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兒想像的發展
2024-08-14 21:14:51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幼兒期是想像最為活躍的時期,想像幾乎貫穿幼兒的各種活動,幼兒的思維、遊戲、繪畫、音樂、行動等,都離不開想像,想像是幼兒行動的推動力,創造想像是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典型表現。幼兒想像發展的一般趨勢是從簡單的自由聯想向創造想像發展,具體表現為:從無意想像發展到有意想像;從簡單的再造想像發展到創造想像;從天馬行空的想像發展到合乎現實的想像。
(一)無意想像占優勢,有意想像逐漸發展
在幼兒的想像中,無意想像占主要地位,有意想像是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幼兒的無意想像主要有以下特點。
1.想像無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如三四歲的幼兒看見小汽車或者是小凳子,就開著「車」當司機,嘴裡還「滴滴……嘟嘟……」「轉彎了」「下車了」說個不停。幼兒畫畫也是如此,如看見糖果就要畫糖果,其他的小朋友也跟著畫。
資料卡
天天畫畫
小班的崔老師發現天天小朋友最近幾天有些反常,每到繪畫時就表現出無所適從的樣子,可他以前是很愛畫畫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當崔老師問天天為什麼不畫畫了,天天回答說媽媽不讓我畫,這個回答讓崔老師很吃驚。等媽媽來接天天時,崔老師就與天天媽媽進行了溝通,原來,前幾天天天在家裡畫畫時,媽媽看到他畫的東西「亂七八糟」,就很生氣地批評他說,今後畫畫要想好了再畫,沒想好就不要畫。媽媽不知道天天這個年齡的幼兒是不可能先想好再畫的。
2.想像的主題不穩定,內容零散
應該說,在幼兒期,由於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孩子們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不穩定的現象。如在遊戲中,幼兒正在當「老師」,忽然看見別的小朋友在給娃娃打針,他也跑去當「醫生」,加入打針的行列。這一特點在繪畫活動中表現得更明顯,一會兒畫人,一會兒畫樹,一會兒又去畫小蟲、小花等,當說他畫的不像樹時,他立刻說:「這是火箭」,顯現出一串串無系統的自由聯想。
3.以想像過程為滿足
由於幼兒的想像主要是無意想像,所以幼兒的想像一般沒有什麼目的,更多是從想像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如小朋友講故事時,講起來有聲有色,既抑揚頓挫,又有表情,還有動作,聽故事的小朋友也被吸引得相當投入,聽得津津有味,但成人一聽,卻不知道他在講什麼,完全沒有來龍去脈。孩子們就這樣在講和聽的過程中進行想像,感到滿足。
4.想像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幼兒的情緒常常能引起某種想像過程,也可能改變想像的方向。同時,幼兒對感興趣的主體會多次重複。如小男孩們喜歡奧特曼,他們就經常在一起玩奧特曼打怪獸的遊戲。幼兒教師要了解幼兒無意想像的這些特點從而正確引導幼兒。
有意想像在幼兒期開始萌芽,幼兒晚期有了比較明顯的表現。在大班幼兒的活動中出現了更多有目的、有主題的想像,但這種有意想像的水平還很低,並且受條件的左右。如在遊戲狀態下,即使四歲左右的幼兒有意想像的水平都較高,而在實驗條件下,有意想像的水平就很低。在教育的作用下,有意想像逐漸發展起來,並且逐漸占主導地位。
(二)再造想像為主,創造想像開始發展
幼兒期主要以再造想像為主,創造想像在再造想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幼兒再造想像的特點是:依賴於成人的語言描述;常常根據外界情境的變化而變化;實際行動是幼兒想像的必要條件。2~3歲是想像發展的最初階段,這個時期幼兒想像的過程進行緩慢,依賴於成人的語言提示和感知動作的輔助;想像在3~4歲時迅速發展,這時以再造想像為線索,在幼兒的繪畫、音樂、遊戲等活動中都出現了再造想像的成分;4~5歲幼兒在再造想像過程中,逐漸開始獨立地而不是根據成人的語言描述去進行想像,想像的內容已有獨立創造的萌芽。5~6歲幼兒的創造想像已經有相當明顯的表現,想像內容開始有了較多的新穎性,萌發了非常可喜的創造因素,如幼兒開始想像「取下太陽光給奶奶暖手」「在月亮上盪鞦韆」等。對於幼兒的這種表現,幼兒教師要保護、鼓勵,並創造條件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幼兒期是創造想像開始發生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創造想像主要有以下特點:
