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第2版)> 二、學前兒童循環系統的特點

二、學前兒童循環系統的特點

2024-08-14 20:12:10 作者: 張蘭香 潘秀萍

  (一)學前兒童血液循環系統的特點

  1.學前兒童血液的特點

  學前兒童的血量及成分和成人不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血量相對比成人多,年齡越小,血液量與體重的比例越大。

  表1-2 不同年齡的血液量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學前兒童血液量與體重的比例大於成人,占體重的8%~10%。年齡越小,比例越大。但小兒的造血器官易受傷害,某些藥物及放射性污染對造血器官危害極大。

  (2)血漿含水分較多,含凝血物質較少。

  學前兒童血液中含水分及漿液較多,含凝血物質及鹽類較缺乏。血液中血小板數目與成人相近,但血漿中的凝血物質(纖維蛋白、鈣等)較少,因此,學前兒童出血時血液凝固得較慢,如出血時新生兒需要8~10分鐘才能凝固,幼兒需要4~6分鐘,成人只需3~4分鐘。

  (3)白細胞吞噬病菌能力較差。

  白細胞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在抵禦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及毒素和腫瘤細胞等病原體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般成人的白細胞數在4 000~10 000個/微升血液範圍內變動。嬰兒時期直至3歲,白細胞數量容易因哭鬧、進食、疼痛等情況而發生波動。學前兒童白細胞吞噬病菌的能力較差,因此,一旦發生感染,很容易擴散。

  (4)血液循環量增加很快,容易發生貧血。

  學前兒童的血液循環量增加很快,餵養不當或孩子嚴重挑食、偏食,容易發生貧血。

  2.學前兒童心臟的特點

  (1)心臟相對大於成人。

  心臟是動力器官,它的收縮推動血液在血管中奔流不息。新生兒心臟約占體重的0.8%,成人為0.5%。初生時,心臟重20~25克。1歲時,心臟重60~75克,為出生時的2~3倍,5歲時,為出生時的4倍,9歲時為出生時的6倍,青春期達到成人水平。

  新生兒心房較寬大,左心房較右心房小;出生後第一年,心房較心室增長速度快,出生後第二年,二者速度相等;10歲後心房較心室增長速度落後。

  (2)心排血量較少。

  小兒心肌纖維細,彈性纖維少,心臟的收縮力差,每搏輸出量少,負荷力較差。學前兒童不宜做時間較長或劇烈的運動。

  (3)心率快。

  由於嬰幼兒心輸出量少,而新陳代謝旺盛,為滿足需要,只有加快心率來補償。年齡越小,心率越快。

  表1-3 不同年齡的心率

  小實驗

  脈搏的測量

  實驗器材:秒表

  實驗步驟:

  1.自測: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壓住另一隻手的橈骨內側,感受橈動脈的跳動,測量並記錄。

  2.他測:雙人互測。

  實驗記錄:

  測量和記錄10秒、15秒、20秒、30秒、60秒脈搏數。注意測量時間和誤差的關係。

  實驗結果討論:

  兒童脈搏變化對幼兒園體育活動設計有什麼指導意義?

  3.學前兒童血管的特點

  (1)管徑相對較粗,毛細血管豐富。

  學前兒童血管內徑相對較成人寬,毛細血管非常豐富,因此,血流量大,供給身體各部分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充足。

  (2)血管比成人短。

  學前兒童的血管比成人短,血液在體內循環一周所需的時間短,如3歲為15秒,14歲為18秒,成人為22秒。供血充足,有利於機體的新陳代謝。

  (3)血管的管壁薄,彈性小。

  兒童年齡越小,血管壁越薄,血管彈性也越小。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壁加厚,彈性纖維增多,彈性加強。到12歲時,已具有成人動脈的構造。

  (4)血壓低。

  兒童血壓比成人低得多,年齡越小,血壓越低,這是由於年齡越小,血管的發育程度越是超過心臟的發育,加之心臟發育較差,排出的血量少,血液內的水分和漿液較多,血管的內徑又大,受到的阻力小,因而血壓較低。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逐漸升高。目前,學前兒童的血壓正常值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4歲前嬰幼兒血壓與4歲時大致相等。

  (二)學前兒童淋巴系統的特點

  淋巴系統由淋巴管、淋巴結、脾、扁桃體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運輸全身淋巴液進入靜脈,淋巴結、扁桃體和脾還具有生成淋巴細胞、清除體內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產生抗體等作用。淋巴系統在出生時尚未發育完善,但在幼兒期淋巴組織發育最快。在12~13歲時,淋巴結已經發育完善,其防禦和保護機能比較顯著,表現在幼兒期常有淋巴結腫大的現象。但幼兒期淋巴結的屏障功能較差,感染易於擴散。新生兒的淋巴結不易摸到,正常學前兒童的頸部、頜下、腋下和腹股溝可觸及黃豆大小的單個淋巴結,無壓痛。2歲以後,扁桃體增大較快,在4~10歲時發育達到高峰,14~15歲時逐漸退化,故幼兒期常見的扁桃體肥大往往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