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學
2024-08-14 19:21:27
作者: 余運英 等
臨終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技巧
對臨終老年人的心理護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其意識到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興衰的歷程,人生亦不例外。因衰老而死亡是一種「善終」,是最自然的方式,也是人生完整的最後一環。其次,死亡之後,感知覺自然就會終止,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也不再會延續,更不存在所謂的「死亡世界」,不必為了解「死後是什麼樣的」而恐懼。最後,死亡雖然會把我們和至親分開,會讓他們悲傷,但是對於我們來說,越是能夠做到安詳和坦然面對死亡,越能減少他們的擔心,減輕他們的痛苦。
心理護理是臨終老年人護理的重點。要使臨終老人處於舒適、安寧的狀態,必須充分理解老人和表達對老人的關愛。給予老人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觸摸護理
觸摸護理是大部分臨終病人願意接受的一種方法。護士在護理過程中,針對不同情況,可以輕輕撫摸臨終老人的手、胳膊、額頭、胸腹背部等,撫摸時動作要輕柔,手部的溫度要適宜。通過對老人的觸摸能獲得他們的信賴,減輕其孤獨和恐懼感,使他們有安全感和親切溫暖感。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二)耐心傾聽和誠懇交談
臨終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往往希望得到別人,尤其是親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們需要傾訴內心的願望和囑託,需要與人溝通和交流,因此,要認真、仔細地傾聽老人訴說,使他們體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對虛弱而無力的老人,除了誠懇地與他們進行語言交流外,還要通過表情、眼神、手勢等方式表達友好和愛意,同時付諸於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通過誠懇的交談,還能夠及時了解老年人真實的想法和臨終前的心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與老年人交談時,要儘量照顧老人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權利、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儘可能減輕他們的焦慮、抑鬱和恐懼情緒,使他們沒有遺憾地離開人世。
(三)允許家屬陪護老人,參與臨終照護
家屬是老人的親人,也是老人的精神支柱。臨終老人最難割捨與家人的親情,最難忍受離開親人的孤獨。老人也容易接受、依賴自己親人的照顧。因此,在老年人的臨終階段,應允許家屬陪護,參與臨終照護。參與臨終照護是老人和家屬的共同需要,也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措施。它可以使老人獲得心理慰藉,減輕孤獨感,增強安全感,有利於穩定情緒,有利於老人安詳地度過生命的最後一段歷程。
(四)幫助老人保持社會聯繫
臨終老人容易產生被孤立、被遺棄感,因此,應鼓勵老人的親朋好友、單位同事等社會成員多探視老人,儘可能與老人接觸;不要嫌棄他們,將他們與社會、家庭隔離開來,更不能漠視他們的生存價值;要鼓勵老人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積極與社會聯繫,從而體現人生最後的價值。
(五)適時有度地宣傳優死意義
尊重老人的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根據老人不同的職業特點、心理反應、性格特徵、社會文化背景等,在適當時機,謹言慎語地與老人、家屬共同探討生與死的意義,有針對性地進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對待生命和疾病,並從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中解脫出來,以平靜的心情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
(六)重視臨終老人的個性化護理
臨終老人的心理護理應重視與彌留之際老人的心靈溝通。美國學者卡頓堡頓對臨終老人精神生活的研究結果表明,接近死亡的人,其精神和智力狀態並不都是混亂的,49%的老人直到死亡前一直是很清醒的,22%的老人有一定意識,20%的老人處於清醒與混亂之間,僅3%的人一直處於混亂狀態。因此,護理人員不斷對臨終或昏迷老人講話是很重要而有意義的。與彌留之際老人的心靈溝通,直到他們安詳地離去,表達了護理人員對老人真誠、熱情、溫馨的關懷和尊重,並為老人的離去送了行。
總之,臨終老人的心理變化各個過程無明顯界限,但各個過程都包含了「求生」的希望。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脫離痛苦和恐懼,以及精神上的舒適和放鬆。因此,及時了解臨終老人的心理狀態,滿足老人的身心需要,使其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以平靜的心情告別人生,這是臨終時心理護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