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民國北京研究精粹> 國家視角與本土文化

國家視角與本土文化

2024-08-16 10:12:47 作者: 黃興濤

  ——民國文學中的北京[1]

  [美]董玥

  

  北京曾是一座激發強烈情感的城市。不但世居都城的舊京學者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以這座城市為題材的作品,「新知識分子」們也寫下了數百篇關於它的文章。表面上看,這些「新知識分子」們的作品,尤其是其中完成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後日據時期的,與老派北京學者一樣寫得傷感懷舊,然而細看起來,他們的感傷的所指與緣由都有所不同。儘管他們同樣強烈地認同於北京,但是他們並不會像陳宗蕃、齊如山和余啟昌等學者那樣,在預感到「舊京」行將消失的時候,表現出幾近切膚之痛。這些「新知識分子」很多來自南方,只是在北京租房暫住。他們在北京居留,只是因為任職或就讀於那些在京新設的教育機構,於是,他們與北京的關係就非常不同於那些帝京學者。他們是在與那些他們經歷過的城市,而不是過往年代的北京的比較中看北京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本侵略以前,大多數「新知識分子」很少擔心「傳統」北京的消失。即便是那些確實寫過此類題材的,也只是站在一種旁觀者的立場上,因為即將消失的只是北京本地人的生活方式,而並非他們自己的。大多數「新知識分子」在1937年日軍進占後並不是像那些老派北京學者那樣繼續留在北京編纂方志,而是離開北京,在南方書寫關於北京的回憶。

  因此,「新知識分子」的作品包含著與這座城市歷史的另一種關係。他們所關注的並非舊京的生活細節,而是當下文化與社會結構的轉型。他們生活的中心是民國的北京,一個已然轉型的城市。在空間概念上,他們的北京也有所不同:他們鍾情的北京並非本地人情之所系。只是在日本侵略的威脅下,新舊兩種北京知識分子才有了共同的懷念。然而這也就是他們全部的相似之處,餘下的則是更多的實質性的不同。本地人的北京對於「新知識分子」來說只是觀察和研究的對象。然而民國北京的文學表現也並非一律採用這種視角。北京幸運地擁有老舍這樣的作家來講述它自己的故事。這位小說家在其虛構的世界中展現出來的北京的歷史真實,也許可以讓歷史學家們的工作都相形見絀。本文將依次討論「新知識分子」筆下的北京,民俗學運動中的北京,及老舍筆下的北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