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三、多樣化發展——轉型中的普通高中教育

三、多樣化發展——轉型中的普通高中教育

2024-08-14 21:35:45 作者: 肖建彬

  信息化、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已經成為典型的時代特徵,新的時代特徵對學校教育與人才培養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戰。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體系的建構使高中教育不再成為一種終結性教育,高中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只局限於升學預備教育或職業預備教育,走向普及化、大眾化的普通高中教育要注重升學、就業、「全人」培養三維目標的統一。

  強調高中教育類型的多元化與課程結構的多樣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高中教育的發展趨勢。

  以美國為例,美國綜合高中教育主要經歷了兩次轉型:即由精英型的大學預備教育機構轉向大眾型的終結性教育機構,再轉向大眾型的大學預備教育機構。在第一次轉型過程中,美國綜合高中獲得了發展的契機。而第二次轉型中,綜合高中卻陷入了發展的危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綜合高中的結構與功能之間失衡的結果。

  所謂「大眾型」是相對於精英型而言的,「終結性」教育主要指教育機構的畢業生將來主要以進入工作和生活領域為主,不再繼續升學,只有少數學生接受大學預備教育以準備升入大學。美國大眾型的終結性教育機構的確立和發展主要始於20 世紀初期,這一時期美國的初等教育已經基本實現了普及化。工業化的推進以及職業教育的興起,推動著中等教育走向大眾化和普及化。為了滿足大眾受教育的需求,美國打破中等教育領域的雙軌制模式,建立了兼具學術性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新機構——綜合高中,它成為大眾型的終結性教育機構的主要形式。綜合高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人人都可以接受中等教育,推動中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眾化。

  美國綜合高中是美國中等教育第一次轉型的產物,這一時期中等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滿足廣大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擴大受教育群體的範圍,促進中等教育的普及。這種綜合高中為了滿足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發展需要,綜合高中內部實行分流分軌道的培養模式。綜合高中作為終結性教育機構,承載著多種功能,即升學、就業和培養「全人」,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其中,可以進入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這一時期,美國綜合高中模式滿足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為社會和民眾普遍接受。

  從美國中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看,美國高中階段的普及教育主要是通過綜合高中的辦學體系實現的,其主要面向畢業後準備工作和進入生活世界的學生,同時,面向少部分準備升入大學的學生。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綜合高中日益遭到多方面的質疑。許多教育改革直接針對綜合高中教育展開,高中教育的多樣化改革與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美國的高中教育不僅實現了普及化和大眾化,而且高等教育大眾化也成為現實,現代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發展和職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需要接受過更高層次教育的從業者和社會公民,美國綜合高中所培養的具備初等教育水平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已經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從美國綜合高中的第一次轉型可以看出,不同的歷史時期,一個國家或社會所處的時代不同,社會與經濟文化發展需要不同,綜合高中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

  美國綜合高中的第二次轉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第二次轉型即從大眾型的終結性教育機構轉型為大眾型的大學預備教育機構,大眾型大學預備教育成為公眾的主導需求。

  與第一次轉型相比,第二次轉型要複雜得多,艱難得多。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在同一所學校內,讓大多數人升學比讓大多數人就業要困難得多。第一次轉型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面向大眾的終結性教育與面向少數人的大學預備教育,對教師水平及成績要求不高,只面對學生群體中最具才能的小部分學生進行升學預備教育。這種終結性的綜合高中的教育重點是幫助大多數學生就業與生活。

  當綜合高中轉為大學預備教育機構時,就必須考慮其如何與高等教育相互銜接,又要考慮學生的可教性以及學生能力、智力與職業興趣等多方面的差異。不可否認,在任何類型的中等教育機構中都會有一定數量以升學為目的的學生,當這類學生屬於少數時,教育要容易得多。第一次轉型期的美國綜合高中主要提供的就是服務大多數學生的終結性教育。

  美國綜合高中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對美國高中教育的發展和普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綜合高中承載著升學、就業和培養「全人」的功能,但主要以面向生活和工作的終結性教育為主。

  隨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推進,民眾的教育需求也逐漸攀升,大眾型的大學預備教育已經成為高中教育的主要功能。

