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二、新生兒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二、新生兒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2024-08-14 21:12:56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新生兒指自臍帶結紮至出生後滿28天的幼兒。

  (一)新生兒的心理發展特點

  從胎兒到新生兒期,幼兒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會影響到自己弱小的生命,所以他們就必須學會適應新的生活,而在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也在不斷地發展與完善。

  1.心理發生的基礎——驚人的本能

  過去,人們以為孩子剛出生時是無能的,什麼也不會,可是,近年來的研究材料表明:兒童先天帶來了應付外界的許多本領。天生的本能表現為無條件反射。

  資料卡

  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

  (1)吸吮反射:奶頭、手指或其他物體,如被子的邊緣等,碰到了新生兒的臉,並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兒會立即把頭轉向物體,張嘴做吃奶的動作,這種反射能使新生兒找到食物。

  (2)眨眼反射:物體或氣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時,新生兒會做出眨眼動作,這是一種防禦性的本能,可以保護自己的眼睛。

  (3)懷抱反射:當新生兒被抱起時,他會本能地緊緊靠貼成人。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4)抓握反射:又稱達爾文反射,物體觸及手掌心,新生兒會立即把它緊緊抓住。4~5個月消失。

  (5)巴賓斯基反射:物體輕輕地觸及新生兒的腳掌時,他會本能地豎起大腳趾,伸開小趾,這樣,5個腳趾形成扇形。6個月左右消失。

  (6)驚跳反射:又稱莫羅反射。以水平姿勢抱住嬰兒,如果將其頭的一端向下移動,或朝著嬰兒大喊一聲,他的雙臂會先向兩邊伸展,然後向胸前合攏,做出擁抱姿勢。此種反射從出生持續到6個月左右。

  (7)擊劍反射:又稱強直性頸部反射。當新生兒仰臥時,把他的頭轉向一側,他立即伸出該側的手臂和腿,做出擊劍姿勢。4個月消失。

  (8)邁步反射:又稱行走反射。大人扶著新生兒的兩腋,把他的腳放在其他平面上,他會做出邁步的動作,好像兩腿協調地交替走路。2個月消失。

  (9)游泳反射:讓嬰兒俯伏在小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會抬頭、伸腿,做出遊泳的姿勢,如果讓嬰兒俯伏在水裡,他會本能地抬起頭,同時做出協調的游泳動作。6個月消失。

  (10)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兒的一隻手或雙手的手掌被壓住,他會轉頭張嘴,當手掌上的壓力減輕時,他會打呵欠。

  (11)蜷縮反射:當新生兒的腳背碰到平面的、類似樓梯的邊緣時,他本能地做出像小貓那樣的蜷縮動作。

  (12)身體直向反射:轉動嬰兒的肩或腰部,嬰兒身體的其餘部分會朝著相同的方向轉動。在初生到12個月的嬰兒身上可見到這種反射,其機能是幫助嬰兒控制身體姿勢。

  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有著自己不同的性質:①有些對新生兒維持生命和保護自己有現實的意義,如吮吸反射;②有些對新生兒的生存沒有實際意義,但它們在人類進化的歷史上卻有著自己的意義,如抓握反射,因為人類祖先需要抓握、爬樹來保護和維持生命;③有許多先天帶來的無條件反射,在嬰兒長大到幾個月時,會相繼消失,如邁步反射。

  2.心理的發生——條件反射的出現

  新生兒明顯的條件反射的產生,約在嬰兒出生後兩周左右。由於嬰兒的大腦皮質和分析器有一定的成熟度,因而開始在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形成條件反射。

  兒童最初的條件反射是由母親的餵奶姿勢引起的食物性條件反射。在這種條件反射形成以後,每當母親把他抱在懷裡時,他就會積極地去尋找母乳,於是母親高興地說:「小傢伙知道要吃奶了。」這種最初的條件反射是很低級的,適應性很差。但對嬰兒來說卻是一個新的事物,是由腦來實現的一種信號機能,它反映和揭示了刺激物的意義,從而使人能根據事物的信號和意義來調節自己的行為。因此,可以說條件反射的產生是兒童心理發生的標誌,也標誌著作為個體的人的心理、意識的最原始的狀態。

