等一邊聽,一邊不時地微微點頭,帶著笑容的臉上露出就該如此的表情。
楊令歌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繼續說道:「劉太公死後,安葬在新豐,劉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且將櫟陽改名萬年縣,以此作為維持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陵墓的開支。」
「所以在漢高祖劉邦這裡,不存在什麼功高蓋主這麼一說。如果非說有,那也是他跟項羽之間,扯不到跟自己的老父親,甚至於更早之前的其他先人們。」
「第二個例子,我想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眾所周知,朱元璋的開過之路,就跟神明庇佑一般,他總能在每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幾乎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但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等到朱元璋在金陵開國稱帝,環顧四周,能夠享受榮華富貴的親人卻寥寥無幾。」
「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最基本的操作就是追尊自己的祖先也成為皇帝。但是由於朱家門第實在太過淺薄,朱元璋費盡力氣,也只能考證到自己高祖父的確切信息,再往上那真不知道了。」
說到這裡,楊令歌停頓一下,笑看韋仁說道:「在這一點上,四十八軍戶鎮韋氏眾先人和韋族長等兄弟就做的讓人稱讚,僅憑韋氏祖墳安葬著一脈相承的跨越四百多年、四十多先人這一點,就不是尋常家族能夠做到的。」
韋仁面露得意之色,但還是謙虛地說道:「從古至今,孝道就是我們這個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
「從我五歲那年進私墅識字開始,先生和家父就一直告誡我說,在所有的傳統道德規範當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類似這樣的的話語我至今猶記在心,更是時常拿出枕旁的《孝經》翻看。」
「老太爺在世的時候,常對我兄弟姊妹六人說起創業不易,先人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壯舉和艱辛。」
「楊先生,原本之前在聽到老父親百年之後竟然不能葬在祖墳,說實話,我等兄弟姊妹無不心懷愧疚,感覺十分對不起他老人家。」
「也是天可憐見我韋家人,三弟韋禮遇上了楊先生您,要不然的話,我們六人因為老父親的身後事,必定會愧疚一輩子。」
坐在下面的韋義、韋禮、韋信,以及趙如鏡,紛紛慨嘆,說著感激楊令歌的話。
韋智雖然沒有吭聲,但他看楊令歌的眼神,已經沒有之前那麼陰冷和富有敵意了。
楊令歌客氣一番,說這都是韋老太爺生前積德行善的福報。
在韋信給他的茶杯續上茶水之後,楊令歌又繼續之前的話題說道:「於是在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的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剛剛舉行完登基儀式之後,立刻奉玉寶玉冊,到太廟追尊四代先祖為皇帝皇后。」
「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朱五四們這些當了一輩子老農民,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的神主牌位有一天會供奉在太廟中享受後世香火。」
「《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上對於這件事記載的非常詳實。『乙亥,上率世子暨諸子奉神主詣太廟,追尊四代祖考、妣為皇帝、皇后,奉上玉寶、玉冊。冊曰:孝玄孫嗣皇帝元璋稽首頓首上言: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傳之於子孫。子孫有天下者,追尊於祖考,此古今之通義也。』。」
「朱元璋的操作到這裡,並沒有停下,他除了追封四代祖先,其餘已經去世的親人們,也都追封了。」
「這在《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中也有記載:『丙子,詔追封皇族。…既追尊四代考妣為帝後,重念親親之道無間存沒。凡我伯考、兄侄悉追封為王,伯妣、先嫂皆為王夫人。列祀家廟,著為常典。伏惟英靈,歆此榮祉。』。」
「韋族長,還有諸位,我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無法就是想要說明一個問題,『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韋氏的家廟固然供奉著先人們的神主牌位,但他們的身體卻永遠葬在了墳塋裡面,我個人認為,韋氏的祖墳才是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得以安心停留的老宅。」
「韋老太爺和幾位夫人,創下這麼大的一份家業,如果連他們都不能在百年之後葬進祖墳,那我倒想問問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這四十八軍戶鎮,誰還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