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學

2024-08-14 19:21:25 作者: 余運英 等

  臨終老年人的心理

  (一)臨終老年人的心理變化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死亡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老人,距離死亡的日子越來越近。那麼老年人臨終前的心理如何呢?國外曾報導過500例臨終者的觀察記錄,其中除90例肉體上承受疼痛或某種痛苦,11例精神憂慮,2例有明顯的恐怖症狀,1例心理欣快表現,以及1例有強烈自責感外,近90%的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跡象。

  有人指出,老人的臨終反應與他的信仰、年齡、社會經濟狀況、心理成熟、應付困境的本領、機體的變化過程以及醫生和其他重要人物的態度等都有關係。當年齡相近的親友死去,或醫生提醒他患有嚴重疾病時,老人會意識到死神已經臨近。臨終病人可能考慮許多問題:比如,想弄清楚死前患的是什麼病?如果智力不遲鈍的話,會考慮將要和親人分離的情景;根據自己原有的希望,回顧一生,並作出評價;關心他所不熟悉的向死亡過渡的狀態,等等。而一個人在臨終的表現,又和他以往處理問題的方式有關。有的人可能對死怕得很,以致否認它,甚至以倨傲的態度對待它;一個成熟的人,則可能回顧一生,整理他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帶著滿意的心情離開人間。

  近年來,美國的一些醫生也調查了瀕死者的心理體驗,即在重危病人搶救過程中發生的一種所謂死後生活的現象,也有人把它稱為「生命盡頭的生活」。這是病人在心臟停止搏動後一剎那間,處於瀕死狀態下的種種感覺。病人或者訴述他離開了自己的軀體,與已死的親友相見;或是感到自己滑入一條黑暗的地道,前面出現一道耀眼的金光;或是走到了一個高大的門檻,徘徊不前,終於又退了回來。因為這些病人感到,他們還有某種責任未盡。這些感覺雖然變幻不一,但共同的感覺是,病人在這時都有一種巨大的「安適感」和「幸福感」,以致他們流連忘返;但與此同時,一種更積極的強烈感情,又使他們甦醒,把他們拉回人間,如此等等。然而,這些心理體驗僅僅是一些現象學的描述,且與他們生前的信仰有著直接關係,故至今尚未得到科學上的論證,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但總的來說,老人對死亡的心理反應通常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否認期。接受面臨死亡的事實是困難的,老人通常無法接受面臨死亡的事實,亦否認死亡的存在,有時老人已認識到,而家屬們處在否認階段,這將阻礙老人表達其感覺和想法,但對知情者則會哭訴真情,以減輕內心痛苦,期待奇蹟出現。

  2.憤怒期。當病情趨於危重,對自己疾病有所了解時,則表現為煩躁不安、暴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思、不講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療,擅自拔掉輸液管和監護儀,將憤怒發泄在家屬及醫務人員身上。

  3.協議期。老年人處於死亡邊緣,試圖與生命協商階段,祈盼治療延長生命。

  4.憂鬱期。此時老人不得不面對現實。隨著病情日益惡化,身體各器官逐漸衰竭、精神疲憊以及親友們傷心、憂愁的表情,故老人憂鬱、悲傷、痛苦,甚至產生絕望,不願家人離開,忍受不了疾病痛苦,但亦依戀生活。

  5.接受期。老人對自己即將死亡有所準備,極度疲勞衰弱、感情減退,表現平靜,而有時間獨自思考後事問題,如遺體處理、配偶生活、財產分配等問題。

  (二)臨終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臨終老人大多要經歷否認、憤怒、協議、憂鬱、接受等複雜的心理變化和體驗過程。因此,面對死亡會產生一些共同的心理現象和特徵。

  1.求生心理

  大多數臨終老年人都具有求生的心理,由於他們的家庭相當穩定,都希望能安享晚年,有些病情較重的病人,驚恐不安,時常發出呻吟和呼救,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醫護人員的同情和支持上,期望得到應有的急救和治療。當看到醫護人員以實際行動向病人可期望的方向努力時,便增加了向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和勇氣。對這類患者要做好心理誘導工作,尊重他們的人格,理解同情他們的求生欲,態度和藹,經常與他們談心、交流,結合生活上的關懷,鼓起他們堅強生活的勇氣。同時,指導他們修身養性,學會控制和調節自身情緒,以得到最佳身心狀態。

  2.無奈轉而積極對待

  有些患者性格外向,開朗,認識事物比較客觀,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認識,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積極投身於其他事情,從而轉移面對疾病而產生的不良心理。

  3.絕望心理

  絕望心理的患者比較少見,但他們卻給醫護人員帶來不少麻煩。這些患者自我意識非常強,但對自己的危重病情又接受不了,特別是在治療一段時間仍不見好轉後,便會產生絕望和輕生的念頭。經歷著生存的病痛,可能使他們最終產生威脅感,而變成一種攻擊行為,向周圍人,尤其是親人毫無理智地發泄。有的憤怒後轉為抑鬱,表現對治療和護理的不合作,進而轉化為攻擊自身的行為。

  4.障礙心理

  隨著病情加重,一些老年人的情緒、性格等會出現障礙。如暴躁、孤僻、抑鬱、意志薄弱、依賴性增強、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差等。心情好時願意和人交談,差時則沉默不語。遇到一些不順心的小事就大發脾氣,事後又後悔莫及再三道歉。甚至有的老人固執己見,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護理,擅自拔掉輸液管和監護儀。當進入臨終期時,身心日益衰竭,精神和肉體上忍受著雙重折磨。感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時心理特點以憂鬱、絕望為主要特徵。

  5.憂慮後事心理

  大多數老人傾向於個人思考死亡問題,比較關心死後的遺體處理:土葬還是火葬,是否被用於屍體解剖和器官捐獻移植;還會考慮家庭安排,財產分配;擔心配偶的生活,子女兒孫的工作、學業等。

  任務三 根據老年人臨終心理特徵,對其採取適當的心理護理措施

  關鍵概念:

  臨終關懷是指對生存時間有限的患者進行適當的醫院或家庭的醫療及護理,以減輕其疾病的症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是近代醫學領域中新興的一門邊緣性交叉學科,是社會的需求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

  問題三:應該怎樣對老年人進行臨終護理呢?

  根據情境三、四、五,情境中的老年人都有哪些心理變化?他們的這些行為反映了他們面對死亡時的心理是什麼?針對情境中不同的心理和行為,我們應該如何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對不同心理狀態的老年人,護理措施有哪些個性化差異?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措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