  新生兒的條件反射具有一些特點:①形成速度慢,要求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刺激的多次結合,甚至超過百次;②形成後並不穩定,如不繼續練習就容易消失;③不易分化,如並非對母親各種抱的姿勢都能產生條件反射。

  3.認識世界的開始

  兒童出生後就有感知覺。他會看,會聽,會嘗味道,會聞氣味等。新生兒不但會看眼前的物體,而且會對看到的物體有選擇性。他們愛看顏色鮮艷、輪廓清楚的東西,還最愛看人臉。家長可以對新生兒進行一些視覺訓練:讓嬰兒保持仰臥,在他胸部上方20~30厘米處,最好用紅顏色或黑白對比鮮明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並訓練他的視線隨物體做上下、左右、圓圈、遠近、斜線等方向運動,這種視覺訓練可以刺激視覺發育,發展眼球運動的靈活性及協調性。

  新生兒也會聽,他們愛聽柔和的聲音,優美的樂曲,最愛聽人的聲音,特別是媽媽的聲音和提高音調的說話聲。出生後2~3天的新生兒,會對某些聲音做出把頭轉向聲源的動作,最初的動作是非常輕微的,以後逐漸加強和發展。

  資料卡

  新生兒的聽覺訓練

  家長可在嬰兒周圍不同方向,用說話聲或玩具聲訓練嬰兒轉頭尋找聲源。母親的聲音是嬰兒最喜愛聽的聲音之一。母親用愉快、親切、溫柔的語調,面對面地和嬰兒說話,可吸引嬰兒注意成人說話的聲音、表情、口形等,誘發嬰兒良好、積極的情緒和發音的欲望。可選擇不同旋律、速度、響度、曲調或不同樂器奏出的音樂或發聲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的物體敲擊聲,如鐘錶聲、敲碗聲等,或改變對嬰兒說話的聲調來訓練嬰兒分辨各種聲音的能力。當然,不要突然使用過大的聲音,以免嬰兒受驚嚇。

  (資料來源:寶寶樹網站,《0~3個月嬰兒訓練方案》,2007-10-27)

  孩子剛出生時,最發達的感覺是味覺。據觀察,出生1天的孩子,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味道。甜的水,他會用力去吸;而味道比較淡的,他的吸吮力量減弱。出生2~3天的新生兒,對蔗糖水吮吸的時間長,吮吸時停頓次數少,停頓時間短。新生兒也能辨別奶的味道。剛出生4天的孩子,在醫院吃慣了牛奶,就不要人奶了。如果在醫院吃的是某種品牌的奶粉沖成的奶,回家後,只接受這種奶,拒絕別的奶。成人在餵新生兒吃東西時,如果孩子拒絕吃什麼東西,必須立即引起警覺,檢查食物的質量。

  新生兒的嗅覺,比味覺稍有遜色。但從出生起,對不同氣味也有反應。新生兒會把頭轉向發出氣味的方向,去聞某種氣味,或者把頭轉向離開發出氣味的方向,避開另一種氣味,同時心率加快,有時出現全身性運動,如踢腳等。新生兒從出生6天左右開始,就能夠敏銳地嗅出媽媽的奶的氣味,夜裡醒來,還閉著眼睛,就把頭轉過去,用嗅覺找媽媽的奶。許多孩子白天可以跟別人,但夜裡必須找媽媽。

  視覺和聽覺的集中,是注意發生的標誌。明顯的注意發生,是在滿月之前,大約2~3周時。這時孩子可以對出現在眼前的人臉或手注視片刻。再大一點的孩子,會用雙眼跟隨慢慢移動的物體,但如果物體移動出他的視野,就不再去看。同樣在出生後2~3周時,聽到拖長的聲響,會停止一切活動,安靜下來,直到聲音停止。到出生後第4周,成人對孩子說話,也會引起同樣的反應。