  基於這種現實的考慮,美國綜合高中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滿足學生多樣化選擇和個性化發展需要,如小型化學校運動、學校選擇運動等。

  我國高中教育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化和大眾化,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眾化,再沿用初中畢業生一次性強制分流,將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高中階段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要,也不能適應學習化社會和職業快速更新的時代要求。

  綜合高中作為一種融升學、就業和「全人」教育於一體的大眾型教育機構,可能成為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主要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延遲分流、適性選擇及多樣化發展。

  相對理想的綜合高中課程取向可能是「共同基礎+校本選修」模式。綜合高中課程體系構建要以核心課程為基礎,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普通文化課程與職業技術課程相結合,並確定各科最低學習標準和基礎學習要求。

  綜合高中教育模式及課程取向最具活力之處就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將學習目標、教材、學習環境等個別組合,進行個性化教學。[26]學校和教師作為課程設計開發的主體之一,應整合課程資源,構建科學合理的校本課程生態和多樣化的課程體系,以幫助學生在自主選擇和多次選擇中合理分流、適性發展。

  綜合高中教育在實現課程多樣化與選擇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學校內涵發展、優質發展和特色發展。

  當然,我國綜合高中的實現路徑是多元的。從我國高中教育的現實發展與改革趨勢來看,無論在普通高中或在職業高中範疇內進行綜合高中改革試點,還是創建全新的綜合高中,都要基於「綜合性」「多樣化」與「普職融通」三個關鍵詞展開,實現資源整合與協同育人。

  [1] [美]科南特:《科南特教育論著選》,陳友松,譯,88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3] 曹靜,莊玉興:《綜合高中生「左右逢源」》,載《解放日報》,2001-03-07。

  [4] 黃偉,雷宇:《一鍋「夾生飯」,武漢綜合高中十年之殤》,載《中國青年報》,2009-02-23。

  [5] 袁桂林:《關注高中橫向定位問題——對促進高中學校類型多樣的思考》,載《中國教育報》,2012-05-11。

  [6] 羅生全,趙正:《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改革探析》,載《遼寧教育研究》,2004(2)。

  [7] 趙鋒:《辦綜合高中還有必要嗎》,載《上海教育》,2007(19)。

  [8] 趙鋒:《辦綜合高中還有必要嗎》,載《上海教育》,2007(19)。

  [9] 李曉:《對綜合高中「叫停」的思考》,載《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8)。

  [10] 黃偉,雷宇:《一鍋「夾生飯」,武漢綜合高中十年之殤》,載《中國青年報》,2009-02-23。

  [11] 毛文燕:《綜合高中是實施普職滲透的重要舉措》,載《上海教育科研》,2007(4)。

  [12] 袁麗英:《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探討》,載《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3(3)。

  [13] 廖大海:《上海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若干思考》,載《上海教育科研》,1998(10)。

  [14] 廖大海:《上海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若干思考》,載《上海教育科研》,1998(10)。

  [15] 廖大海:《上海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若干思考》,載《上海教育科研》,1998(10)。

  [16] 廖大海:《上海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若干思考》,載《上海教育科研》,1998(10)。

  [17] 姬向群:《改革辦學模式 增強普通高中的辦學活力》,載《北京教育》(普教版),1995(14-16)。

  [18] 程松齡,張衛寶:《「一門進 多門出」——關於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探索》,載《中小學管理》,1999(7-8)。

  [19] 劉洪法:《學會選擇——杭州九中「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載《教育探索》,2004(3)。

  [20] 王來法,陳雲喜:《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及早試辦「綜合高中」》,載《新職教》,2000(9)。

  [21] 常寶寧,袁桂林:《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審視》,載《當代教育科學》,2013(4)。

  [22]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23] 謝維和:《從教育的間斷性與連續性看高中改革——再論高中教育的定位與選擇》,載《中國教育報》,2012-03-02。

  [24] 袁桂林:《關注高中橫向定位問題 大力發展綜合高中》,載《中國教育報》,2012-05-11。

  [25]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26] 隋立國:《中美綜合高中發展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載《教學與管理》,2005(3)。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