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外國學前教育史>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2024-08-14 19:45:24 作者: 周采 楊漢麟

  馬卡連柯出生於烏克蘭哈爾科夫省一個工人家庭。從市立4年制學校畢業後,他受過一年制師資訓練,1905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時值俄國第一次革命爆發,他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傾向革命,並受到高爾基著作的深刻影響。1914年,馬卡連柯進入波爾塔瓦省師範專科學校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文學、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基礎,從該校校長伏爾寧那裡,獲得了最主要的原則和精神修養。

  1920~1936年是馬卡連柯教育活動的全盛時期。十月革命後,由於戰爭的原因,出現許多流浪兒童和少年罪犯。為了收容和改造這些兒童,蘇聯政府在各地設立了工學團。1920年,馬卡連柯受波爾塔瓦教育廳的委託,負責波爾塔瓦少年違法者工學團(同年底改名高爾基工學團)的工作。1928年,專任捷爾任斯基公社的工作。馬卡連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在高爾基的革命樂觀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激勵下,孜孜不倦地探索、實驗共產主義教育的原則、方法及組織形式,把數以千計的流浪兒童和少年違法者改造成社會主義新人。

  

  在從事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馬卡連柯也進行文學創作和教育研究活動。1937年,他因病遷居莫斯科後,更加勤奮地從事文學創作,對其30多年的教育實踐進行總結。馬卡連柯較為著名的著作有《教育詩篇》《塔上旗》《父母必讀》和《兒童教育講座》等。後兩本書奠定了蘇聯家庭教育理論的基礎,並成為家長和兒童教育工作者必讀的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