  注意的出現,表明孩子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對外界的刺激會做出選擇性反應,他注意某些東西,同時不注意另外的東西。人生最初的這種選擇性反應,正是人的心理對客觀世界有能動性反應的最初表現。

  4.人際交往的開端

  孩子從出生時就表現出和別人交往的需要,這是人類特有的需要。新生兒和別人的交往是通過情緒和表情來實現的。出生後第一個月內,孩子逐漸和母親「用眼睛對話」,或稱眼神交流。在吃奶時,他的眼睛時不時地看看母親。他看著媽媽的臉,暫時放下了奶頭,小手、小臉也不動了。新生兒對母親的凝視雖然非常短暫,但十分寶貴,這是充滿親情的交流之始。稍長大些,孩子在吃飽睡足時看見人臉會發出愉快的情緒反應,在睏倦或飢餓時,看見人臉也會暫時地發出愉快的情緒反應。孩子最初的愉快情緒反應,並不是像成人或大一些的孩子那樣,對人微笑,而是拍動手腿的動作反應。新生兒的笑,更多屬於生理性的笑。孩子生後一周左右,吃飽睡足,或聽見柔和悅耳的聲音時,臉上會有類似微笑的表情,但那是自發性的笑。出生第3~5周,在清醒的時間內,會有誘發性的笑。例如,輕輕地撫摸新生兒的臉頰,他會微笑,這是反射性的笑。新生兒更多的情緒表現是哭,其中大量是生理性的哭,反映他身體的各種不舒適,如餓了、渴了、困了、由於刺激太多而疲勞等。新生兒也會養成一種條件反射,那就是要成人陪伴,要成人抱。這也是他要求與人交往的情緒表現。

  新生兒是天生有情的。新生兒找不到母親,會表現出強烈的失落感。有一位母親,在孩子出生後8天時,患了感冒,於是她戴上了口罩。當她同往常一樣抱孩子,要給他餵奶的時候,孩子頻繁地看她的臉。媽媽發現,孩子吃奶少了,變得入睡困難,睡覺也不那麼安穩,睡眠時間也短了。看來,新生兒發現了母親的異樣,因而心神不定,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二)新生兒的教養

  新生兒具有很大的潛力,通過適當的教育訓練,這些潛力可以被提早發掘。大量事實表明教育與不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應從零歲開始。我國古代史學家司馬光曾說,周初的周成王出生以後「赤子而教」,即還在襁褓中就對他進行教育。而現代科學研究成果證明:赤子而教非但可行,而且必行。

  1.教育應從零歲開始

  大量的現代科學實驗證明,即使是新生兒,已經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了。首先,新生兒一出世就能進行某些視覺活動。剛生下來的寶寶對光線已有反應,雖然還不會雙眸同時盯住一個物體,但是他確實會隨著移動的燈光轉移視線。出生後2周的孩子看媽媽臉的時間比看生人臉的時間要長。其次,新生兒聽覺能力也發展起來了。剛出生後幾個小時的孩子就能感覺某些聲音,對不同強度的聲音有不同的反應。

  不要以為對嬰兒只有生活照料的義務,其實,孩子在不斷地學習,在與周圍事物接觸的過程中,不斷地建立條件反射。孩子在生活中學到的東西,對於他將來的發展會起什麼作用,孩子是不知道的,這個責任應由父母來承擔。例如,每天用溫水輕柔地給孩子洗臉,他會安靜、愉快地和大人配合;如果採取粗暴、強迫的方式,幾次後,他就會怕洗臉,只要發現準備洗臉,就會大哭起來。

