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兒童觸覺失調的原因
2024-08-15 18:56:32
作者: 錢志亮
導致兒童觸覺失調的原因除了保胎、孕婦缺乏運動使得孩子很少有甚至沒有機會與胎盤內壁接觸而失去早期學習機會導致觸覺防禦外,羊水過多的母親,儘管自己運動較多,但由於孩子在更多的羊水保護之中很難有機會與胎盤內壁接觸,胎兒失去諸多必要的觸覺學習機會導致觸覺防禦。相反,羊水過少的母親哪怕是輕微的運動,胎兒都有可能與胎盤內壁產生接觸,胎兒觸覺學習的機會過多導致觸覺刺激的「飽厭」現象,胎兒不再對類似刺激做出反應,導致胎兒觸覺遲鈍。
剖宮產胎兒沒有經歷宮縮的擠壓,不能從狹窄而屈曲的產道娩出,這就剝奪了孩子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觸覺學習機會而導致兒童觸覺防禦;孩子出生後如果不是母乳餵養,也容易導致兒童觸覺防禦,因為在母親哺乳孩子時一般都會不停地撫摸輕拍孩子,孩子不斷地運動口腔,通過包卷母親乳頭緻密組織和乳暈獲得大量的口腔觸覺刺激,因此母乳餵養也是兒童觸覺學習的重要途徑。而非母乳餵養的兒童則沒有這些觸覺學習的機會——哺乳者一手抱孩子,一手拿奶瓶(為了防止嗆著和不影響牙床發育一般需稍微向後拽著點),沒有第三隻手再為孩子提供觸覺刺激了,況且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奶嘴都比較光滑、細膩、單孔,無法與富有彈性與張力、既不粗糙也不細膩、多孔的母親乳頭相比。
如果孩子出生後缺乏摟抱、撫摩、輕拍,也會導致觸覺防禦。人類普遍存在著皮膚被觸摸的需要即人們常說的「皮膚饑渴」問題。兒童成長過程中除了「飲食饑渴」必須得到解決之外,「皮膚饑渴」的問題也必須得到解決,否則嚴重缺乏會導致死亡,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孤兒院實驗都證明了這一點。國外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正常的個體每天需要11個擁抱,否則就會產生情緒情感問題(因為西方撫育文化中強調親子分床而睡,小時候沒有被抱夠,長大後相互擁抱以便補償);傳統的東方育兒方式與西方相反,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睡,父母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摟抱、撫摩、輕拍等觸覺刺激,所以長大彼此見面後一般都非常強調保持「個人空間」與矜持。而現在有些年輕的父母盲目向西方兒童撫養模式靠攏,孩子一出生就「分床」而睡,結果導致孩子觸覺防禦。
有些看護孩子的祖輩由於害怕「意外」,特別強調安全,延長「襁褓期」、過度保護,這不讓摸、那不讓碰,這裡有細菌、那裡太髒……從而使孩子錯過觸覺學習的關鍵期。
小推車、學步車也是導致兒童觸覺防禦的原因之一: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更舒適些,讓孩子躺在嬰兒車裡面推著走而不用自己走路,但由於推車的輪子直徑有限,而輪子越小、克服阻力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家長不得不挑最平整的道路行走,這樣不但剝奪了孩子被背、被抱的機會,還減少了兒童獲取外界刺激進行觸覺學習的機會;學步車是從家長省力的角度設計的,但減少了親子間的交流,對於兒童感覺運動統合能力的發展也是很不利的。
城市兒童生活都市化,現代家庭小型化,兒童缺乏成長中所必需的各種感覺刺激;家長對兒童過度保護或管束過嚴、過分看重「第二書包」、兒童缺少同伴群體、缺少戶外活動和各種運動、電視與遊戲機成為主要玩具等都會導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應有的各種感覺刺激機會大幅度減少,嚴重削弱人的感覺運動統合能力。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如果父母撫養孩子比較粗放,如嬰幼兒內衣不夠柔軟、用洗衣粉洗孩子的內衣、穿之前沒有搓柔軟等,則會導致孩子觸覺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