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二、幼兒注意發展的特點

二、幼兒注意發展的特點

2024-08-14 21:13:39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表現出注意的能力。研究表明,新生兒及嬰兒處於覺醒狀態時,外來的新刺激或環境中特別明顯的刺激(如巨大的聲響、強烈的光線、鮮艷的玩具等)都會引起他們全身的反應,這種反應被稱為無條件定向反射。這是無意注意發生的標誌。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注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注意的時間越來越長,注意的對象也不斷增加等,這些都體現出了幼兒注意是不斷發展的且表現出自身的特點。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一)幼兒無意注意的發展

  3歲前幼兒的注意基本上都屬於無意注意。3~6歲幼兒的注意雖然主要是無意注意,但是和3歲前幼兒相比,幼兒的無意注意有了較大發展。幼兒的無意注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強烈的聲音、鮮明的顏色、生動的形象、突然出現或變化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比如,動畫片、卡通人物和各種玩具較能吸引幼兒的注意;觀察小白兔時,看得最清楚的是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等,而對小白兔的三瓣嘴、後腿長前腿短等特點卻沒有看到;如果教室里一片喧譁聲,教師突然放低聲音或停止說話,反而會引起幼兒的注意。

  2.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有密切關係的刺激物,逐漸成為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

  符合幼兒興趣的事物,很容易引起無意注意。比如,有的幼兒對汽車特別感興趣,不論在何種場合,他都會去注意汽車及與汽車有關的事情。幼兒期出現了渴望參加成人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新需要,成人社會的許多活動,都常常成為幼兒無意注意的對象。另外,幼兒的生活經驗也會影響幼兒的無意注意,如聽過的故事、看過的動畫片、玩過的遊戲……只要是他們喜歡的,他們會百聽不厭、百看(玩)不煩。相反,遠離幼兒生活、高深莫測、不能被幼兒理解的東西,如科幻小說、新聞廣播、理論書籍等難以維持幼兒的注意。

  3.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無意注意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小班幼兒的無意注意明顯占優勢,新異、強烈以及活動多變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轉移注意。

  中班幼兒注意的範圍更廣,他們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能夠較長時間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程度較高。

  大班幼兒的無意注意進一步發展,對於感興趣的活動能集中注意更長的時間,而且大班幼兒關注的不僅僅是事物的表面特徵,他們的注意開始指向事物的內在聯繫和因果關係。注意的這種變化與其認識的深化有關。

  例如,在同一個娃娃家遊戲中,都在給「自己的寶寶」餵飯。飯餵完了,轉身取「飯」時,小班幼兒發現旁邊的幼兒正在搭建「小花園」,於是便忘了取飯而參與其中;中班幼兒會去「取飯」繼續餵寶寶;大班幼兒不僅會繼續這一活動,而且餵完飯還會給寶寶講故事、哄寶寶睡覺、與寶寶一起玩耍等,如果中途中止他們的活動,往往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據此,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教學與活動時,應充分利用幼兒的無意注意的特點來提高活動的效率。

  第一,教學與活動的內容要力求新穎、生動,使幼兒感興趣且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如奇妙有趣的童話、優美動聽的散文、構思巧妙的謎語、簡短活潑的幼兒歌曲及生動形象的舞蹈等,都是比較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多開展和組織這樣的活動,能引起幼兒注意也便於幼兒學習和掌握。

  第二,教學與活動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變,這對保持幼兒注意極為重要。比如,教幼兒學習複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雖然故事內容很生動,但若總是採取老師講小朋友聽的方法,過不了多長時間幼兒就會分心走神。如果能換種方式效果會大不一樣。先由老師生動、完整地複述;然後老師邊出示圖畫邊講解故事;再請幾個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小朋友看圖講述;最後再讓小朋友戴上頭飾,扮演角色,進行表演。這樣的一節課,雖然只有一二十分鐘的時間,但因方式方法多樣化,孩子們會輕鬆、愉快地把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故事上並且能很快學會故事複述。

