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外國學前教育史> 三、當代學前教育概況及新發展

三、當代學前教育概況及新發展

2024-08-14 19:42:00 作者: 周采 楊漢麟

  (一)學前教育概況

  英國的學前教育機構主要包括:單獨設立的幼兒園(2歲入園),附設於小學的幼兒班(3歲時入班)。此外還有由家長自己組織管理的遊戲班以及在日托部門領導下的日托中心等。英國的義務教育開始於5歲,因而保育學校和保育班是指5歲以下的兒童而言的。對5~7歲的兒童則開設學前班,附屬於小學內,屬初等義務教育之列。

  除公立幼兒園外,還有私立的幼兒園。公立幼兒園和幼兒班由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管理。經費半數來自於教育部的補助費,其餘的則來自於各種途徑如自願捐款等。幼兒園不收學費,私立幼兒園一部分直接受教育部的補助,而大部分是依靠家長所交費用。

  在幼兒園裡,沒有任何正式的課程。幼兒以自由活動為主。幼兒園主要是訓練幼兒的感覺,培養其觀察事物的能力,以獲得自身與環境的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行,促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全的發展。幼兒園並不要求掌握太多的基礎知識,而是為兒童的發展提供多種多樣的物質環境,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教師只是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的幫助,但不干涉幼兒的活動。

  日托中心由衛生部門領導,屬於社會服務性質,主要招收由社會救濟部門送來的,或因母親外出工作而無人照管的5歲以下的幼兒。日托中心以照顧為主要目的,教育相對薄弱。日托中心以全日制為主,是一種為少數幼兒服務的特殊設施。

  幼兒遊戲班作為對幼兒園設施不足的一種補助措施,由於其發展迅速,社會效益顯著,政府部門給予了充分肯定和積極支持。1978年,教育當局為幼兒家長和遊戲工作人員開設了專門的課程,並列入「開放大學」的課程之一。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總的來說,英國的學前教育發展十分緩慢。1980年入園和入班的幼兒只是2~5歲學前兒童的18%。

  (二)學前教育的新發展

  1.學前學校

  1961年,遊戲團體應時代的要求而產生。家長們的行動促使英國20世紀最富活力、最成功的兒童和家庭組織誕生。這些遊戲團體被稱為學前學校。它們都是英國學前教育聯合會(Pre-School learning Alliance)的成員。學前學校在很多方面都與公立幼兒園和託兒班非常相似,都是通過遊戲課程教給兒童一些基本知識。學前學校一般都是由家長來經營和管理的。這使家長們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且有機會參與整個社區的活動。學前學校的經費幾乎完全是由家長們來承擔的。1996年,全英國5歲以下的兒童有80萬人加入了這種學前學校。學前學校的數量約為2萬個。

  2.幼兒憑證計劃

  為了解決學校經費分攤的問題,1995年7月,英國教育和就業大臣謝潑德(Gillian Shephard)公布了一套數目為7.3億英鎊的「幼兒憑證計劃」(The Nursery Voucher Scheme),規定發給家長1100英鎊的憑證以支付幼兒教育的費用,使全國每個願進學前教育機構的、年齡在4歲以上的兒童都能接受3個月的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同時,憑證增加了家長們的選擇範圍,能自由選擇公立(免費)的或私立的或民辦的學校,不過家長若選擇私立或民辦學校則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錢。

  但此計劃也有一定的局限,即憑證計劃的年齡限制在4歲以上,而4歲以下的兒童則不可能得到幫助。

  3.學前教育目標提案

  1995年9月,學校課程和評定當局主席羅恩·迪林爵士(Sir Ron Dearing)宣布了義務教育開始時5歲兒童應該達到的目標提案。這項提案與上面提到的幼兒憑證計劃密切相關。提案規定,學前教育的提供者,不管是遊戲團體,還是公立的或私立的託兒所,如果他們想要參加幼兒憑證計劃,都必須向督學證明他們所提供的教育能使5歲以下兒童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提案規定的標準包括5個方面,即品德和情操教育;語言、識字與數學;對世界的了解與理解;創造性以及具體的技能與技巧發展。然而由於此提案過於注重幼兒知識能力的培養,因而引起了許多的爭議。

  4.幼兒玩具圖書館

  20世紀70年代左右,出現了由一些智力殘障兒童的家長自發組織起來的把各家的玩具、圖書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玩具圖書館」。這一觀念得到迅速傳播,很快發展到大多數玩具圖書館都是面向一般兒童。玩具圖書館的經費主要來源於社會募捐,陳列在架子上的玩具可以像借書一樣被借回去玩。還有為特殊兒童提供的專門的玩具。玩具圖書館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認識到遊戲作為學習的工具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因而他們十分注重玩具的高質量性,同時鼓勵成年人和兒童一起玩耍。玩具圖書館除了出借玩具、圖書外,還成立了玩具圖書館協會。由衛生、心理、教育、圖書出版等部門的代表和家長組成,為玩具設計者充當顧問,對各種新玩具的可玩性、耐玩性以及教育性做出鑑定,擇優向學校、家長推薦,並出版有關介紹玩具的書籍。

