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二、職業價值觀

二、職業價值觀

2024-08-14 21:23:53 作者: 赫崇飛

  職業價值觀是指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也就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以及他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嚮往。理想、信念、世界觀對於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職業價值觀上。理想、信念、世界觀對於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職業價值觀上。

  俗話說:「人各有志」。這個「志」表現在職業選擇上就是職業價值觀,它是一種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自覺性和堅定性的職業選擇的態度和行為,對一個人職業目標和擇業動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每種職業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對職業意義的認識,對職業好壞有不同的評價和取向,這就是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決定了人們的職業期望,影響著人們對職業方向和職業目標的選擇,決定著人們就業後的工作態度和勞動績效水平,從而決定了人們的職業發展情況。哪個職業好?哪個崗位適合自己?從事某一項具體工作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職業價值觀的具體表現。

  (一)職業價值觀的分類

  職業專家通過大量的調查,從人們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角度把職業分為九大類。

  

  1.自由型(非工資工作者型)

  特點:不受別人指使,憑自己的能力擁有自己的小「城堡」,不願受人干涉,想充分施展本領。

  相應職業類型:室內裝飾專家、圖書管理專家、攝影師、音樂教師、作家、演員、記者、詩人、作曲家、編劇、雕刻家、漫畫家等。

  2.經濟型(經理型)

  特點:他們斷然認為世界上的各種關係都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也帶有金錢的烙印。這種類型的人確信,金錢可以買到世界上所有的幸福。

  相應職業類型:各種職業中都有這種類型的人,商人為甚。

  3.支配型(獨斷專行型)

  特點:相當於組織的一把手,飛揚跋扈,無視他人的想法,為所欲為,且視此為無比快樂。

  相應職業類型:進貨員、商品批發員、旅館經理、飯店經理、GG宣傳員、調度員、律師、政治家、零售商等

  4.小康型

  特點:追求虛榮,優越感也很強。很渴望能有社會地位和名譽,希望常常受到眾人尊敬。欲望得不到滿足時,由於過於強烈的自我意識,有時反而很自卑。

  相應職業類型:記帳員、會計、銀行出納、法庭速記員、成本估算員、稅務員、核算員、打字員、辦公室職員、統計員、計算機操作員等。

  5.自我實現型

  特點:不關心平常的幸福,一心一意想發揮個性,追求真理。不考慮收入、地位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盡力挖掘自己的潛力,施展自己的本領,並視此為有意義的生活。

  相應職業類型:氣象學者、生物學者、天文學家、藥劑師、動物學者、化學家、科學報刊編輯、地質學家、植物學者、物理學者、數學家、實驗員、科研人員等。

  6.志願型

  特點:富於同情心,把他人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不願干表面上譁眾取寵的事,把默默地幫助不幸的人視為無比快樂。

  相應職業類型:社會學者、導遊、福利機構工作者、諮詢人員、社會工作者、社會科學教師、護士等。

  7.技術型

  特點:性格沉穩,做事組織嚴密,井井有條,並且對未來充滿平常心態。

  相應職業類型:木匠、農民、工程師、飛機機械師、野生動物專家、自動化技師、機械工、電工、火車司機、公共汽車司機、機械製圖等。

  8.合作型

  特點:人際關係較好,認為朋友是最大的財富。

  相應職業類型:公關人員、推銷人員、秘書等。

  9.享受型

  特點:喜歡安逸的生活,不願從事任何挑戰性的工作。

  相應職業類型:無固定職業類型。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分類方法。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人們對職業價值觀的種類劃分也不同。美國心理學家洛特克在其所著《人類價值觀的本質》一書中,提出了13種價值觀:成就感,審美追求,挑戰,健康,收入與財富,獨立性,愛,家庭與人際關係,道德感,歡樂,權利,安全感,自我成長和社會交往。我國學者闞雅玲將職業價值觀分為12類。

  (1)收入與財富。工作能夠明顯有效地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將薪酬作為選擇工作的重要依據。工作的目的或動力主要來源於對收入和財富的追求,並以此改善生活質量,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2)興趣特長。以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作為選擇職業最重要的因素,能夠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擇我所愛、愛我所選,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得到成就感。在很多時候,會拒絕做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

  (3)權力地位。有較高的權力欲望,希望能夠影響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動;認為有較高的權力地位會受到他人尊重,從中可以得到較強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4)自由獨立。在工作中能有彈性,不想受太多的約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行動,自由度高,不想與太多人發生工作關係,既不想治人也不想治於人。

  (5)自我成長。工作能夠給予受培訓和鍛鍊的機會,使自己的經驗與閱歷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得以豐富和提高。

  (6)自我實現。工作能夠提供平台和機會,使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得以全面運用和施展,實現自身價值。

  (7)人際關係。將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看得非常重要,渴望能夠在一個和諧、友好甚至被關愛的環境工作。

  (8)身心健康。工作能夠免於危險、過度勞累,免於焦慮、緊張和恐懼,使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受影響。

