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藝術欣賞> 一、紀錄片的結構

一、紀錄片的結構

2024-08-14 20:46:26 作者: 時芹

  一部紀錄片敘事是否成功,是否能準確地表達作者意圖,很好地吸引觀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講故事的方式,也就是結構的問題。結構是敘事最直接、最重要的具體化形式。

  紀錄片的結構,有兩個層次的意思:一是整體布局,對整體形式的把握,使作品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具有節奏感。二是內部構造,對影片中各部分的構成和轉換的把握,使作品上下貫通,過渡自然。

  紀錄片的結構形式較之故事片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因為它不受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發展邏輯的限制,也沒有任何腳本可循,而是仰賴生活本身的邏輯自然天成,這一特點為紀錄片作者提供了發揮創造力的更大可能,同時也對紀錄片的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一個新穎獨特的結構形式,只是平鋪直敘地堆砌材料或漫無目的的從一個議題到另一個議題,就不可能有力地表達主題和思想,也就不可能吸引觀眾。

  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形式的探求,是最富有創造性的勞動,不僅踩著別人的腳印走不行,即使踩著自己的腳印走也是行不得的。」電視作品反映題材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創作個體的不同個性風格,以及電視觀眾對作品欣賞風味不斷變化,都要求電視作品的結構形式的多樣化。

  結構形式是電視創作中最活躍的成份,對於同類的題材,不同的作者可以用完全不同的結構形式來表現。結構的固定格式雖沒有,當還是有一些創作規律的。電視作品結構的最基本要求是要做到自然、完整、嚴謹、新穎、統一。

  

  ①自然。就是結構順理成章,過渡自然,行進流暢。事物本身內部的條理性也是結構片子的依據。

  紀錄片結構方式的主觀性強,它靠蒙太奇把畫面聯結在一起,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地跳動,同樣的材料可以有不同的組織安排方法。但是,無論怎樣的組織安排,都不應為形式而形式,而是考慮事實所能提供的邏輯基礎,使結構形態的運行如行雲流水,自然而不做作,樸實而不雕琢。

  ②完整。它要求電視作品在結構上應該形成一個整體,不能給人以零亂殘缺的感覺。

  一般來說,紀錄片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作為結構框架,經常要把一些不完整的片斷,甚至是零碎的材料組織在一起。這就更需要有一個清晰、完整的結構形態,使人對這些片斷材料間的關係有一個總體的把握。

  完整性是電視作品結構的最基本要求,它是敘事清晰、完整的前提,不然觀眾會弄不明白是「說什麼」。結構不完整,事件的因果關係也不會完整。

  例如,紀錄片《達比亞》儘管是一個短篇,內容很豐富而且充滿張力,可解讀的東西很多,而且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也很完整,稱得上是一部豐富、雋永、精巧的片子。

  ③新穎。就是要使作品的結構既要符合敘事內容的特性,又要有敘事者的個性風格。不能總用相同的模式去套編豐富多樣的不同題材,也不能出現了一種新款的模式就紛紛效仿,不管這種結構形式與內容對不對路。一部好的紀錄片,從內容到形式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這樣才能準確地表現出事物的特殊本質以及作者的獨特理解。如《消失的大河橋》一片的結構,採用的是章回體的結構,各部分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做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④嚴謹。它要求電視作品結構要嚴密、精巧、工整,條理要清晰,層次要分明,主次要得當,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這會使觀眾不知所云。

  結構的嚴謹首先要重視思維邏輯的嚴謹,要對影片內容發展趨向有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使詳略不同的材料在結構中被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做到組織嚴密、無懈可擊。但是,在紀錄片中對於許多以人、社會、生活為反映對象的題材,自然真實遠比嚴謹要重要。因為真實的生活現象不可能那麼有條不紊,工工整整。硬把它條理化、邏輯化,有時反而會失掉真實感。

  ⑤統一。這裡的統一,一方面是指結構形式要與敘事內容的內在節奏取得一種有機統一;另一方面,結構形式本身要和諧統一,渾然一體,全篇貫通。

  不管採用何種結構方式,首先要看題材內容的內在邏輯特性;其次要注意追求一種新穎的個性化人敘事方式,以便能讓觀眾產生興趣,得到好的觀賞傳播效果。

  因此,結構是電視作品在內容層面上的組織方式。電視作品的敘事常為段落為單位展開的,段落是組織情節材料的自然單位,也是展開作品敘事過程中從一個階段推向另一個階段前進的自然步驟。但是一個段落只能展開作品基本主題思想的某個別方面,一部完整作品的多個部分要靠有個性的富有創造力的結構才能連成一氣。因此敘事中各內容層次的組織安排統一於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結構之中。

  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常見的紀錄片幾種結構形態:

  (一)順序式結構

  在紀錄片的結構形態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透過時間的線性來統領鏡頭的編排。因為,時間因素本身所潛藏著的那種邏輯關係,就是一個天然的結構。順序式結構就是一種依照事件進程的自然次序組織情節敘事結構,它是以時間為軸線的。它要求敘事趨向沿因果鏈條從事件的開始進入具體的衝突,然後有條不紊地被強化,推向一個高潮,當高潮以某種方式緩解時,敘事結束。這種結構強調情節的有頭有尾,連續發展,講究起、承、轉、合,要求有環環相扣的因果聯繫和嚴謹的邏輯性。這種結構形式,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和順序,容易為觀眾所接受。因此它也常常作為接近生活的紀錄片敘事的結構形態。

  順序式結構可以以時間的發展為線索,隨著事態發展中時間的進程來把事實內容逐漸展示給觀眾;也可以以認識事物的邏輯順序作為線索來展開敘事內容。

  順序式的結構往往截取生活當中的一段,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年,還可以是一個事件的一個階段。起點和落點的選擇,會有不同的含義,如紀錄片《正鳳劇社》從低潮處起,高潮處落,自然就給人以向上的暗示,反之則不然。

  (二)交叉式結構

  這種結構形式是將兩條或兩條以上有著內在聯繫的線索進行交叉安排,並以此組織情節,推動事件發展。這種結構方式交叉片斷的安排要推動結構的整體發展。對片斷的分切、組合要有內在的聯繫,並能在對比或隊列中造成一種衝撞或加強,以拓展主題意義。

  這種交叉式的結構中,時間和空間的順序被打亂,然而它一般是同一主體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情境下的對列比較,它們之間有相互關聯、相互銜接的,並在共同的作用下加強深化了主題思想。

  (三)板塊式結構

  這種結構與交叉式結構的區別是幾大板塊中的主體往往是不同的,它雖然也是由兩條或更多條線索,然而不是交叉安排,而是相對獨立的,每一塊內容有一條自己的發展線索。因此可心說每個板塊中的小結構則是一種順序式結構。

  各板塊之間並不是沒有聯繫的,只不過不是事物的一種內在的聯結,而是統領於創作者的主題思想下的一種主觀化的聯結。它們往往人一個基點出發來多角度、多層面地去展現一個總的主題或事件。因此它不太注意外在形態上的關聯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它有利於表現繁雜豐富的內容,並靠結構把不同主體事件整合在一個主題之中。

  例如,紀錄片《沙與海》的結構表現形式上是呈交叉式的,是將生活在沙漠裡的一戶牧民和生活在海島上的一戶漁民的生活交叉展開描述,然而從本質意義上說,它們是一種板塊式的結構形態,因為兩戶人家並不存在一種內在的聯結,只不過是依據創作者的意圖把他們整合在一起,用來展現人的生存意識的主題的。這個目的如果採用把兩戶人家的生活用兩個板塊結構加以串連同樣可以實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