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新的難題
2024-08-31 00:34:03
作者: 華陰
宋鶴卿心中沒有了初入御書房的拘謹。
和旁邊的顧淵一樣,漸漸放鬆下來,專注用飯。
鍾如意雖然也有大半天沒吃飯了,但她心裡還想著別的事,沒什麼胃口,只是勉強吃了幾口。
眼看著宋鶴卿吃得差不多,她便開始了今天把兩人找來的正式話題。
還是閒適的態度,像是在話家常。
「之前沒有跟小宋大人商議監察使一事,小宋大人是不是覺得很意外?」
終於開始了今天的正事。
宋鶴卿放下碗筷,拿起旁邊的餐巾擦了一下嘴,認真作答:「下官初入大理寺,資歷尚淺,監察十二州何等重要,朝中比下官有資歷,有聲望的大有人在,長公主為何會選中下官?」
宋鶴卿不意外鍾如意會提出巡查十二州的法子,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鍾如意為何會選自己當這個監察使。
他是乙酉年的探花,為官至今不過三載,先前長公主讓他負責賑災事宜,是歷練他們這些年輕的官員。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可巡查十二州,這麼大的事兒,應該選個更有威信的大臣,咱們長公主就選了他這個朝堂新人呢?
對於巡查十二州的人選,鍾如意也是思慮再三才做的決定。
朝中有威嚴又有資歷,正派的大臣不少,可那些人都不適合巡查十二州。
一則,是因為有能力,有資歷的大臣都上了年紀,腿腳不便,不適合遠行。
二則,很多大臣的資歷都是用年紀堆出來的,那些人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些官場裡的虛與委蛇,很少有人能像宋鶴卿這樣,身在官場,卻不與眾人同流合污,乃是一股清流。
三則,大魏的將來終歸是年輕人的將來,年輕人遇事,不能總指望老一輩的人來解決,年輕人也該闖蕩一番。
鍾如意沒有把心中的思慮講明,只是笑著道:「小宋大人覺得,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差事?」
「能!」宋鶴卿沒有半點猶豫,擲地有聲。
「那就行,小宋大人覺得自己能勝任這份差事,而本宮也覺得小宋大人能勝任這份差事,所以本宮把這份差事交給了小宋大人,有何不妥?」
鍾如意故意拉長了語氣。
沒有不妥,他覺得自己能完成這份差事,而她也覺得他能完成這份差事,所以這份差事,理所應當,就該交到他手中。
宋鶴卿沒想到長公主會如此信任自己,他心中湧出一股熱流,信心大增。
「微臣定不辱使命!」
鍾如意看著年輕人身上散發的蓬勃鬥志,心中深感欣慰。
她再問:「小宋大人對於尋訪十二州,可有什麼想法?」
宋鶴卿答:「下官覺得,此次尋訪十二州,除了明查,還可以暗訪。」
「如何明查,如何暗訪?」
「殿下既已命下官巡查十二州,那麼各州的官員,不日便會知道下官就是十二州的巡查使,下官到各州,他們必定會相迎,此乃明查。」
「那暗訪呢?」
「若是想查訪道各州府的真實情況,就必須出其不意,聲東擊西。若是提前告訴各州府官員,他們有了準備,就會故意製造假象來糊弄下官,所以下官認為,既是暗訪,便要在各州府官員不知情的情況下,查訪百姓對地方官員的看法,只有最底層百姓的看法,才最真實。」
聽著宋鶴卿的一番話,鍾如意目露讚許。
宋鶴卿還真是一個人才,她才任命他為巡查使,這麼一會兒的工夫,他就拿出了巡查的十二州的法子。
若是這根苗子沒有長歪,那日後,定會長成一棵為大魏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鍾如意面帶笑容,和善道:「那小宋大人準備準備,三日之內,寫一份巡查十二州的方案給本宮。只要小宋大人交上來的方案合理,那便找小宋大人的方案來辦,小宋大人無論有何需求,只管放心大膽提出來,只要在本宮能力範圍之內,本宮定會滿足小宋大人。」
這是給足了宋鶴卿足夠的權力和底氣。
對於巡查十二州一事,其實鍾如意已經想好了法子,但她沒把自己的方案說出來。
她要培養的事,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而不是她說一句,就只做一句的庸才,人才能解決問題,而庸才只會提出問題,讓她想辦法解決。
宋鶴卿無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鍾如意無論做任何事,只要是她選定的夥伴,就會給自己人足夠的信任,無論是顧淮、許毅,還是宋鶴卿。
既然他們一心為自己辦事,那麼只要他們提出來的要求不是太過分,她都會滿足。
旁邊自顧自用飯的顧淵全程沒有插一句話。
他心裡很清楚,自己今天來御書房,其實只是個陪跑的。
巡查十二州一事,長公主已經任命宋鶴卿,而他只負責保護宋鶴卿的安危,所有,無論日後他們遇到什麼事,他只需聽宋鶴卿的話辦事。
他也知道,自己的性子確實有些急躁,讓他領兵打仗還行,可讓他鑽研算計,他就做不到了。
而宋鶴卿一介文人,擅長什麼陰謀陽謀,可一旦打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宋鶴卿就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長公主命他們二人巡查十二州,這是取他們的長處,補對方的短處。
長公主這是要重用宋鶴卿了。
宋鶴卿也算是遇到了慧眼識珠的貴人。
要是不出意外,宋鶴卿日後封侯拜相,是必然的事。
只是不知道,同樣姓宋,宋淮的苦日子何時才能熬到頭?