  5.確保開端計劃

  由於英國一貫採取放任的自由主義政策,政府不直接干預學校教育,因此,國民教育的發展一直比較落後,5歲以前的學前教育也長期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工黨政府對此非常重視,1998年第一個「確保開端計劃」(Sure Start Programmer)開始實施,其最初目的是結合早期教育、兒童養護、健康及家庭援助為居住在條件不利地區的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確保開端計劃包括:(1)為所有兒童提供早期教育;(2)為兒童提供越多越好的養護;(3)實施有影響的地方計劃;(4)繼續在條件不利地區向兒童提供基於社區的服務。至2003年年底,524個確保開端地方計劃全部得到認可並投入運行,從而提供了範圍廣泛的社區衛生和家庭服務。自2004年4月起,如果父母認為需要,所有3歲兒童都能獲得免費的部分時間學習。2002—2003學年,英國政府對早期教育、兒童養護以及確保開端地方計劃的投資達到8億英鎊,是2001—2002年同期投資(4億英鎊)的兩倍。

  確保開端計劃是英國政府計劃在20年內徹底根除兒童貧窮現象的中心工作,但它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先行計劃」不同,它不是通過托幼機構來對貧困兒童實施補償和補救性質的教育,而是強調在尊重家庭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幫助家庭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更多強調的是貧困家庭的「教育自救」,以實現貧困的自我預防。確保開端計劃不只面向貧困兒童,而是面向所有家庭的所有兒童。

  6.《基礎階段課程指南》

  為了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缺乏全國統一的學前教育服務質量標準問題,使5歲以下的幼兒為以後學習第一階段的國家標準課程做好準備,2000年9月,英國資格與課程委員會和教育部共同頒布了面向3~5歲幼兒的《基礎階段課程指南》(the Foundation Stage Curriculum Guideline),為了不同地區和類型的托幼機構提供目標清晰的質量指導,它規定了全國統一的關於基礎階段的教育目標以及基礎階段如何更好地幼小銜接。

  7.全國兒童保育戰略(The National Childcare Strategy)

  1998年5月,時任英國教育與就業部大臣大衛·布倫基特(David Blunkett)和社會保障、婦女部大臣哈麗特·哈曼(Harriet Harman)聯合向國會遞交了題為《應對兒童保育挑戰》(Meeting the Childcare Challenge)的綠皮書。新工黨政府將此確立為「全國兒童保育戰略」,聲稱「政府承諾過要支持家庭和孩子,我們已經通過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兒童救濟金、幫助父母重返工作的新政、史上最大的從福利到工作的投資等行動證明了我們的支持力度,全國兒童保育戰略是我們支持家庭和孩子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政府第一次從整體上看待兒童保育問題。」綠皮書首先闡明了英國學前教育存在的三大關鍵問題:一是質量得不到保證;二是教育成本太高,很多家長無法企及;三是在很多地方沒有足夠的場所,而且許多家長沒有入學信息的渠道或來源。針對這三大問題,新工黨政府「對症下藥」,擬訂了「三步走」戰略行動計劃。具體地說,第一步,提高兒童保育質量。高質量的保育不僅有利於兒童的社會性和智力發展,也有利於幫助家長解決照顧孩子的後顧之憂,從而更好地投入工作;第二步,使兒童的保育費用變得可以承受;第三步,擴建更多的兒童保育場地並完善有關信息。[3]

  8.兒童保育十年戰略(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care)

  2004年布萊爾政府又推出了「兒童保育十年戰略」(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care),此戰略的提出是在「每個孩子都重要」規劃的基礎上,對其中的關鍵部分——學前教育與保育問題而制定的專門而深入的戰略規劃。該政策對21世紀第一個十年內英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宗旨、原則、核心目標等做出闡釋與規劃,是指導英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政策。2004年12月由英國財政部、教育與技術部和勞工部等聯合發布的《家長的選擇與兒童最好的開端:兒童保育十年戰略》(Choice for Parents,the Best Start for Children: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ren)是該政策出台的標誌性文本。此戰略的制定源自於英國政府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對個體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也是家長在面對事業與家庭雙重責任時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以及對社會提出的要求。2005年,實施的「早期奠基階段」規劃(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通過整合0~3歲早期保教框架、「基礎階段」規劃以及8歲以下日間看護國家標準三方面政策及其實踐,力圖在英國建立一個出生開始的統一、連續且靈活的早期教育系統,旨在促進兒童早期的全方位發展與學習,改進所有兒童的生活質量,使處境不利的兒童在高質量的保育和教育中更多地受益,以此縮小弱勢兒童與一般兒童之間的差距。[4]

  9.《每個兒童的未來都重要》

  2007年7月,英國新組建的兒童、學校與家庭部推出了《每個兒童的未來都重要》(Every Child’s Future Matters)規劃,此規劃的推出是建立在「每個孩子都重要」規劃的基礎上,首先保證了孩子的健康發展,其次再談及其未來的發展。同年12月,兒童、學校與家庭部公布了一份針對0~18歲兒童事業基礎教育發展的十年規劃——《兒童計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The Children’s Plan 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主要涉及兒童教育與成長、健康與幸福、家庭教育與社區環境、社會安全與政策保障等多個領域,旨在為英國兒童營造世界一流的教育與成長環境。此計劃也旨在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兒童成長樂園,並為其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機會。

