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維的概述

2024-08-14 21:15:09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一)什麼是思維

  1.思維的概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藉助語言和言語解釋事物本質特徵和內部規律的認知活動。思維的產生、發展意味著兒童的認識過程完全形成,其認識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同時思維發展的影響還會滲透到其情感、社會性及個性發展的各個方面。

  思維主要表現在人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能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工具,使自己的體力、視力、聽力甚至奔跑、飛翔能力等得到擴展,使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超出了地球上的其他動物,人類因此被稱為「萬物之靈」。3歲的幼兒已經會運用思維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了,無論是在遊戲活動中對玩具的使用還是在學習活動中對數學符號的操作,幼兒都逐步地運用思維解決遇到的問題。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2.思維的基本特徵

  (1)思維的間接性。思維的間接性是指人們能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其他媒介來認識客觀事物。醫生給病人量體溫、號脈推斷病人的病情和病因,汽車修理工通過聽汽車發出的聲音來推斷汽車出故障的部位,科學家藉助相關數據分析描述火星表面的物質與狀態,這些都是思維間接性的表現。

  思維具有間接性,這使人類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人類認識那些不能夠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成為可能,並能夠揭示遠古時期歷史的秘密或者預見未來。比如,月亮和地球的運動規律,人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早在一千多年前南北朝時期的科學家祖沖之卻能在簡陋的研究條件下,在長期觀察記錄的基礎上,藉助思維間接但非常準確地預測出月食發生的時間。

  (2)思維的概括性。思維的概括性是指人們能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和規律抽取出來,形成本質的、一般的規律和特徵。例如,許多事物是以數量來表示其存在的形式的,如1隻小貓、1顆糖、1個人、1場球賽等,雖然這些事物的形態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數量特徵「1」,這屬於對事物量的屬性方面的概括。

  人類對事物的概括性的認識,可以幫助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擺脫對具體事物的直接依賴,從而擴大人們的認識範圍,加深人們對事物各種屬性的認識。一般來說,一些科學概念、各種定義、定理以及規律、法則等都是通過思維概括出來的結論。

  (二)思維的分類

  1.根據思維憑藉物的不同來劃分

  根據思維憑藉物的不同,思維可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

  (1)動作思維。動作思維是指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人在憑藉動作進行思維時,既依賴他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又依賴於其自身的行動。動作思維在生活中很常見,例如,家裡的燈不亮了,通常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試著動手更換燈泡或者開關。動作思維是幼兒最初的思維形式,幼兒以動作思維形式思考問題時,離不開對當前具體情境的感知覺,當他探索解決問題的動作停止時,他思考問題的過程也就結束了。例如,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1.5歲的乳兒第一次看到一個會動的電動娃娃,他首先會好奇地看一會兒,然後就抓過來用力搖晃,再接下來用手指摳娃娃會轉動的眼珠子。如果娃娃還會發出聲音,孩子會用力摔打或者努力撕扯娃娃的身子,想弄清楚聲音從哪裡來。如果這個探索過程一開始就被父母制止,乳兒的動作被阻止,他運用動作思考問題的心理活動也就結束了。

  (2)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指運用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表象的聯想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幼兒階段主要的思維形式就是形象思維。幼兒思考問題常常藉助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的關於具體事物的記憶表象或想像表象。例如,小班的小朋友剛入園時,老師對他們說:「請小朋友把喝水杯放好。」有一些小班幼兒無法理解這個指令,老師再次說:「請小朋友把喝水杯放在柜子里」。原來不理解的幾個孩子聽明白了,但還有一個叫可可的孩子不理解,老師接著對他說:「可可,請你把喝水杯放在柜子里。」這次可可理解了老師對他的要求,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在老師的指令中,「小朋友」是一個泛指概念,並不特指某個孩子,「放好」這個動作要求也是一個泛化的指令,這兩個泛化概念缺乏具體指向的對象,幼兒找不到對應的記憶表象,因此出現了概念理解的障礙。當教師把要求轉變為具體對象——「可可」和具體的指令——「放在柜子里」時,幼兒藉助記憶表象理解了教師提出的要求。

