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 二、六步驟模式

二、六步驟模式

2024-08-14 20:39:50 作者: 王彩鳳 莊建東

  有學者根據人們的研究習慣,將教育研究方法的通用模式運用到行動研究中。提出了六步驟(六階段)模式。即預診—收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等。並對行動研究的結構框架作了圖示(見圖10-2)。這六個步驟圍繞著研究活動的總體目標運行,包含了四環節內容,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首尾相互銜接的研究過程。同時,把達到某一行動研究總目標同樣描述成要經過若干回合的反饋,形成多重反饋的體系,也是一個循環的、螺旋上升的過程。

  (一)預診

  「預診」是借用的醫學術語,意在表明這個步驟的工作就像醫生在採取治療措施之前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明確的診斷一樣。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研究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占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訂作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訂總體計劃

  擬訂總體計劃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四)制訂具體計劃

  具體計劃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制訂具體計劃要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才能起到指導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作用。

  (五)行動

  行動就是實施制訂的計劃,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裡行動的目的,不是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解決實際問題。

  (六)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為下一個階段的行動研究診斷出新的問題。

  圖10-2 行動研究六步驟模式[7]

  總之,上述兩種行動研究模式中表現三個明顯的特徵: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由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組成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實施的全過程;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流程的始終。現實中的行動研究過程往往是這些程式的種種變式,或者是它們的簡單化。例如,懷特海(Whitehead,J.)認為,行動研究的循環過程可以轉化成一組以教育活動為背景的陳述。[8]

  第一,當我的教育價值觀遭到實踐否定時,我碰到了問題(如我的學生在我的課上並不如我所要求的那樣積極參與)。

  第二,我設想著解決這個問題(重新組織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是以小組活動還是進行結構性練習)。

  第三,我實施這個想像中的解決方案(我讓他們進行小組活動,並引入了有結構的練習,使他們在沒有我經常監督的情況下,提出和回答問題)。

  第四,我評價我行動的結果(我的學生的參與性加強了,但他們太吵鬧,並且在有結構性練習的情況下仍依賴於我)。

  第五,我根據自己的評價重新系統地闡明問題(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使他們既積極參與又不太吵鬧;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使他們在自身的發展中更具獨立性)。

  近年來,行動研究的操作過程又有了新的發展。如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基本設想的游移交更,即研究人員不僅可以依據逐步深入的認識和實際情況,修改總體計劃,而且可以更改研究的課題。另外,現在的行動研究更強調對行動全過程的監督,注重系統的反饋和開放性。目前,行動研究的文本已經超出了科學與文學的界限,正向正統的科學研究體系挑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