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經驗總結法到行動研究法
2024-08-16 10:07:03
作者: 張燕 邢利婭
(一)行動法與經驗法的比較
行動研究法與經驗總結法兩種方法所具有的共同點:
一是兩種方法的研究主體或研究者本身均為教育實踐人員,即作為一線的教師,因而研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二是兩種研究方法都以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具體教育實踐作為基礎,研究與教育實踐緊密聯繫,使研究較具針對性,可具體切實地研究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結果也較容易介紹推廣並加以應用。
三是兩者均為非正規性研究,研究的目的側重於應用,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同時二者在方法上的科學嚴密程度不夠高,因而結果的精確可靠程度略低。相對於正規性研究,二者的內部效度較低。
關於行動研究方法與經驗總結法的區別或不同,主要在於:
一是經驗總結法一般是由果溯因,它是教育實踐工作者對其所從事的完整的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加以回顧總結、分析思考,認識現象與本質的聯繫,探討規律的活動。
行動研究法可以由因致果,研究者可以預先有較為明確的目的和研究思路,較理想的行動研究法應當是建立在一定理論或假設的基礎之上,根據所制訂的目標計劃,實施研究過程。
二是經驗總結法可以作為有目的的研究的準備階段,通過總結經驗,得出一些對教育現象之間聯繫的感性認識,積累資料,為進一步系統性研究提供線索,探索方向。
行動研究法則應在經驗法的基礎上,對教育實踐加以診斷,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教育工作的總目標和方案,並依各階段研究與實踐的行動調整計劃,不斷改進教育實踐,同時不斷接近對真理和規律的認識。相對而言,行動研究有較強的研究目的、意識,既對教育實踐作診斷又進而加以干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動態系統,是連續的動態的不斷循環往復、不斷改進提高的過程,可以看作一個開放型的無止境探索過程。從行動研究法的框架結構,也可以看出它是一個不斷反饋循環的動態體系,見圖7-2。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三是經驗法主要運用經驗總結邏輯分析的方法,屬經驗思辨型研究。行動研究法可以將思辨型、經驗型與實證型研究加以綜合,有利於發揮各種類型研究法的互補功能。
(二)從經驗總結法到行動研究法——顧泠沅經驗篩選法的特色
青浦縣數學教改實驗自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是由現狀中的問題——青浦縣「文化大革命」期間數學質量下降到歷史上最低點——出發,以數學教改實驗作為全縣教改的突破口,成立顧泠沅教改實驗小組,研究改進教學的措施,積累經驗,探索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規律。研究歷時10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青浦縣顧泠沅數學教改實驗的研究,不僅促進了青浦縣大面積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總結出了一條「調查——篩選——實驗——推廣」點面結合教研科研結合的新路,創出了「經驗篩選法」,其特點是重視經驗的作用,並運用多種方法對經驗篩選,獲得對教育規律性的認識。
圖7-2 行動研究的結構框架圖
(資料來源:王堅紅: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73)
顧泠沅數學教改實驗小組首先對本縣教育實際進行調查,了解現狀,發現問題。他們組織教師對全縣數學教學質量進行普查,調查了優等、中等和差等的學生,分析其試卷並與之談話,了解到他們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如學習方法停留於模仿,獨立思考能力差,知識的遺忘率高。又通過對教師的調查,發現他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部分教師對教材未能真正掌握,存在機械式、灌輸式教學的現象。
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改革措施,課題組對有效成功的教學經驗加以總結。他們通過在有代表性的學校蹲點,做個案研究,積累了專題教學經驗160餘項,對之作認真的評價、篩選、優化,分析這些經驗——教育措施及其他影響因素所產生的效果,揭示經驗的內在規律性。在總結和篩選經驗的過程中,學習與比較國內外數學教學的成功經驗,對教學法方面的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的已有成果和規律加以運用,使經驗篩選評價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通過對經驗做深入研究,提高其理論水平,為開展教學實驗、形成教學法理論提供原材料。
經驗篩選法的研究程序或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調查收集、分析總結優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經驗加以評價、篩選和優化,考察影響教學效果的教育措施等有效因素,結合當前教育中的問題與要求,制訂出運用這些經驗或措施於教學實踐中以便改進教育的計劃。
