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2024-08-14 19:43:56
作者: 周采 楊漢麟
蒙台梭利出生於義大利安科納省基亞拉瓦鎮一位軍人的家庭。中學畢業後,她不顧社會輿論和父親的反對,入羅馬大學醫學院學習,1896年畢業,成為義大利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醫學博士。不久,她任羅馬大學附屬精神病診所的醫生。因治療白痴兒童工作的需要,蒙台梭利認真研究了法國心理學家伊塔(J.M.G.Itard)和塞貢(E.Seguin)的教育思想和方法。1898年,她在都靈召開的教育會議上發表演講,認為兒童智力低下主要是教育問題而非醫學問題。同年,她被任命為設在羅馬的國立精神治療學院的院長(1898—1900年)。她繼承並發展了伊塔和塞貢的有關方法,製作了許多教具,並在教育白痴兒童方面獲得很大成功。當人們在讚揚蒙台梭利教育白痴兒童所取得的進步時,她卻在研究公立學校中兒童智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她發現,智力缺陷兒童的心理水平低於一般同齡正常兒童,但與年齡更小的正常兒童有某些相似之處。因此,她決心致力於正常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1901年,蒙台梭利離開精神治療學院,再次到羅馬大學深造。她在哲學系專修了當時一些大學剛開設的實驗心理學課程。與此同時,她還在小學進行教育人類學的研究,考察當時的學校教育方法。這項研究使她後來能在羅馬大學講授教育人類學。
蒙台梭利很早就想在小學低年級正常兒童中實驗缺陷兒童的教育方法,但並未想到利用照料幼兒的場所來進行這種實驗。1906年,「羅馬住宅改善協會」在聖羅佐區為窮人修建了兩棟平民公寓。為教育因父母外出工作而無人照管的幼兒,該協會聘請蒙台梭利擔任公寓幼兒教育機構的組織工作。藉此良機,她於1907年在公寓內創辦「兒童之家」,把教育缺陷兒童的方法加以適當修改以後,用於幼兒園年齡的正常兒童,並再次獲得成功,引起了世人的關注。1909年,蒙台梭利在《適用於兒童之家的幼兒教育的科學教育方法》(英譯本將書名簡化為《蒙台梭利方法》)一書中,全面介紹了她的教育方法。該書很快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慕名前往羅馬參觀者絡繹不絕。
1911年,蒙台梭利離開「兒童之家」。為傳播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促進世界各國幼兒教育方法的改革,她先後在義大利、美國、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奧地利、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開辦國際訓練班。1929年,蒙台梭利任在丹麥成立的「國際蒙台梭利協會」的會長,並在此後連任9屆大會主席。她還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研究領域,努力把「科學的教育方法」應用於教育的各個階段,在新生兒和青春期研究方面取得許多成果。1935年,蒙台梭利曾參觀一所按蒙台梭利方法原則組織起來的學校。
蒙台梭利深受兩次世界大戰之害。戰後,她不顧年邁,奔波於各國作巡迴演講,指導教育工作,並呼籲通過教育改造世界,促進世界和平。最後,她客逝於荷蘭。除《蒙台梭利方法》外,蒙台梭利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人類學》(1908年)、《蒙台梭利手冊》(1914年)、《高級蒙台梭利方法》(1917年)、《童年的秘密》(1933年)、《新世界的教育》(1946年)、《兒童的發現》(1948年)和《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