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2024-08-14 21:17:45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自我意識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一個逐漸發生、發展的過程。下面主要從自我概念、自我情緒體驗和自我控制等三個方面介紹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一)幼兒自我概念的發展
嬰兒早期沒有「自我」這個概念,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他們有時會把自己的手、腳當做食物放進嘴裡啃,有時又會把它們當做玩具玩。到了1歲以後才開始對自己有所認識,能知道自己的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同時開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學會用自己的名字來稱呼自己,能把自己與別人區別開來,能知道自己的身體部位,並能意識到自己身體的感覺,會說「寶寶的臉」「寶寶餓」等。當他們學會走路以後,能對自己發生的動作有所認識,對自己的力量有所感受,如用手把不喜歡的物體推開,用腳把路邊的小石子踢走等,表現出最初的自我意識。
資料卡
「紅點」實驗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1972)在研究方法上巧妙地借用了蓋洛普(Gallap,1971)研究黑猩猩自我再認的「紅點子」方法,通過在嬰兒毫無覺察的狀態下在其鼻尖上塗上一個紅點來揭示嬰兒自我認知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使嬰兒自我意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阿姆斯特丹認為,如果嬰兒表現出意識到自己鼻尖上紅點的自我指向行為,那就表明嬰兒具有了自我認知的能力。因為如果嬰兒特別注意自己鼻尖上的紅點或者能夠找到自己鼻尖上的紅點,就說明嬰兒已經對自己的面部特徵有了清楚的認識,同時也說明嬰兒已經有了把自己當做客體來認識的能力。阿姆斯特丹研究了88名3~24個月大小的嬰兒,並對其中2名12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為期1年的追蹤研究。研究發現,13~24個月的嬰兒開始對鏡像表現出一種小心翼翼的行為,20~24個月的嬰兒顯示出比較穩定的對自我特徵的認識,他們對著鏡子觸摸自己的鼻子,觀看自己的身體。阿姆斯特丹認為,這是嬰兒出現了有意識的自我認知的標誌。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資料來源:林崇德,《發展心理學》,2009)
幼兒大約在兩歲以後掌握代名詞「我」,這是幼兒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的標誌。這時的幼兒真正把自己當做一個主體,而不再把自己當做一個客體,逐漸形成自我意識。有關研究表明,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經過三個時期:第一,自我中心期,即生理自我,從出生8個月開始至3歲左右成熟;第二,客觀化時期,從3歲到青春期,即獲得社會自我的時期,這一階段是社會自我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第三,主觀化時期,從青春期到成人期間,即心理自我時期,顯而易見,客觀化時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而幼兒期作為這一時期的開端,並且是自我意識的初步形成時期,就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學研究者往往採用直接談話法研究幼兒的自我認識,這種方法要求幼兒進行自我描述。研究表明,7歲以前的幼兒對自己的描繪僅限於身體特徵、年齡、性別和喜愛的活動等,還不會描述內部的心理特徵。如一名幼兒這樣描述自己:「我叫康康。我穿著藍色的T恤,白色的運動鞋。我有一塊滑板。我會玩滑板。我4歲了。我會自己洗臉、刷牙。我還會自己穿鞋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描述的語言逐漸增多,對自我生理性的描述發展為對自我能力、行為、內心活動和個性品質的描述。如有時幼兒會說「我想去幼兒園」「我不想喝水」「今天與豪豪一起玩,我很開心」,等等。
有研究者(姚偉,1997)認為幼兒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通過與同齡夥伴的比較和不斷接受別人的評價,而逐漸明確對自己的認識。在這種不斷明確的認識中,幼兒形成了一個輪廓更為清晰的自我概念。在嬰幼兒期,積極的自我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受到別人的重視;第二,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操縱」周圍世界;第三,覺得自己是獨特的人,受到別人的愛護和尊重。
(二)幼兒自我情緒體驗的發展
有關研究(韓進之等,1986)表明,自我情緒體驗在3歲幼兒中還不明顯,4歲是自我情緒體驗的轉折年齡,大多數5~6歲幼兒已表現出顯著的自我情緒體驗。許多心理學研究認為幼兒自我情緒體驗會由與生理需要相聯繫的情緒體驗(愉快、憤怒)向社會性情感體驗(自尊、委屈、羞愧感)不斷深化、發展,並表現出易受暗示性。在這些自我意識情緒中,愉快、憤怒發展得較早,自尊、委屈、羞愧感發展較晚。
1.幼兒自尊的發展