……
另一邊,沉著一張臉的寧王李承明,帶著使團離開汴京。
今天被他留在大殿上的三個人,都是跟了他多年貼身侍衛,是他的心腹。
他被關在驛館,驛館內外層層守衛,他想要給安插在汴京城的細作傳遞消息,不是件易事、
與其冒險讓人出驛館,或是讓外面的細作冒險進來,倒不如找一個安全的方法,光明正大把消息傳出去。
昨天,他讓三人去找那個農戶的麻煩,就是看準了魏人會忌憚他寧王的身份,不敢把事情鬧大。
魏國死一個賤民,他聽點閒言,就這麼利用賤民的死,光明正大把消息傳出去,看上去似乎很划得來。
可他萬萬沒想到,呢個死去的賤民一家,竟然會敲登聞鼓告御狀。
更沒有想到,鍾如意,竟然會為了一個賤民,跟他撕破臉。
無論是鍾如意,還是那個宋淮,還有見今天的顧明朗,這些人實在可恨!
這一次他來魏國,不僅沒有除掉魏國最大的威脅,搭上了三個心腹,還把晉國的底牌給露出出來。
等到回到晉國,還不知道該如何想父皇解釋。
太子那邊,怕是又要拿這件事做文章了。
可恨!可恨!
李承明黑著臉,與他同行的使臣全都感受到了他身上的低氣壓,一個個壓著腦袋,不敢說話。
寧王也真是狠,一條活生生的人命,說弄死就弄死,跟了自己十多年的心腹,說割捨就割捨,
要是以後寧王即位,他們這些做秤子的,還有什麼活路?
眾人心裡那個愁啊。
寧王活活打死一個農戶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
汴京城內的百姓聽到這則消息,一改往日對寧王的看法。
那些沉迷於李承明容貌的姑娘了,瞬間就清醒了。
原來目無王法,殺人不眨眼,才是寧王本來的真面目。
雖說高門望族,天潢貴胄,打罵僕婢,甚至濫用私行都是常事,可這些大宅院裡的齷齪事,一般不會外泄。
而且就算是打罵僕婢,通常都會有個由頭,或是下人犯了錯,或是下人需要管教。
想凝望著何異,因為菜不新鮮這種小事,就在大魏的都城鬧出任命,還敢蔑視長公主和大魏律法。
這種囂張跋扈,肆意妄為的男人,怎麼看都不是個好郎君。
幸虧長公主沒嫁到晉國,要是長公主真嫁過去,萬一惹得寧王不快,被寧王打罵,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真的只能躲在被子裡哭了。
大魏的百姓對於寧王李承明的好感急劇下降。
潛伏在汴京城內細作,聽到寧王打死農戶的消息,都明白了寧王的意思。
農戶困死於室內,三人合毆。
這件事就是在告訴他們,如今他們就像農戶一樣,被困在汴京城,而那些巡邏的禁軍,就像三個侍衛一樣,只待他們一出頭,就合力圍殲他們。
寧王是想告訴她們,刺客應該潛伏起來。
農戶之死的案子傳出來之後,潛伏在汴京城的細作全都按兵不動,潛伏起來。
宋淮原本助顧淵揪出刺客,可農戶的慘案發生後,他便知道,想要通過寧王李承明這條線索,把晉國安插在大魏的刺客揪出來,是不可能的。
李承明不按常規出怕,斷了他的線索。
然,即使沒有李承明這條線,他也有法子把潛藏在大魏的刺客揪出來。
只不過那個法子,相較於順著李承明順藤摸瓜,要更費事費力。
生活在汴京城內的百姓總共有五萬,排除稚子,再派出三代清白的人家,把目標鎖定在那些來路不明,從別處遷來做生意的百姓身上,總能篩選出幾個嫌疑人。
況且,還有那些刺客的屍體,也可以作為線索。
雖然那些人已經服毒自盡,但他們可以憑畫像,查出那些人的來歷。
只要查訪那些人日常活動範圍,把細作鎖定在範圍之內,找出一個細作後,再順藤摸瓜,定能把那些細作一鍋端了。
這個法子,費事費力,得麻煩戶部,才能查看百姓戶籍。
這麼大的事,憑他一個人,是辦不成的。
還是得讓顧淵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