  (3)抽象思維。抽象思維是指運用抽象的符號或者符號的邏輯關係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它是人類思維的核心形態,是人與動物思維水平的根本差異之處。人們在思考問題時通常都會藉助語詞、符號來進行推理和判斷。大班的幼兒開始學會根據已有經驗概括一些事物的共同屬性。例如,小班幼兒在回答「什麼是貓」的問題時,只會指著一隻貓說這是貓,大班幼兒則會回答「會抓老鼠的是貓」「愛吃魚的是貓」「貓是動物」「貓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等。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發現,大班幼兒已經學會對事物的一些共同特徵進行概括,並用特定符號來代表其特徵。

  2.根據思維探索方向的不同來劃分

  根據思維探索方向的不同,思維可分為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

  (1)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沿著不同方向探索多種不同解決問題方案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有助於人們開闊思路,得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有時想出來的方法不一定實用,但有些非同尋常的想法可能會成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基礎。如奧斯本(Alex Osborn)提倡的頭腦風暴法就是藉助發散思維解決問題的一種具體表現。

  頭腦風暴法是按照打破常規、出奇制勝的原則,致力於找到數量眾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一種思維形式,它能為問題的解決提出多種可能的路徑。例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頭腦風暴法的啟發下找到了解決棘手問題的巧妙方法:一次美國北部下暴風雪,壓斷了高壓幹線,造成重大損失。為此,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召開工程智慧討論會,以期用頭腦風暴法迅速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圍繞中心議題,公司鼓勵專家們暢所欲言。有人提議用加溫裝置消融積雪。主持人繼續鼓勵大家開動腦筋提出各自的絕招。又有人幽默地提出:「最簡單的莫過於用大掃帚沿線清掃一回。」有人馬上接過話題:「那得把上帝雇來啦。」這些怪念頭和俏皮話,卻啟發了一位討論參與者的思想火花:「啊哈!上帝拖著掃帚來回跑,真妙!我們開一架直升機不就行了嗎?」是的,飛機的速度和風力足以迅速地吹掉高壓線上的積雪。最後通用電氣公司採納了這一方案,實踐證明它不僅行之有效,而且是最省錢的辦法。

  (2)集中思維。集中思維是指把問題所提供的所有信息集中起來從中選擇一個最佳解決方案的思維方式。它是對發散思維提出的多種可能性進行比較後選擇某一種最佳、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形式。

  3.根據解決問題使用方法的獨創性來劃分

  根據解決問題所使用方法的獨創性,思維可分為常規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1)常規思維。常規思維是指運用已知的、現成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我們學習先輩們積累下的豐富經驗,在我們遇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時,有現成解決問題的方法,節省了問題解決的時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心理學家盧欽斯(A.S.Luchins)曾經用水罐問題實驗揭示了人們在解決某一問題時,如果用某一種方法成功解決了一系列類似問題,往往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定勢,這種定勢有時有助於提高人們解決問題的速度,但有時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障礙。思維定勢是已有經驗對判斷或解決當前問題所造成的內在準備傾向。定勢具有兩重性,既可易化問題的解決,縮短判斷、決定的時間,也可形成適應新情境的障礙。不問情由、不分析具體條件地按經驗辦事。當解決問題的人具有某種定勢支配傾向時,那麼他就會固守於某種通常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但恰恰是不能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或策略。

  資料卡

  盧欽斯設計的水罐問題實驗

  給被試呈現一份量水問題的題單,要求其用所給的水罐A、B、C量出水量,並記錄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分析:在1~5題中,其解題的思路是B-A-2C。形成定勢後,觀察受試者是否對6~9題也使用同樣的思路。實際上,6~9題有更簡便的方法:A+C或A-C。觀察發現,儘管受試者都是大學生,但他們在以B-A-2C的公式解決了前五道題之後,到第六題時,幾乎全部仍按B-A-2C公式解決A-C即可解決的問題。而對第七題,竟有2/3受試者因無法套用原先的公式而放棄解決。

  (2)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指運用了與已知的完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無論是作家創作的新作品、科學家的新發明,還是幼兒園小朋友用積木搭建不同的建築物、自己創編或改編故事,都需要運用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是智力的高級表現。一個人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遇事不盲從、獨立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敢於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個人的創造性思維就會獲得不斷發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