自尊是自我意識情緒的重要體現,是幼兒自我意識情緒中最應值得重視的(林崇德,1997)。自尊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自我價值的積極評價與體驗(楊麗珠,2008)。林崇德指出兒童在3歲左右產生自尊感的萌芽,如犯了錯誤感到羞愧,怕別人譏笑,不願被人當眾訓斥等。隨著兒童身體、智力、社會技能和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幼兒的自尊也得到發展。韓進之等人(1990,1994)的研究表明,幼兒體驗到自尊感的比例分別是:3~3.5歲10%,4~4.5歲63.33%,5~5.5歲83.33%,6~6.5歲93.33%。自尊穩定於學齡初期。
楊麗珠等人(2008)對幼兒自尊發展的特點研究表明,4歲是幼兒自尊發展的一個轉折年齡,這與以往發展心理學研究中關於幼兒自我情緒體驗發生轉折的年齡在4歲相呼應,也與幼兒自我評價開始發生轉折的年齡在3.5~4歲相呼應。自尊作為自我情緒體驗的一種重要形式之一,它出現的年齡在4歲左右。幼兒自尊的發展在4歲達到最高水平,這主要與幼兒自我評價能力有關。在幼兒園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由自我勝任感獲得的自尊在3~4歲之間發展顯著,主要是因為幼兒園老師在對幼兒能力發展進行評價時採用了不同的比較方式,對小班和中班幼兒主要以縱向比較為主,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老師或家長對他們的評價以橫向比較為主。橫向比較的結果容易導致成人在對幼兒進行評價時忽略幼兒自身的進步,只看到與別人的差距和不足。幼兒在這種氛圍下獲得的自尊體驗及發展水平就會降低。所以,4歲是幼兒自尊發展的最高峰,4~5歲是幼兒自尊發展的第一個轉折期。3~9歲幼兒自尊發展的第二個關鍵年齡是7歲,7~8歲也是轉折期,而且,7歲是幼兒自尊發展水平最低的年齡。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的變化。幼兒進入小學後,他們所處的環境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而在其中的不適應時期,幼兒必然會對自我價值產生消極的評價和體驗,必然導致其自尊水平的下降。
幼兒自尊發展總體呈現出非常顯著的年齡差異,但並不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3~9歲幼兒自尊發展與年齡相對應的特徵是:3~4歲呈上升趨勢,4~7歲呈下降趨勢,7~8歲呈上升趨勢。3~9歲幼兒自尊發展與年級相對應的特徵是:幼兒園小班至中班呈上升趨勢,從中班一直到小學二年級呈下降趨勢,從小學二年級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又呈上升趨勢。3~9歲幼兒自尊之所以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主要是由於隨著年齡的增加,幼兒的身體、認知能力尤其是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得到發展,與同伴交往範圍、交往關係不斷擴大,再加上幼兒園與小學的知識積累,使得幼兒整體心理尤其是人格與社會性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從而帶動了幼兒自尊的總體發展。該研究還發現,3~9歲幼兒總體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除重要感維度外,男、女學生在自我勝任感和外表感兩個維度上差異顯著,尤其是外表感維度的性別差異極其顯著。同時,女生在自尊總體及各維度上的發展水平均高於男生。
2.幼兒自信的發展
自信是指個體對自身行為能力與價值的認識和充分評估的一種體驗(楊麗珠,2000)。自信與自我評價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對自己有適當、正確的自我評價,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才能全面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既看到自己的潛力,又充分估計到可能發生的困難,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如果對自我的評價不適當、不正確,自信就會出現轉化。過高的自我評價會使自信轉化為自大,而過低的自我評價又會使自信轉化為自卑。幼兒的自我評價水平還較低,對自己的力量和可能達到的成就評估往往較膚淺、不穩定,主要依靠成人的評價。一般在某些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信心不足,不能武斷地認為是自卑,而可以看成是自信尚未充分形成的表現,這是因為其自我意識雖已萌發但還處於朦朧階段。
幼兒到了二三歲開始萌發自信心。幼兒自信心的發展是其自我意識不斷成熟和發展的標誌,擁有自信心的幼兒能從內心深處確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他們長大成人時會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巨大潛力。楊麗珠(2008)研究結果表明,幼兒自信心發展具有年齡特點:從總體上看,幼兒自信心發展水平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但每個年齡階段的發展速度不均衡;3~4歲是幼兒自信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4~6歲時幼兒自信心發展處於較緩慢的上升趨勢,5~6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速度略快於4~5歲,6~7歲時幼兒自信心發展的速度會再次加快,7~8歲又呈現下降趨勢。可見,4歲和7歲分別是幼兒自信心發展的兩個關鍵年齡。幼兒自信心發展不僅具有年齡特點,而且具有性別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各年齡組都是女孩自信心的發展水平略高於男孩。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時候應注意年齡特點和性別差異。
