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類型
2024-08-14 20:08:37
作者: 蘇婧
幼兒園的課程可以有不同的評價類型,我們可以從評價在課程中發揮的作用來劃分,也可以根據評價的主體來劃分,還可以根據評價的方法和工具來劃分。
1.從評價在課程中發揮的作用劃分
根據評價在課程中發揮的作用我們可以將評價劃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這套序列性的評價體系最早由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提出。
診斷性評價在課程實施之前進行,強調的是課程評價的診斷意義,其目的在於診斷幼兒園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狀況,從而使課程計劃及實施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形成性評價貫穿於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整個過程,強調對課程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等各種資料的搜集,其目的是改進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效果。因此又叫作「過程評價」。總結性評價往往在課程實施完成之後,它是對幼兒園課程整體的實施效果進行資料的梳理及分析,並決定在哪些方面對課程進行改進和完善。因此,總結性評價也叫「結果評價」,它與形成性評價往往相應而存。
上述三種評價方式不僅在世界很多國家受到重視,目前在我國的學前教育領域也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作為課程實施者的幼兒教師已經意識到過程性評價以及診斷性評價對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並將其有意識地運用到對幼兒的日常觀察與指導過程中,原意運用發展和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每一個進步。
2.從評價的主體來劃分
從評價的主體來劃分,我們可以將評價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在內部評價中,課程開發者為評價主體,課程實施者參與其中,通過調查和測驗等手段對課程計劃和課程實施的效果進行鑑定,其主要用於形成性評價。目前,內部評價已經為廣大幼兒園所使用。在幼兒園課程的開發及實施過程中,往往會預先考慮課程評價的內容,課程開發者及參與的幼兒教師都可以在課程的實施過程進行評價,充分發揮了評價者的主動性,並能夠產生真實的評價效果。外部評價,是之前評價領域最常用的一種評價方式,也是我們在幼兒園最常見的評價方式。如上級行政領導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學期末對幼兒各方面發展水平的測查等。由於外部評價的主體不是課程開發和實施者,而是除課程開發之外的人員,因此其著眼於課程實施結果對教育目標所達到的程度,主要用於總結性評價。
3.從課程評價的工具和方法劃分
從課程評價的工具和方法來看,評價又可以分為量化課程評價和質性課程評價。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量化課程評價,以科學實證主義作為其認識論基礎,把複雜的教育現象和課程現象簡化為數量,進而從數量的分析與比較中推斷某一評價對象的成效。質性課程評價反對量化評價把複雜的教育現象和課程現象簡化為數字的做法,力圖通過對自然的調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評價對象的各種特質,彰顯其中的意義,促進理解。事實上,二者並非完全對立,而是可以在評價的過程中進行有的放矢的運用。我們在進行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過程中,可運用量化評價的方式評價一些簡單的課程現象和教育現象,而在更多的情況下面對的是複雜的現象,尤其是教師和幼兒的發展都是一些難以量化的內容,因此可以採用質性評價的方式。
目前,隨著幼兒園評價方式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質性評價越來越被幼兒園評價者所認可與採納。質性評價具體的呈現方式有真實評價、檔案袋評價等。真實評價打破以往虛空的評價方式,強調幼兒園評價必須落實到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其目的在於幫助幼兒積極地應對真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教師要詳細真實地記錄幼兒的學習過程和相關信息,通常以軼事記錄、教師觀察筆記及幼兒作品集錦等具體形式進行。檔案袋評價也是目前不少國際幼兒園採用的一種評價方式,檔案袋評價不僅強調教師要詳細真實記錄幼兒的發展過程,也注重對幼兒發展關鍵點的篩選與判斷。只有那些具有價值的內容才會被放進檔案袋中,因此,檔案袋的建立過程不僅讓教師學會了如何判斷幼兒的進步,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一個學習發現自我、確立自我動機以及展開自我創造的機會。
綜上所述,上述三種分類方法使用了不同的標準,一種分類方式並不一定能涵蓋所有的評價形式,而且各個類型之間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彼此相容的。因此,幼兒園在選擇課程評價類型時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與運用。如果幼兒園要對課程進行診斷和修訂,那麼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以及內部人員評價就可以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如果幼兒園課程評價突出對目標達成程度的了解及成效的判斷,那麼總結性評價、外部評價便可作為主要的評價手段。所以,幼兒園在開展課程評價工作時,要根據評價目的與評價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當的評價方法,從而獲得全面準確的評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