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外國學前教育史> 四、美國學前教育的特點與啟示

四、美國學前教育的特點與啟示

2024-08-14 19:42:54 作者: 周采 楊漢麟

  在美國幼兒教育史上,對幼兒教育感興趣的高峰是20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20世紀60年代以來,學前教育是美國整個教育系統中最有生氣、發展最快的部分。進入80年代後,美國學前教育從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和教育實施等各方面都開始了以整體性、綜合性為特點的教育改革。

  但是,美國學前教育也有不可忽視的問題,如重視了幼兒的智力開發、認知能力的發展,而忽視了幼兒情緒情感及社會性等的整體全面發展;重視了天才兒童的教育,而忽視一般兒童的發展,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在學前教育經費、學前教育科研等方面也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系統內的原因也有社會變化的原因。例如,女權運動及經濟發展變慢;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勞動力隊伍;家庭結構變化,單親家庭增多,高層公寓和樓房使兒童失去了遊戲的場地,電氣化、自動化又使兒童失去了自我探索的機會,生育率降低使幼兒缺少玩伴等。此外,還有以下問題。

  (一)各級各類幼兒教育機構存在的問題

  美國兒童看護者是一個狀態比較差的群體,由於兒童看護者的工資很低,他們普遍需要接受補貼,他們和那些富裕的父母所承受的負擔一樣多,但卻只能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無執照的、不規範的、地下的、家庭式的日間看護所,或只能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裡。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有80%年齡在1周歲以下的孩子的母親必須工作,由於目前沒有足夠的嬰兒看護機構,他們中的大多數兒童不得不進入上述家庭日間看護所。在大多數州,幼兒園是屬於非義務教育範疇的,但幼兒園區別於初等學校的特徵正在逐漸消退,幼兒園的課程越來越集中,課程的學術性也越來越強,今天的幼兒園更像以往的小學一年級,在許多地方,幼兒園正在從半日制演變為全日制。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二)幼兒教育標準化運動中存在的問題

  1989年,布希總統召集全國50個州的州長構想了著名的《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提出面向21世紀的六項教育目標,包括:所有美國兒童都要做好入學準備;所有殘疾兒童和處境不利兒童都能受到高質量的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幼兒教育,以便為入學做好準備;要使家長成為兒童的首任老師,為此,必須開展家長教育;要使兒童都能都到足夠的營養和醫護,以便在入學時有健康的身體和大腦。柯林頓總統上台後,將此目標擴展為八條,提出《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法案》,並於1994年獲得國會通過,成為正式法律,其中第一條目標和學前教育密切相關,提出「到2000年,所有兒童在上小學前就已經為學習做好了準備」。第三、第四條目標是關於教育標準化的構想,根據這些目標,美國幼兒教育標準應該包括內容標準和執行標準。全國性的幼兒教育標準的制定,指明了課程發展所必須遵循的共同標準和方向,有助於統一美國各州或各地方幼兒教育的水準,使各地幼兒所受的教育不至於差異太大,同時,由於國家標準的出現,出版商要按照標準來改進其出版物,這樣,就可以逐漸消除各地方各版本教科書和課程評估之間的巨大差異,使它們漸趨統一到國家標準上來,但是全國性教育標準也給早已進行的綜合教育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要達到這些高標準,綜合教育課程顯然力有不逮,各學科只有各自為戰了,這些標準還給多年形成的「生活化課程」帶來了很多壓力,而它和「綜合化課程」是美國所有優秀幼兒教育方案的兩大精神支柱,它們都強調讓兒童在類似於日常生活的自然情景中進行學習,並根據兒童的需要和興趣來編排課程的內容,新的國家標準卻不考慮這些。此外,國家標準只提出了教育最終階段的高標準,並沒將它們分解為各個年齡階段順序實現的具體要求,目前,各學科的內容標準已經出台,一些執行標準(如藝術執行標準)超出了兒童的能力範圍,肯定會產生消極影響。

  自由、平等、參與和民主是美國共和文化的核心,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一直注意學習外國先進的學前教育,早年曾引進裴斯泰洛奇式的「家庭學校」的做法並先後受到英國幼兒學校和德國幼兒園等的影響,20世紀初,又引進了英國的保育學校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與社會發展的情況相聯繫,19世紀後期的美國在學前教育方面開始了本土化歷程,公立幼兒園成為學校教育的階梯被納入了具有美國特色單軌學制。在對外國學前教育進行反思的基礎上發展起具有本土特色的學前教育機構和學前教育方法,戰後的美國更成為學前教育輸出國,對世界各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