  10.《英國兒童保護:進展報告》

  2009年3月《英國兒童保護:進展報告》公布。該報告總結了以往兒童保護方面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領導力和責任、給予兒童支持、部門合作、兒童工作者、兒童保護工作的進展和挑戰、機構和財政、立法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同年5月,兒童、學校與家庭部頒布《英國兒童保護:行動計劃》指出,政府要保證所有地區能夠有最好的實踐,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領導力和責任。

  (三)英國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過早入學問題

  英國一貫以5歲作為義務教育的起點,在各國入學年齡中,英國是最早的。英國還有更早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地方教育當局同意接收剛過4歲的兒童進入小學學前班,由於測試效果不好,因而一段時間內有所修改。

  2.幼師培訓問題

  英國的幼兒教師以前是由小規模的專門化的學院來培養的。女子學院培養的幼師很受歡迎。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情況變得複雜,師資培訓機構缺乏專家和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師資人士;5歲以下幼兒的教師有一半以上都沒有受過專門的培訓,師資水平良莠不齊等。這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3.入托難

  隨著英國婦女就業人數和人們工作時間的增加,要求社會幫助解決幼兒的託管照料問題日益突出,10年前,英國婦女參加工作的比率在歐洲是最低的,但現在有5歲以下孩子的婦女參加工作的百分比從那時的32%上升到51%。人們的工作時間也在增加,1998年,84%的男性和45%的女性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還有30%男性和10%女性每周工作時間要超過50小時。但是現在托幼機構明顯不足,也不能提供家長們所需要的「全包型」(包括放學前後和假期)的託管服務,能提供這種服務的通常都是私立機構。

  4.費用高

  英國的托幼服務費用在歐洲各國中是最高的,父母一般須自己支付託幼服務費用,只有那些被認定「處於危境」的兒童才能獲得政府的資助。托幼服務供需之間的巨大矛盾和昂貴的托幼服務費用,成為英國政府實施鼓勵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和保障家庭擁有健康生活政策的直接障礙。

  5.體制不統一

  主要是兒童的照看和教育在體制上分裂。學前兒童特殊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求托幼機構必須把照看(care)和教育(education)整合起來。由於英國托幼機構的雙軌制傳統以及其發展源流的多樣性、行政管理體制的特殊性,英國托幼機構分裂為教育和照看兩個體系。一般來說,屬於照看體系的托幼機構提供的服務時間較長,較能夠配合家長工作的時間,但不能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教育;屬於教育體系的托幼機構大多是非全日制的,但能為兒童提供較好的教育,適合那些母親不參加工作的家庭。為0~3歲兒童提供的託兒服務由社會保障部門管理,照看3~5歲兒童的托幼機構則由教育部門管理;有關學前教育服務的政策主要由地方當局制定,地方當局為托幼機構提供資金並決定由哪個部門(健康或教育部門)來具體管理這些機構,照看和教育在體制上的分裂造成了英國學前教育服務內容和標準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使英國學前教育服務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托幼機構內部的從業人員也有照看系列和教育系列之分,不同系列的從業人員在職前培訓、資格要求、晉級、薪水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

  (四)特點與啟示

  英國學前教育表現出與其他歐美國家明顯不同的特點:第一,幼兒教育和學前教育在英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幼兒教育通常指的是7歲以前的兒童教育,屬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學前教育則指義務教育開始年齡5歲以前的兒童教育。

  第二,英國的幼兒教育現在仍存在著雙軌制。一軌是為上層子弟開設的旨在升入預備學校的私立幼兒園;另一軌是幼兒班和幼兒園。

  第三,英國學前教育在宏觀管理體制上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注重通過立法和報告等形式規範幼兒教育的發展。英國中央一級的教育和科學部只制定學前教育課程的方針,地方教育當局根據中央的方針結合本地的特點制定課程目標和綱要,各保育學校及保育班則將地方當局的課程目標和綱要作為各自學校設計課程的依據。根據自由主義的原則,英國教師在教學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雖然當代英國受到西方各國成績考評的壓力,加強了對課程管理,注重教育達標率,但學前教育的課程仍相對比較寬鬆。

  第四,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積極參與是一大特色。家長可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幼兒教育工作和學校管理,教育方面的人士常就其子女的教育和整個學校的教育問題與家長進行交流,這樣可充分結合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優勢,有利於兒童更健康地發展。

  第五,在幼兒園和幼兒班不進行正規的課堂教學。日常的活動是在教師領導下的唱歌、跳舞、遊戲、繪畫,講故事等,非常重視兒童優良的個人習慣和社會習慣的訓練以及身體的發育。

  總的來說,英國的學前教育發展是十分緩慢的。據1971年統計,5歲以下兒童的入園率僅占同齡兒童的35%,1980年,入園兒童只占2~5歲學前兒童的18%。這和英國經濟的不景氣有關。這說明,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總水平歸根到底取決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