  (9)環境舒適。工作環境舒適宜人。

  (10)工作穩定。工作相對穩定,不必擔心經常出現裁員和辭退現象,免於經常奔波找工作。

  (11)社會需要。能夠根據組織和社會的需要響應某一號召,為集體和社會做出貢獻。

  (12)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內容經常變換,使工作和生活顯得豐富多彩,不單調枯燥。

  (二)如何確定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在為自己做職業生涯規劃之前,一定要清楚和明確自己的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決定了哪些因素對你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你優先考慮和選擇的,哪些不是。

  對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對職業價值觀進行分析時,可以參照學者們所提出的價值觀類型,看自己到底屬於哪一種。其實,我們可以把不同職業價值觀的內容加以歸類,根據他們所體現的主要方面,來確定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中主要的因素是什麼。張再生教授把這些因素總結為三類,並認為職業價值觀的分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第一,發展因素,包括符合興趣愛好、機會均等、公平競爭、工作有挑戰性、能發揮自身才能、工作自主性大、能提供培訓機會、晉升機會多、專業對口、發展空間大、出國機會多等,這些職業要素都與個人發展有關,因此被稱之為發展因素。

  第二,保健因素,包括工資高、福利好、保險全、職業穩定、工作環境舒適、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等,這些職業要素與福利待遇和生活有關,因此被稱之為保健因素。

  第三,聲望因素,包括單位知名度、單位規模和權力大、行政級別和社會地位高等,這些職業要素都與職業聲望地位有關,因此被稱之為聲望因素。職業價值觀是一個複雜的多維度的心理因素,對職業的選擇和衡量有多種要素的參與,但各要素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從當前的實際來看,許多調查顯示,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越來越重視發展因素,而對保健因素和聲望因素的重視程度則因人而異,差別較大。

  在職業價值分析和測定過程中,個人必須處理好職業價值觀不同要素之間的關係,並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情況明確自己的職業核心需求,以便合理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相關策略。

  確定職業價值觀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處理好職業價值觀與金錢的關係

  金錢是一種成就的報酬,它是在確定職業價值觀時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有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將金錢作為首選價值觀,從根本上講這並沒有錯。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現在擁有的知識、能力、經驗和閱歷還不足以使其一走上社會就獲得大量金錢回報。懷有一夜暴富的心理是不正常的,更是危險的,容易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利用,甚至誤入歧途。特別是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更應理性地降低對金錢的期望值,把眼光放遠一些,應儘可能地將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作為在畢業求職時的首選價值觀。

  2.處理好職業價值觀與個人興趣和特長的關係

  職業價值觀、個人興趣和特長是人們在擇業時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在確定價值觀時,一定要考慮它是否與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相適應。據調查,如果一個人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有80%的人難以在他選擇的職業上成功;而如果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則可以充分調動人的潛能,獲得職業發展的原動力。此外,選擇一項自己擅長的工作,也會事半功倍。

  3.處理好職業價值觀的排序與取捨的問題

  職業價值觀的特性決定人們不會只有唯一的職業價值觀,人性的本能也會驅使人們希望什麼都能得到,但在現實生活中「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然而在職業選擇中,人們卻不能理性對待。既然是選擇,就要付出代價,只有舍,才能得。所以,要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進行排序,找出你認為最重要、次重要的方面,並提醒自己不可能什麼都得到。否則就會患得患失,終其一生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更談不上職業生涯的成功和對社會的貢獻了。

  4.處理好職業價值觀中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個人只有在工作中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要忽略擇業中的個人因素,只去盡社會責任,這樣不但不利於個人,也是社會的損失。例如,讓一個富於科學創造力、不善言辭的學者去從事普通的教師工作,可能使國家損失一項重大的發明,而社會不過多了一個也許並不出色的老師。因此,我們反對只為個人考慮、毫不考慮國家和社會需要的職業價值觀。

  5.處理好淡泊名利與追逐名利的關係

  當一個人有了名利才有資格去談淡泊,沒有名利說淡泊那叫「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名利是人的欲望使然,欲望可以使人成就大的事業,也可使人自我毀滅。以合理、合法、公正、公平的方式追名逐利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對社會都會有益,但它需要一定的度,該知足時則知足,該進取時則進取。

  (三)價值觀的特點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環境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但是,隨著人們的經濟地位的改變,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說價值觀也處於發展變化之中。

  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哲學思想的基礎構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自然或自發狀態下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作用,而通過自覺學習修煉養成的價值觀也可以使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異化和改變。

  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其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當然,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宣傳的觀點以及父母、老師、朋友和公眾名人的觀點與行為,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價值觀分為普適性價值觀和特定性價值觀。人們以追求真善美為價值取向的觀念視為普適性價值觀。而個體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視為特定性價值觀。