  第三,教師選擇和製作的活動教具,必須顏色鮮明、對比性強、形象生動。比如給幼兒講述故事時,可以配上幾幅色彩艷麗、對比清晰的圖片或圖畫,使幼兒視聽結合,比單純聽老師口頭講述注意保持得要好。如果還能配上活動教具(能走的、會動的或能發出聲響的),邊講解邊操作,幼兒會更有興趣,注意保持的時間也會更長。

  第四,教師的語言要簡單明了,抑揚頓挫,富有表情。即教師在上課時要運用幼兒能聽得懂的「兒語化」的語言進行講解,且語速要慢,千萬不能像對待成人那樣,用難以理解的抽象的語言快速地講課,這樣幼兒既聽不懂也不愛聽,自然就不會集中注意去聽。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教師組織教學與活動時,在恰當地利用這些因素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對幼兒產生的負面影響。因此,凡是不需要幼兒注意的東西就不應該過於鮮艷、突出與多變。如教師的服飾、髮型不要過於奇異、花哨,環境布置避免繁雜,教室外面不要有強烈的喧譁嘈雜聲,暫時不用的教具可以收起來避免讓小朋友看到等。否則會影響幼兒的注意力,干擾正常的教學活動。

  (二)幼兒有意注意的發展

  幼兒期,兒童的有意注意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幼兒有意注意的發展表現出以下特點。

  1.幼兒的有意注意受大腦發育水平的局限

  額葉是有意注意的控制中樞所在,7歲的兒童才達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兒有意注意尚處於初步形成時期。一般而言,小班兒童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5分鐘,中班幼兒在正確的教育下能保持10分鐘,大班能保持15分鐘左右。可見其發展水平大大低於無意注意;因此,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幼兒的無意注意;另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其有意注意。

  2.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環境,特別是成人的教導下發展的

  幼兒的有意注意需要成人的引導。成人的作用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幫助幼兒明確注意的目的和任務,產生有意注意的動機;二是用語言組織幼兒的有意注意。例如,通過提問「小朋友注意看,什麼東西浮起來了」引導幼兒注意的方向等;又如,觀察圖片時,他們不僅可以注意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也可以在老師提示下注意圖片中的細節和襯托部分;再如,為了能夠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去聽老師的講課或仔細點數自己手中的實物等,這些都說明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發展。

  3.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活動中完成的

  幼兒的有意注意的發展水平是比較低級的,同時受其整個心理水平發展的制約,幼兒的有意注意需要依靠活動和操作來維持。當幼兒有直接操作的對象時,其注意往往能保持在操作活動之中,並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否則幼兒的注意就容易分散。為幼兒創設活動的機會,有利於幼兒有意注意的形成和發展。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採取如下策略提高幼兒有意注意的能力。

  第一,必須使幼兒明確活動的目的和任務。這樣幼兒的有意注意就容易維持。例如,要求幼兒背誦一首詩,並告訴他們要在「六一」兒童節上朗誦,此時幼兒背誦這首詩就要比平時專心、認真得多;要求幼兒畫賀年片,並告訴他們這是準備送給老師的,幼兒也會表現出從未有過的細心與專注。

  第二,在各種活動中對幼兒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幼兒早晨入園時,要求他們注意觀察活動室內外都有什麼變化;上課時,要求幼兒坐好:「注意聽,這個故事裡都講了什麼?」「仔細看,老師是怎麼畫的?」等。如果老師經常這樣反覆地要求,天長日久,就能使幼兒逐漸形成一種專心做事的意識與習慣,有意注意的能力也就會慢慢培養起來。

