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聽覺器官——耳

2024-08-14 20:13:44 作者: 張蘭香 潘秀萍

  (一)耳的結構和功能

  耳可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是聲波的傳導裝置,內耳是位聽覺器官的主要部分。

  圖1-18 耳的結構圖

  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耳郭主要由軟骨和皮膚構成,能收集聲波,也是傳統中醫學進行耳針穴位療法的部位。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由軟骨構成,軟骨外的皮膚上有耳毛和能分泌耵聹的耵聹腺。外耳道是聲波進入中耳的通道。

  中耳包括鼓膜、三塊聽小骨和咽鼓管開口。鼓膜介於外耳和中耳之間,是一塊橢圓形的薄膜。三塊聽小骨外連鼓膜,內與耳蝸相連,可以把鼓膜振動傳到耳蝸。中耳的空隙叫鼓室,鼓室有通向咽部的咽鼓管開口。吞咽時,空氣從咽部進入中耳,使鼓膜兩側的氣壓相等,保證鼓膜正常振動,人們才能聽到清晰的聲音。

  內耳包括耳蝸、半規管和前庭。耳蝸內有數千根聽覺神經纖維末梢,並充滿液體。聲波使鼓膜振動並帶動聽小骨,聽小骨振動引起耳蝸內液體的振動,聽神經將振動轉化為神經信號傳送到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半規管和前庭內有位覺感受器,人體運動時,特別是頭部位置改變時,位覺感受器將刺激傳到大腦,形成位覺。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二)學前兒童耳的特點

  1.外耳道比較狹窄,外耳道壁尚未完全骨化

  學前兒童的耳正在發育過程中,5歲前,外耳道壁還未完全骨化和癒合,直到10歲,外耳道壁才骨化完成,12歲聽覺器官才發育完全。

  2.咽鼓管相對比較短、平直、管徑較粗

  學前兒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短、粗,位置水平,所以,咽、喉和鼻腔有感染時,病菌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耳蝸的感受性較強

  學前兒童耳蝸的感受性比成人強,對聲音比較敏感,聽覺比成人敏銳。學前兒童對噪聲敏感,當聲音達到60分貝時,呼吸就會有所改變,開始影響睡眠和休息。

  (三)學前兒童耳的保健

  1.不要用銳利工具給學前兒童挖耳

  挖耳可能引起外耳道感染,若不慎損傷鼓膜,則會影響聽力。一般,耵聹會自行脫落。若耵聹較多,發生栓塞,可請醫生取出。

  2.要預防中耳炎

  要教學前兒童學會正確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按住一個鼻孔擤另一個鼻孔,不要太用力,更不要按住兩個鼻孔同時擤,以免鼻腔分泌物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不要讓學前兒童躺著進食、喝水。防止污水進入外耳道。若在洗頭、游泳時污水進入,可將頭偏向進水一側,單腳跳幾下,將水控出。

  3.減少環境中的噪聲

  要防止學前兒童受噪聲的影響,平時成人與學前兒童講話聲音要適中,不要大喊大叫,家電的音量切勿開得太大。另外,教育學前兒童聽到過大的聲音要張嘴、捂耳,預防強音震破鼓膜,影響聽力。

  小實驗

  環境噪聲的測量

  實驗目的:通過幼兒園環境噪聲的測量指導幼兒園環境保健。

  實驗器材:噪聲儀

  實驗操作:

  1.使用噪聲儀分別測量幼兒園內教室、午休室、操場在特定時間的噪聲情況。

  2.查找有關聲音對耳和聽力的影響數據。

  實驗分析討論:

  將測得的環境噪聲數據進行分析,從對兒童聽力的影響角度對幼兒園環境保健進行討論。

  4.及時發現聽覺異常

  教師應注意觀察學前兒童的活動,及早發現其聽覺異常。如嬰幼兒對突然的或過強的聲音反應不敏感;與人交流時總盯著對方的嘴;聽人說話喜歡側著頭,耳朵對著聲源;不愛說話,或發音不清、說話聲音很大;平時很乖、很安靜,睡覺不怕吵;經常用手搔耳朵,說耳悶、耳內有響聲等。

  5.發展學前兒童聽覺

  經常組織學前兒童欣賞音樂、唱歌等,以培養學前兒童的節奏感,豐富想像力;引導學前兒童留心聽一些大自然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叫等,以促進學前兒童聽覺的分化,從而學會辨別各種細微和複雜的聲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