  2.正確對待孩子的哭

  作為父母要經常抱抱新生兒,並儘量及時地對他的哭作出反應。隨時檢查孩子哭是否有造成孩子煩惱的明顯的原因,如果找不到也不要驚慌,可以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年人或專家檢查。新生兒的哭看上去很普通,大家司空見慣,但其中也有不少學問,年輕父母不可不重視。

  多數情況下,嬰兒的哭聲是一種複雜的聽覺刺激,強度有大有小,從哼哼唧唧的啜泣到聲嘶力竭的大哭,報告著嬰兒不同程度的痛苦。當孩子哭起來時,首先應該根據哭聲的大小尋找原因。飢餓、尿濕尿布、想要抱和因為清醒的時間過長引起疲勞的哭聲一般不太大;劇烈的、聲嘶力竭的哭聲則往往由疼痛引起。生理需要是導致嬰兒啼哭的重要原因,如飢餓、冷、熱、突然發生的巨大響聲、導致疼痛的刺激等。嬰兒在光和聲音刺激時的反應並不總是相同的,當他們處於安靜的清醒狀態時,對色彩鮮艷的東西或玩具喇叭的反應可能是感興趣和愉悅,但是當他們感覺不舒服時,朝他們搖搖棒會使他們大哭一場。

  資料卡

  孩子哭時該怎麼辦?

  把孩子抱起來搖動或來回走動。這種辦法可以使孩子與親人身體接觸並獲得身體直立姿勢和身體運動的機會,是安撫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用襁褓包裹孩子。由於這種方法限制了孩子的運動,使孩子感到暖和,常可制止啼哭。

  給孩子含一個奶嘴。吸吮可以降低嬰兒的生理激活水平。

  以溫和的口氣和孩子說話,或讓孩子聽有節奏的響聲。持續、簡單、有節律的聲響,如搖棒、帶響聲的玩具和悠揚的音樂,比斷續的聲響更有效。

  把孩子放在小車裡搖動。有節律的搖動可促使嬰兒睡覺。

  按摩孩子的身體。用連續、輕微的動作按摩嬰兒的軀幹和四肢,這種辦法在一些東方國家很流行,它可以使孩子的肌肉放鬆,使他們感覺很舒服,從而停止啼哭。

  (資料來源:陳會昌,《0~1歲嬰兒的心理發展和教育》,心理學空間,2010-06-18)

  3.幫助孩子發展特定的技能

  每天讓孩子俯臥幾次,有助於他抬頭。如果總讓孩子仰臥,就不利於練習這個技能,由於視力受到限制,使他產生興趣的視野只限於一個狹窄的空間。因此,應經常把他抱起來,為了適應各種位置的變換,他的身體對各方面的反應會得到鍛鍊,還可激發孩子對外界環境的興趣。此外,繼續定時放胎教音樂和一些舒緩的兒童音樂,有助於孩子聽力和音樂能力的發展。父母應經常利用換尿不濕、餵奶等時機與孩子交談,雖然他聽不懂,但他會很樂意聽,並感到非常愉快,有時甚至會向你微笑。

  4.激發嬰兒對外界環境的興趣

  新生兒已表現出能與人簡單交往的跡象。第一,他從出生第一周開始就會看抱他的人的眼睛。第二,當他看人臉或人的照片和圖片時,他會露出微笑。為了發展孩子的探究興趣,鼓勵他的好奇心,最好在孩子搖籃周圍提供幾個好的臉譜玩具,或用一天變換幾次孩子位置的辦法,給他換換景物。懸掛臉譜玩具應在孩子床的左側或右側,最好兩側都有,不應懸在孩子的正上方。另外,當孩子快滿月時,清醒時間相對長些,可以給孩子手、腳套上寬鬆的鬆緊帶,用細繩將鬆緊帶與懸掛在孩子上方的鈴鐺相連,當孩子運動手腳時,就會牽動鈴鐺發出聲響,這時孩子既可以感知自己與外界事物的聯繫,發展其最初的思維能力,又可以激發他活動手腳,增加探究外界事物的興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