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三、幼兒注意發展中常見的問題及教育措施

三、幼兒注意發展中常見的問題及教育措施

2024-08-14 21:13:44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一)幼兒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預防

  1.引起幼兒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

  (1)過多的無關刺激。儘管幼兒的有意注意已經開始萌芽,但仍然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很容易被新奇的、多變的或強烈的刺激物所吸引,從而干擾他們正在進行的活動。例如,活動室的布置過於煩瑣、雜亂,裝飾物更換的次數過於頻繁,老師的教具做得過於有趣,甚至教師打扮得過於新潮,這些過多的無關刺激都可能會分散幼兒的注意。

  

  (2)疲勞。幼兒的神經系統尚處於生長發育中,某些機能還未充分發展,如果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或從事單調、枯燥的活動,大腦就會出現一種「保護性抑制」:剛開始幼兒會表現出精神狀態差、打哈欠,繼而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

  (3)缺乏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幼兒來說,興趣的動機作用尤為重要。興趣、成就感以及他人的關注等是構成幼兒參與活動的動機的重要因素。對於自我意識處於發展狀態中的幼兒來說,這些因素更會直接影響活動時的注意狀況。

  (4)活動組織不合理。教育過程組織得呆板缺少變化,幼兒缺少實際操作的機會,教師對活動要求不明確,活動內容的選擇過難或過易等都是活動組織不合理的表現。這些不合理因素都會導致幼兒出現注意分散的現象。此外由於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比如,班額相對較滿,老師對幼兒的個別交流太少,幼兒可能因得不到教師的關注而喪失活動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教育過程控制得過多、過死,幼兒缺少積極參與和創造性發揮的機會等也容易導致幼兒注意分散現象的發生。

  2.幼兒注意分散的預防

  (1)避免無關刺激的干擾。對於托幼機構來說,避免環境中無關刺激對幼兒的干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具的選擇和使用過程應密切配合教學;規範教師的儀表、行為;在教學過程中避免當眾批評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以免干擾全班幼兒的注意。

  (2)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組織活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活動內容應儘可能貼近幼兒的生活,要選擇他們關注和感興趣的事物;應儘量以遊戲化的方式組織各種教育活動,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這樣的活動過程不僅可以使幼兒獲得愉快、自信的情感體驗,還有利於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

  (3)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並用。注意的發展,尤其是有意注意的發展對幼兒記憶、想像、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個體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動的重要前提。但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很容易引起疲勞,無意注意容易引發但又不持久。所以,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注意發展水平,靈活地運用兩種注意方式。

  (4)合理地組織教育活動。幼兒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防止幼兒注意分散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科學、合理地組織每一次教育活動。在輕鬆、愉快、有效地教育活動中,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幼兒注意分散,也可以促進他們各種心理機能尤其是注意力的發展。

  (二)幼兒的多動現象與注意

  幼兒注意穩定性比較差,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多動」,注意力不集中。

  「多動」與「多動症」是不同的概念。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與幼兒的好奇和自制力差等有關。兒童多動症又稱輕微腦功能失調(MBD)或活動過度及注意缺陷障礙(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多動症有不同的表現。新生兒期表現為易興奮、驚醒、驚跳、夜哭、要成人抱著睡或嗜睡;嬰兒期表現為不安寧、好哭、容易激怒、好發脾氣,母親常常抱怨孩子難帶;幼兒期表現為亂奔亂跑、易摔跤,注意障礙開始變得明顯,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不安、餵食困難,在幼兒園不遵守規則,不能靜坐等。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多動症既有病理上的原因,又有心理上的原因,它的確定需要醫療機構認真綜合診斷,才能下結論。因此,教師應謹慎對待幼兒多動的現象,不能輕率地把幼兒的愛動好動現象歸為多動症,但也不能忽視幼兒的注意力不穩定現象。教師要善於分析原因,注重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活動中逐漸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

  資料卡

  判斷兒童多動症必須符合以下四項以上的症狀表現

  1.需要安靜的場合,他卻難以安靜,經常動來動去,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衝動。

  3.注意力難以集中,極易轉移。

  4.做事經常有始無終。

  5.不僅話多,而且好插話或喧鬧,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6.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7.情緒不穩,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會產生情緒反應。

  8.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礙引起的。

  9.動作較笨拙,精細運動技能差。

  (資料來源:鄭日昌、陳永勝,《學校心理諮詢》,1991)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