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二、綜合高中模式構建——促進適性發展的自然分流教育

二、綜合高中模式構建——促進適性發展的自然分流教育

2024-08-14 21:35:41 作者: 肖建彬

  統觀世界各國的高中教育改革,在普及高中教育階段,很多國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綜合高中教育模式。美國綜合高中在創立之初,正是基於當時社會對促進教育公平和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考慮的。科南特作為美國綜合高中的倡導者,也是要素主義者的主要代表之一。在科南特看來,學科知識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精髓要素,是每一代人形成共同文化、共同理想的基礎。學校要以文化的基礎要素為核心建立課程,主張以學科課程代替活動課程與經驗課程。除了基礎課程外,綜合中學不應對學生作未來職業的區分,而應為學生發展才能提供多種機會、多次選擇,使每個人可以做出適合自己能力與興趣的選擇。

  綜合高中應設置綜合課程,既有學術課程,又有職業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制訂課程計劃;既有必修課程,又有選修課程;能力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課程。「普通高中課程+職業高中課程」的做法既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又不利於綜合高中的發展。綜合高中的發展,甚至整個高中教育的發展,都要著眼於構建普職一體化的課程結構,即「通過整合普職融合的課程作為各類高中的共同課程,以拓展學生的基礎;通過提供分類分層、模塊化的課程和擴大學生的課程選擇權,既滿足部分學生學習普通文化課的需求,又滿足部分學生學習職業類課程的需求。因此,構建重基礎、多元化、選擇性的高中課程新體系是綜合高中未來發展的內在要求」。[21]

  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必然使高中階段從過去學術傾向的精英教育逐步轉變為以培養公民素養為主的大眾教育,高中教育的功能也將從過去單純的選拔、甄別向以培養「全人」為目標轉型,這意味著綜合高中將成為我國高中教育普及背景下的一種重要辦學模式並日漸成為高中主流。[22]當然,基於現實可能性的綜合高中的改革與發展,則需要國家、地方及學校三方聯動,需要觀念、制度及政策的協同創新,需要教育目標、課程建構及教材編制的專門設計。

  

  自2011年以來,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問題日益成為教育研究與討論的熱點話題,《中國教育報》也專門組織專欄文章對其進行討論。例如,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就曾發表文章《從基礎教育到大學預科——新時期高中教育的定位及其選擇》與《從教育的間斷性與連續性看高中改革——再論高中教育的定位與選擇》,從理論層面闡述高中教育重新定位的理由,把對高中教育新定位的研究進一步引向深入。2012年3月9日《中國教育報》特別開設了「教育前沿·高中教育改革和發展系列談」,刊發一系列相關文章,探討我國高中教育的定位與發展問題。

  我國義務教育普及以後,高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不斷提高,尤其是近年來高中畢業生上大學的比率已經達到70%以上,有些地區甚至更高。高中階段的教育實際上已經具有了大學預科的性質,成了高等教育的準備或預備。基於此,謝維和進一步認為,鑑於當前超過70%的高中畢業生能夠上大學的現實,將符合條件的高中階段教育定位於為高中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做準備,並不等於為他們參加高考做準備。這種定位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功能並不矛盾,既體現了高中教育普及中的多樣化和主要矛盾,反映了高中教育提高國民素質與培養創新人才的綜合功能,也體現了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的間斷性與連續性的統一。[23]高中階段的教育,特別是其教育內容與要求,必須尊重在身心發展方面已經越來越分化的高中學生的選擇和自主性,尊重他們未來發展取向的多樣性。而這樣的選擇性、學術性與多樣性的學習與教育,既為高中學生的多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又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條件。

  關於高中橫向定位問題,有學者強調,從綜合高中的存在價值來看,綜合高中是解決高中橫向連接左右功能問題的切入點,應儘快啟動國家綜合高中實驗區,打破非普即職的僵化格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現有的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都不應該把普職界線劃得非常清楚,應該強化對學生開展普職融通的教育,這對學生、對社會都是有利的。[24]

  由此看來,高中教育課程取向應該是「基礎+選擇」模式,構建「寬基礎」「選擇性」「多樣化」的綜合高中課程體系,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綜合高中模式正是普及化高中教育的必然選擇。一所理想的綜合高中,應達到課程綜合、多樣選擇、自然分流的目標。

  依據課程體系的整合程度劃分,課程綜合通常可以有以下三種方式。[25]

  第一種,「3 年一貫融合式」,即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內容與要素完全整合,高度綜合併貫穿整個高中階段;

  第二種,「1+1+1 融合式」,即採取高一統整、高二試探、高三分流的方式,分階段學習不同類型課程與內容;

  第三種,「2+1 融合式」,即前兩年學習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內容,後一年學習職業教育(或普通教育)內容。

  從課程的綜合化程度來看,「3年一貫融合式」的綜合化程度最高,但實施難度也最大,「1+1+1 融合式」次之,「2+1 融合式」綜合化程度最低,實施起來相對也最容易。就目前我國高中教育發展來看,各地、各學校可結合實際來選擇不同的課程綜合方式,由易到難,逐步走向真正的綜合化。

  綜合高中模式強調,在課程綜合和多樣化課程選擇的基礎上實現自然分流。可以說,這也是比較理想的分流教育。我國既有的普職雙軌的校際分流,使學生一進入高中階段,就必須做出「非普即職」的選擇,而且一旦選擇後就很難在兩者之間轉換。而綜合高中模式,主要通過在同一學校內選擇不同的課程軌道、課程模塊實現自然分流,這種選擇不僅可以多次,而且還可以在不同軌道之間自由選擇、靈活轉換。

  可以說,綜合高中教育模式及相應的課程取向大致實現了三個教育功能轉向:一是以課程為載體實現自然分流,二是允許學生在不同時段多次選擇,三是注重學生的課程選擇或生涯規劃指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