(1)最初的創造想像是無意的自由聯想,這種最初級的創造,嚴格說來,還只是創造想像的萌芽或雛形。
(2)幼兒創造想像的形象與原型只是稍有不同,是一種典型的不完全模仿,如原型的小魚是不能飛的,幼兒給它添上翅膀,配上腳就能在天上飛,在地上走了。
(3)想像情節逐漸豐富,從原型發散出來的數量和種類增加。
幼兒創造想像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3歲左右幼兒想像的創造性還很低,基本上是以重現生活中某些經驗的再造想像為主。
第二階段:4歲左右,隨著知識經驗的豐富及語言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兒的想像便有了一些創造性成分,如在看圖說話時,加入本來沒有的人物、情節,使整個故事更加生動、豐滿;能用圖形組合出許多別人意想不到的物品,如用一個長橢圓和兩個小長三角形組成企鵝,用兩個三角形組成蝴蝶等。
第三階段:5歲時幼兒的想像內容變得豐富,新穎性增加,獨立性發展到較高水平,且力求符合客觀現實,能更多地運用創造想像進行一些創造性的遊戲和活動。
(三)想像脫離現實或與現實混淆
幼兒想像脫離現實的情況,主要表現為想像具有誇張性。幼兒非常喜歡聽童話故事,因為童話中有許多誇張的成分:大人國里和天一樣高的巨人,小人國里像拇指一樣矮的小人,長著長長的鼻子的公主等。這些誇張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簡直能把孩子們迷得不得了,不吃飯、不睡覺也要聽故事。
兒童自己講述事情時,也喜歡用誇張的說法。比如,「我家來的大哥哥可有勁兒了!天下第一!」「我家買的那個瓜可大了!」如果有人說自己家的比他家的還大,幼兒比劃大瓜的手勢就會不斷擴大,直到兩隻手臂全張開為止,「還是我家的大!我家的有這麼大!」至於這些說法是否符合實際,幼兒是不太關心的。
幼兒想像的誇張性還表現在繪畫活動中。畫人時,幼兒常常不畫人的鼻子、耳朵,只畫上一雙大眼睛,還有一排大大的扣子或一個大肚臍。畫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時,幼兒會把蝴蝶畫得有3個小朋友那麼大。
幼兒想像的誇張性是其心理發展特點的一種反映。首先,由於幼兒認知水平尚處在感性認識占優勢的階段,所以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比如,幼兒的繪畫有很大的誇張性,但這種誇張與漫畫藝術的誇張有質的不同。漫畫的誇張是在抓住事物本質的基礎上的誇張,往往具有深刻的意義。幼兒的誇張往往顯得可笑,因為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要特徵。他們在繪畫中表現出來的往往是在感知過程中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如人的一雙會動的、富有表情的眼睛;每天穿脫衣服都要觸及到的扣子等。其次,幼兒想像的誇張性是情緒對想像過程影響的結果。幼兒的一個顯著心理特點是情緒性強。他感興趣的東西、他希望得到的東西,往往在其意識中占據主要地位。對蝴蝶有興趣,畫面上就會讓它占據中心位置;希望自己家的東西比別人家強,就拼命地去誇大,甚至自己有時也信以為真。
幼兒的想像,一方面常常脫離現實,另一方面又常與現實相混淆。小班幼兒把想像當做現實的情況比較多。比如,遊戲時過分沉迷於想像情景中,有的幼兒甚至把遊戲中的「菜」真的吃了。幼兒教師和家長還經常發現,有時幼兒講的事情並不是真的。幼兒常常把想像的事情當做真實的。
為什麼會出現想像與現實相混淆的情況呢?這是由於幼兒認識水平不高,有時把想像表象和記憶表象混淆了起來。有些幼兒渴望的事情,經反覆想像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變成似乎是記憶中的事情了。有時候,則是由於知識經驗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為真。
中、大班幼兒想像與現實混淆的情況相對較少。孩子們聽到一些事情後,常問:「這是真的嗎?」有些大班幼兒甚至不喜歡聽童話故事,希望老師「講個真的」,這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想像的東西與真實情況是有區別的。
總之,幼兒期是兒童想像非常活躍的時期。應該重視發展幼兒想像,這也是促進他們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