  第三,讓幼兒在參與活動中保持有意注意。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讓幼兒單純坐著聽,他們的注意保持的時間就短;如果讓他們邊聽邊動手學著做一做,注意保持的時間就長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幼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如上計算課時,可以讓幼兒每人手裡拿一套計算卡片,跟隨老師一起動手演算;上音樂課時,可以讓他們隨著老師彈琴的節奏,模仿老師的嘴形跟著輕輕哼唱;上語言課講故事時,老師講,小朋友也可以輕輕地、斷斷續續地跟著講,甚至可以用手或身體來表演等。

  有研究表明:遊戲特別是教學遊戲、智力遊戲是發展幼兒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如在「配對」「找錯」等遊戲中,幼兒能自覺控制注意,不受外界干擾的時間,遠遠超過平常上課時保持注意的時間。特別是在中、小班差別更顯著。因此,還要多組織幼兒參加遊戲活動,以發展幼兒有意注意的能力。

  第四,用語言引領幼兒的有意注意。在教學與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常常能幫助幼兒引起和維持有意注意。例如,在帶幼兒參觀百貨商店時,一進門,琳琅滿目的商品立即吸引了幼兒的注意,這時幼兒的注意是無意的不自覺的。此時,老師可以及時響亮地帶頭問:「售貨員叔叔、阿姨好!」幼兒的注意就會馬上隨著老師的問好聲而轉到了售貨員身上。接著老師再圍繞售貨員向幼兒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售貨員叔叔、阿姨在做什麼?」「他們是怎樣把東西賣給顧客的?」「顧客走時,售貨員叔叔、阿姨說什麼?」老師的語言引導著幼兒有目的地去看去聽,幼兒的注意力也就牢牢地集中在他所進行的活動上。由此可見,幼兒有意注意的形成與老師的言語指導是密不可分的。

  (三)幼兒注意品質的發展

  從注意的品質上看,幼兒的注意品質整體水平較低,但隨年齡增長,注意的品質不斷提高。注意的基本品質包括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轉移和注意的分配四個方面。

  1.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是指在同一時間能清楚地把握對象數量的多少。把握的注意對象數量越多,注意的範圍越大。如一目十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幼兒注意的範圍較小。即幼兒在同一瞬間能清楚把握注意對象的數量較少。這主要與幼兒年齡特徵有關。幼兒年齡較小,接觸事物不多,知識經驗較少,在較短時間內很難把事物聯繫在一起形成信息組塊,因此,幼兒的注意範圍較小。

  也有研究表明,注意範圍的大小還與注意對象的特點有關。如果注意對象排列有規律、顏色相同、大小一致、各對象之間有一定聯繫且能形成整體,這時兒童的注意範圍就大些,反之就小些。例如,10個圓點胡亂分布則不易把握,如果5個為一組排成兩排,就很容易被注意到。

  據此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為擴大幼兒注意範圍,應採取的策略是:

  第一,儘可能地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第二,提出的任務要明確、具體,且一次不能同時提太多的任務,以免影響幼兒的注意範圍。如出示一幅故事圖畫,可根據故事內容有順序地提出問題,可以先問圖上有誰,當幼兒完成了這一任務後,再提出他們都在幹什麼等。

  第三,呈現的教具應有次序、不能太多,同時還要考慮到教具的排列要有規律。如讓幼兒看圖片或掛圖時,不能一開始就把所有圖片或掛圖全部擺放出來。這樣做不僅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也影響教學效果。

  第四,為幼兒提供的活動一定是幼兒知識經驗範圍內和易於理解的。這樣,幼兒就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他們把注意的對象聯繫起來,從而擴大幼兒的注意範圍。

  2.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上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注意越穩定。例如,上課時,學生若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聽、看或記等,說明他的注意是穩定的。與之相反的是注意分散(又叫分心),即注意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在該注意的對象上。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注意的穩定性並不意味著注意始終指向同一個對象,而是指注意的對象可以變換,但活動的總方向始終保持不變。

  幼兒注意的穩定性較差,特別容易分散,但在良好的教育條件下,幼兒注意的穩定性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影響幼兒注意穩定性的因素有:活動內容(注意對象)是否新穎、生動、形象;活動方式是否適宜且有趣(是不是多樣化、遊戲化、能不能動手操作);教師的語言是否生動具有吸引力;幼兒的身體狀況是否良好等。