3.幼兒羞恥感的發展
羞恥感是一種人際關係情緒或依戀情緒。卡夫曼(Kaufman)認為,「人際關係橋樑」的破壞、為滿足他人對自己的期望而產生的壓力以及達不到文化價值標準都能使人產生羞恥感。羞恥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在後天形成的重要的社會情感和道德情感。對兒童羞恥感的培養可以喚起他們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和良知,自覺調節自己的動機、行為,形成良好的品德。
資料卡
「我不好意思……」
劉老師今天帶著中班的小朋友們玩體育遊戲「能幹的小兔子」。遊戲中設計了「幫雞媽媽蓋房子」等環節,每隊有一名「兔媽媽」在起點處負責把「磚」給「小兔子」,「小兔子」用腿夾緊「磚」,跳過草地,繞過樹林,把「磚」送到「雞媽媽」家,當終點的「雞媽媽」收到「磚」後,起點處的「小兔子」才可以運「磚」。每隊有十塊「磚」要運,用時最短的隊獲勝。「磚」必須要夾在兩腿中間運送,用其他方式都算違規。豪豪隊的小朋友進展得很快,但當豪豪運送「磚」時,小峰很快趕上了他,豪豪越跳越著急,好幾次「磚」都要掉下來,眼看小峰要超過自己了,豪豪一著急緊抱著「磚」跑到了終點。結果這次運送成績不算數,豪豪隊輸了。遊戲結束後,豪豪一個人跑到睡眠室,其他小朋友去找他玩他也不理大家。劉老師去問豪豪,豪豪說:「我害我們隊輸了,我不好意思見大家,也不好意思跟他們玩。」
上述案例中的豪豪覺得不好意思了,覺得是他讓他們隊輸掉的,豪豪體驗到的就是羞恥感。幼兒只有在個人自尊感形成,對自己的各種品質理解的基礎上,才會認識到自己的過失或者錯誤,才能從道德層面上對自己作出評價,才能理解哪些行為引起了別人消極的評價,並因此感到羞恥。幼兒羞恥狀態的表現有:低頭、眼神迴避、遮臉、咬牙、躲避和退縮等。
有關研究表明,幼兒大約在38個月大時產生羞恥感,並且幼兒羞恥感的發展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3~5歲是幼兒羞恥感快速發展時期,其中3~4歲是幼兒羞恥感狀態快速發展時期,4~5歲是幼兒羞恥感體驗快速發展時期。雖然女孩羞恥感的發展好於男孩,但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幼兒在羞恥感體驗方面表現出較強的受暗示性,3~6歲兒童在受暗示的情況下均比較容易體驗到羞恥感。3~4歲幼兒僅僅在成人面前感到羞恥,而5歲幼兒在同伴面前特別是本班的幼兒面前更會感到羞恥。
(三)幼兒自我控制的發展特點
幼兒自我控制是幼兒完成各種任務、協調與他人關係、成功適應社會的核心和基礎,對幼兒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兒自我控制是其心理能動性的重要表現,是心理的整體功能,它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心理活動系統。
楊麗珠等人(2008)的研究認為幼兒自我控制由下面四個方面組成。
(1)衝動抑制性,表現為幼兒通過抑制直接的、短期的欲望而控制衝動的能力,是幼兒自我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2)堅持性,表現為幼兒在某種困難情境中,為達到某一目的而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並在此過程中表現出持續或持久的一種行為傾向。它是自我控制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平常理解的狹義的自我控制能力。
(3)自覺性,表現為幼兒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對禁止體驗的認識和與看護人期望相一致的動機及相應的行為上。它在幼兒所表現出的自我控制過程中起著監督和提醒的作用,是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高級形態,也是幼兒道德發展的重要目標。
(4)自我延遲滿足,一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兒自我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自我控制最早發生於個體出生後12~18個月,是在生理不斷成熟的條件下,伴隨注意機制的成熟和其他心理能力的發展而出現的。楊麗珠對3~5歲幼兒自我控制發展特點的研究結果表明,幼兒自我控制具有年齡特點。首先,從總體來看,幼兒自我控制的發展隨年齡的增長而呈上升趨勢。3~4歲幼兒,除自覺性、堅持性發展差異不顯著外,自制力、自我延遲滿足以及總體都呈現顯著差異。4~5歲幼兒,所有方面都表現出顯著差異,可見4~5歲是幼兒自我控制迅速發展的時期。其次,從各因素的發展來看所有四個因素的發展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其上升趨勢與幼兒自製發展的總體趨勢相一致,3~4歲發展迅速,4~5歲發展迅猛,年齡差異更加明顯。各因素除自覺性、堅持性外,3~4歲幼兒在其他因素兩兩之間差異檢驗均達到顯著性水平。
研究還表明,幼兒自我控制的四個維度在不同年齡階段上的得分是有區別的,無論是3歲、4歲還是5歲,堅持性的得分都是最低的;其次是自覺性;然後是衝動抑制性,最高得分是自我延遲滿足。另外還發現,男、女幼兒自我控制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且所有差異都表現為女孩分數高於男孩。從各維度來看,除自我延遲滿足差異不明顯外,在衝動抑制性、堅持性和自覺性三個維度上都呈現出極為顯著的性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