  (四)國外關於價值觀的研究

  1.格雷夫斯的價值觀類型

  人們的生活和教育經歷互不相同,因此價值觀也不同。行為科學家格雷夫斯(Graves)為了把錯綜複雜的價值觀進行歸類,曾對企業組織內各式人物做了大量調查,就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作風進行分析,最後概括出七個等級。

  第一級 反應型:這種類型的人並不意識自己和周圍的人是作為人類而存在的。他們可是照著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應,而不顧其他任何條件。這種人非常少見,實際等於嬰兒。

  第二級 部落型:這種類型的人依賴成性,服從於傳統習慣和權勢。

  第三級 自我中心型:這種類型的人信仰冷酷的個人主義,自私和愛挑釁,主要服從於權力。

  第四級 堅持己見型:這種類型的人對模稜兩可的意見不能容忍,難於接受不同的價值觀,希望別人接受他們的價值觀。

  第五級 玩弄權術型:這種類型的人通過擺弄別人,篡改事實,以達到個人目的,非常現實,積極爭取地位和社會影響。

  第六級 社交中心型:這種類型的人把被人喜愛和與人相處看作重於自己的發展,受現實主義、權力主義和堅持己見者的排斥。

  第七級 存在主義型:這種類型的人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見和不同的觀點,對制度和方針的僵化、空掛的職位、權力的強制使用,敢於直言。

  這個等級分類發表以後管理學家邁爾斯等人在1974年就美國企業的現狀進行了對照研究。他們認為,一般企業人員的價值觀分布於第二級和第七級之間。就管理人員來說,過去大多屬於第四級和第五級,現在情況在變化,這兩個等級的人漸被第六、七級的人取代。

  2.G.奧爾波特等人的價值觀研究

  奧爾波特-弗農-林賽量表(1931,1951,1960),用以測量6種基本價值觀的相對力量。該測驗是根據德國哲學家E.施普蘭格爾區分的6種理想價值型編制的。它們是:理論的(重經驗、理性)、政治的(重權力和影響)、經濟的(重實用、功利)、審美的(重形式、和諧)、社會的(重利他和情愛)及宗教的(重宇宙奧秘)。施普蘭格爾認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朝著這6種價值觀方向發展。6種價值觀的絕對劃分並不表示有這6種典型人物存在,分類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具有這6種價值觀,只是核心價值觀因人而異。

  3.M.莫里斯的生活方式問卷

  生活方式問卷由莫里斯於1956年提出,共包括13種生活方式,分別用13段長短相近的文字描述,各種生活方式所強調的內容不同,其重點是:

  ①保存人類最高的成就。個人參加其社區中的群體生活,其目的不是為了要改變它,而是為了要了解、欣賞和保存人類所已成就的最好的東西。

  ②培養獨立性。一個人必須避免依賴他人或外物,生命的真諦應從自我中體驗。

  ③對他人表示同情和關切。以對他人的關懷和同情為中心,溫情是生活的主要成分。

  ④輪流體驗歡樂與孤獨。在美好的生活中,孤獨與群處都是不可缺少的。

  ⑤在團體活動中實踐和享受人生。個人應該參加社群團體,享受友誼與合作,以求實現大家的共同目標。

  ⑥經常掌握變動不定的環境。一個人應經常強調活動的必要,以謀求現實地解決、控制世界與社會所需要的技術改良。

  ⑦將行動、享樂與沉思加以統合。

  ⑧無憂、健康地享受生活。

  ⑨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事情。

  4.M.羅基奇的價值調查表

  價值調查表是羅基奇於1973年提出的。他的價值系統理論認為,各種價值觀是按一定的邏輯意義聯結在一起的,它們按一定的結構層次或價值系統而存在,價值系統是沿著價值觀的重要性程度連續形成的層次序列。他提出了兩類價值系統。

  ①終極性價值系統,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終極狀態或結果,包含的內容為:舒適的生活、振奮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麗的世界、平等、家庭保障、自由、幸福、內心平靜、成熟的愛、國家安全、享樂、靈魂得到拯救、自尊、社會承認、真正的友誼、智慧。

  ②工具性價值系統,是達到理想化終極狀態所採用的行為方式或手段,包含的內容為:有抱負、心胸寬廣、有才能、快活、整潔、勇敢、助人、誠實、富於想像、獨立、有理智、有邏輯性、鍾情、順從、有教養、負責任、自控、仁慈。

  羅基奇的價值調查表中所包含的這18項終極性價值和18項工具性價值,每種價值後都有一段簡短的描述。施測時,讓被試者按其對自身的重要性程度對兩類價值分別排序,將最重要的排在第1位,次重要的排在第2位,依此類推,最不重要的就排在第18位。用這個量表可以測得不同的價值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所處的相對位置,或相對重要性程度。羅基奇的量表的優點在於:它是在一定的理論框架指導下編制而成的,其中包括的價值項目較多且簡單明了,便於被試者掌握,施測也容易。並且這種研究方法是把各種價值觀放在整個系統中進行的,因此更體現了價值觀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的作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