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六、陳鶴琴的兒童發展觀

六、陳鶴琴的兒童發展觀

2024-08-14 21:12:23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一)主要觀點

  1.兒童不同於成人

  陳鶴琴認為,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1],他認為,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身心特點,有他自己的需要、興趣、情感和性格。

  2.兒童心理的特點

  (1)好奇。世界對於兒童來說是全新的、陌生的,面對這一嶄新的世界,兒童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不厭其煩地詢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是為什麼,那是為什麼。遇到不懂的事情總想弄明白。好奇心引發出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2)好動。由於好奇而產生難以抑制的衝動,於是,便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弄弄那個,一刻也不停,什麼都想看,什麼都要聽,什麼都希望嘗試一下,其行為完全由感覺與衝動所支配。兒童由好動而好玩,由好玩而喜歡遊戲,他們以遊戲為生命,終日樂此不疲。兒童好動、好玩、好遊戲的天性,使其喜歡與外界事物接觸,而這種接觸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發展了他們的能力,使他們逐漸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3)好模仿。對成人的一言一行和同伴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會主動模仿。模仿是人的一種本能,是兒童學習、成長的重要方式。個體最初學會的種種本領,大都是通過模仿形成的。正因為兒童喜好模仿,所以他們容易接受教育,可塑性很強。

  (4)好群。他們不願意獨處。從4個月開始,如果讓他獨自一個人睡,無人陪伴,他就會哭。這哭的用意無非是發泄自己的不滿,要求別人來陪伴他。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好群的欲望也逐漸增加,3歲以後的孩子,尤其喜好與同伴玩耍,此時若無同伴,必將感到孤苦不堪。兒童的好群性是他們完成社會化的根本保證。

  (5)好野外生活。孩子整天待在家裡,就會悶悶不樂,進而「惹是生非」,一旦走出家門,則興奮不已。尤其當他們到了野外,來到大自然當中,則充分展現出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對孩子們來說都是那麼神奇和美妙,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當他們融入自然之中時,他們的心靈就得到了充分的淨化。

  (二)教育啟示

  1.「從出生教起」

  兒童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有生命力、生長力,能夠分辨與取捨外界刺激,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個體,是一個對環境的主動探索者。陳鶴琴從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實驗中說明了這一點。[2]由此,他主張把「從小教起」改為「從出生教起」。

  2.「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說:「活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一個人,一個中國人和一個現代中國人。」他認為「現代中國人」要有健全的身體、創造的能力、服務的精神、合作的態度和世界的眼光。

  陳鶴琴認為,「活教育」的課程應該是「把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他批判傳統教育中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教學方式。他認為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是間接的,書本只可以適當用作參考。具體在課程編制上,他提出了「五指活動」的新課程方案,即課程內容包含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語文活動五個方面,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課程內容五大領域基本一致。

  「活教育」的方法論吸收了杜威「做中學」的思想,但又更進了一步,不但要做中學,還要做中教,做中求進步。陳鶴琴說:「我們強調兒童各類生活活動都要在戶外,包括遊戲、勞作、與大自然接觸活動、自我表達課程、使用工具鍛鍊等,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都在室內進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