  據此,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為維持幼兒注意的穩定性,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活動內容難易適當符合幼兒水平;注意的對象要新穎、生動、形象。

  第二,活動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變,即要多樣化、遊戲化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教師語言要生動形象、抑揚頓挫、具有吸引力,不能平鋪直敘,過於單調。

  第四,組織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應根據幼兒年齡段來安排上課和活動的時間。

  此外,還要注意幼兒的身體狀況。一般情況下,幼兒身體健康、精神飽滿,活動的積極性高且注意穩定。反之,如果幼兒情緒不佳、身體不適或疲勞時,注意就難以穩定而出現分心現象。

  3.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指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換到另一個對象上。注意轉移與注意分散不同。雖然它們都是變換注意對象,但前者是積極主動、有目的有意識地變換,而後者則是消極被動的,是幼兒無意中受無關刺激的干擾,從而使注意離開需要注意的對象,它是一種不良的注意品質。

  幼兒注意轉移的速度較慢,不夠靈活,即他們往往不能根據新的任務和活動的需要,及時主動地將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也就是說不能快速地將注意集中到當前應該注意的對象上。如剛上完音樂課,接著上計算課,幼兒就很難將注意馬上轉移到計算中來。

  研究表明,注意轉移的快慢與難易,依賴於前後進行的兩種活動的性質以及幼兒對它們的態度。如果前一種活動,注意的緊張度高或者主體對前種活動特別感興趣,注意轉移就困難且緩慢,反之,就容易且快。例如,一位老師拿出一個非常逼真的桃子,讓幼兒說說「這個桃子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幼兒對這個假桃子非常感興趣,不停地說著什麼。老師緊接著又拿出一個蘋果,並提出同樣的問題,但很多幼兒根本沒有注意老師出示的第二個教具,還是在討論桃子是真是假。由此可見,幼兒因為被前面的內容吸引而長時間地受到影響,注意難以迅速轉移到新的活動上去。所以,孩子正在玩有趣的遊戲時,不要要求他立刻來學習;讓他學習前,也不要讓他玩過於興奮的遊戲。

  為加快幼兒注意轉移的速度,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應做到:

  第一,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前後進行的兩種活動之間最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給幼兒一點注意轉移的準備時間;把幼兒更感興趣的、強度較大的活動安排在後面;用生動有趣的方法組織後一種活動,把幼兒的注意儘快吸引到新的活動中來。

  第二,培養幼兒良好的注意習慣。良好的注意習慣有利於提高幼兒注意轉移速度,要培養幼兒把注意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的良好習慣。

  4.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能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或對象。如邊彈邊唱邊觀察,邊聽邊記等。注意分配是有條件的。它要求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之間有密切聯繫,或者這幾種活動中某些活動已非常熟練甚至達到自動化程度,否則,注意分配是難以完成甚至是不可能的。

  幼兒注意分配的能力較差且年齡越小越突出,即在同一時間內很難將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中,他們常常是顧此失彼。例如,站隊時顧了前後就顧不了左右;學習歌表演時,顧了動作忘了歌詞,反之亦然。這主要是與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是否熟練有關。如果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都比較熟練,甚至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注意分配較好,反之則差。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注意分配的能力逐漸提高。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3歲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如在遊戲中,3歲的幼兒常常只注意玩自己的玩具,如果看別人玩,自己的活動就停止了;到了4歲,就可以和別人一起玩;5~6歲的孩子,既能注意自己的活動,又能注意其他幼兒的活動情況。

  為提高幼兒注意分配的能力,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應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及自我控制能力;加強動作或活動的練習,使幼兒對所進行的活動比較熟練,至少對其中的一種活動掌握得比較熟練;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使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在幼兒頭腦中建立聯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