第二步,實施計劃,依據預定的改進教育的計劃或方案,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和體現這些經驗或措施。
第三步,評價實施效果,組織有經驗的教師深入課堂,對教學情況進行系統考察和評價,根據評價考察的結果,對原有經驗或措施進行重複驗證、篩選,進一步優化處理這些經驗。
第四步,再計劃,再實施,再評價,反覆實施驗證,直至篩選出能夠體現出一定教學規律的有效的教育教學措施。
經過一年共約50次循環,將160項專題經驗放到教學實踐中反覆篩選,優化發展,形成較規範有序的經驗系統,即四條有效的教學措施:
(1)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學習。
(2)組織課堂教學的層次或序列。
(3)採用講授法並輔之以嘗試指導法。
(4)及時提供教學反饋信息,進行教學調整。
以上四條有序的教學經驗系統在教學法原理和教育心理學規律方面符合情意動機原理、系統結構的序進原理、自主活動原理和反饋調節原理,既直接針對青浦縣的教學現狀與發展需要,又揭示了教學中系統知識的教學與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關係;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係;認知過程與情意過程的關係;新知與舊知的關係;接受性學習與自主活動式發現式學習的關係;反饋與控制的關係。
進而將這四條教學措施作為教改實驗基本課題,分別通過教學效果的比較研究(設等組進行實驗)加以研究驗證,從而揭示教育教學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繫與規律。
實驗小組將「數學教改實驗研究」這一大的課題加以分解,根據各位教師的特長,先易後難,由淺入深,逐個進行研究,逐步深化總課題,提高研究效率,接近總的研究目的。
最後,將數學教改實驗的研究成果加以推廣應用。通過多種形式培訓教師,使他們從實際出發,將學習與研究結合,使先進經驗得到內化;又在全縣推廣應用數學教學成果的基礎之上,向其他學科遷移擴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可以認為,顧泠沅小組的經驗篩選法是在教育經驗總結法的基礎上創造的具有我國特色的行動研究法。
經驗篩選法之所以在青浦縣教改實驗中獲得成功,原因在於它具有一定方法論的意義,特別適合於教育學這門實踐性科學。
經驗篩選法重視經驗的作用。研究注重在經驗、思辨的基礎上,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觀點、假設,進而加以實驗驗證,對在經驗篩選基礎上形成的研究課題,通過實驗,作實證性研究,解決問題,獲得對教育規律性的認識。
經驗篩選法的研究程序體現了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而不僅是運用單一的研究方法。
經驗篩選法將研究與實踐結合,對經驗加以概括提煉,形成理論並不斷改進教育實踐,形成不斷循環的動態體系。研究是從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出發,通過研究提出改進教育的目標方案,又不斷實踐和實驗,在驗證理論認識規律的同時,不斷改進教育實踐,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見圖7-3)。
圖7-3 經驗篩選法動態流程圖
資料來源:盛昌兆,解守宗.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89
對行動研究法的總結:
行動研究法符合人類認識的基本規律,是在改進教育實踐的動態中研究,體現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研究始終處於動態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進而指導實踐,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將對未知的認識不斷向前推進,並且不斷改進教育實踐。
行動研究法的提法、概念雖來自國外研究,為舶來品,但在我國教育實踐與研究實踐中不乏其例,我國近年教育研究實踐中將經驗總結法進一步發展,創造的經驗篩選法事實上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應當被看作中國特色的行動研究法。近年來,幼教改革研究也較多運用這種方法,如幼兒園綜合課程、活動課程研究、自選遊戲研究等。
行動研究法比較適合我國國情,有益於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加強研究與實踐的聯繫,改變以往「兩張皮」狀況,將我國多年來實踐中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加以分析概括、提煉上升,經研究和實驗驗證,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改進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行動研究法特別對於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是有益的,適於進行教育技術性、開發性課題研究,解決「怎麼做」等有關具體教育措施、操作方法方面的問題。研究雖著眼於改進教育實踐,以此作為直接目的,但其客觀效果必然有益於豐富有關教育規律性的認識及推動理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