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

2024-08-14 19:15:35 作者: 余運英 等

  老人為何容易上當受騙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老人特別容易上當受騙呢?原因有很多,且每個老人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但有一個因素我認為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理性大腦的老化,理性大腦功能的減退。

  從進化和發育的角度,大腦可分為三層結構,最下一層主要由腦幹組成,是生命中樞,也稱「爬蟲類的大腦主要起調節血壓、心跳、呼吸、體溫的作用」。腦幹的上面是邊緣系統,是情感中樞,也稱「哺乳類的大腦」,主要起調節情緒、記憶、激素分泌等的作用。位於眼眶上面、額骨後面,占據大腦前側若三分之一位置的前額葉,是理性中樞,負責大腦的總指揮,也稱「人類的大腦」,主要起分析、思考、邏輯推理、判斷、覺察、安全、協調、控制等作用。

  前額葉是大腦所有結構中最遲發育的,要到2~3歲時才正式開始發育,到青春期末時才基本形成,而完全成熟女性要到24歲、25歲,男性一般在30歲左右。

  我們防被騙最需要的就是這個「理性大腦」的功能,所以,小孩子容易上當受騙,因為他們的理性大腦還未長好。為什麼老人也容易上當受騙呢?因為老人理性大腦的功能已經開始退化,理性大腦是所有大腦結構中最先老化的。大腦老化的規律是,最後形成的、最高級的腦組織最容易損傷,也最先老化。老人的其他大腦和身體功能可能還很好,但前額葉已退化到孩子時的狀態,表現在行為上就跟孩子似的:容易上當受騙,容易被忽悠。

  

  美國艾奧瓦大學研究人員從腦損傷患者中選擇18名前額正中皮層受損的患者和21名這一部位以外受損的患者參與一項實驗。

  他們給這兩組患者看產品GG,包含若干誤導消費者的信息,發現前額正中皮層受損患者對GG的信任度是其他參與者的大約2倍,購買產品的可能性更高,整體而言,他們最容易受騙。

  因此,當老人被騙時,家人要儘量少些指責和埋怨,多些理解和寬容,他們被騙是有客觀原因的,因為他們大腦中負責這塊功能的腦組織有損傷或已老化。同樣的理由和原因,被騙的老人本人也不要太過內疚和自責,你已經不是年輕時候的你,由於你的理性大腦已經開始老化,導致你沒有以前精明了,又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在當時的情形下要快速識破騙子的伎倆,這對你來說的確是有困難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老人被騙後長期不能釋懷,自怨自責,整天唉聲嘆氣,這樣鬱鬱寡歡幾年後就去世了,真是令人唏噓。

  導致老人容易受騙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有些老人愛占小便宜,或起了貪心。這也跟前額葉皮層老化有關。前額葉皮層最高級大腦功能減退,導致之前被前額葉控制的低級中樞的功能釋放出來,例如自私、好色、輕率等。瑞士與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前額葉外側皮層能幫助人們抑制對性、金錢等的強烈衝動,即便這會損害他們自己的既得利益。當用電抑制正常人前額葉外側皮層的功能時,受試者對金錢的欲望和衝動就明顯增強。

  不法分子正是看上了老人的這種大腦功能退化,利用送禮品、發意外財、高投資回報率,利用色相,利用「愛情」等誘導老人踩進他們早已設好的圈套。

  老人自私、貪圖便宜也有一些外在的原因,例如很多老年人是從窮日子熬過來的,知道賺一分錢都不容易,所以,買東西時一分錢也捨不得多花。一些騙子正是瞄準了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理,用假貨、劣貨冒充名牌、正品,以所謂「出廠價、跳樓價」作誘餌「釣」老人上當。

  因素之三:信「公」。當今的老人,他們成長的年代較特殊,計劃經濟和公有制占絕對主導地位,導致他們那一代人對姓「公」的東西特別信任。為什麼對姓「公」的東西特別信任,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例如體制的影響、文化與信仰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善良、孝道、美、能力的教育和培養重過對誠信的教育和培養,這樣傳承下來的後果有兩個,一是個體對自己欺騙他人行為的自我約束性差,而公眾對騙人者的道德譴責不強,導致騙子遍地都是;二是如果連姓「公」的東西都不可信的話,這個世界就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信的了。

  老人的這個特點又被不法分子利用了。例如,利用國家的電視、期刊、報紙等做虛假GG,打著政府、大學、醫院、研究所、銀行、大型國有企業的旗號進行詐騙,那些利用電話或手機信息騙錢的更聲稱自己是某公安局、法院或檢察院。總之,就是應有盡有,且無不用到極致。

  因素之四:性善。現在很多城市老人年輕時是農民,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也比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單純,再加上人老了後通常會心善心寬些,導致對當今社會的複雜性與陰暗面不設防,他們哪知道在公園遇上的斯斯文文的年輕人、噓寒問暖的中年婦女是披著羊皮的狼,被人吃了,還整天擔心會傷對方的胃。

  因素之五:不能「與時俱進」,現在是一個知識與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老年人對新知識新信息的接收能力差,而他們年輕時掌握的那些知識和經驗又已經不夠用或不適用了,所以,當騙子用現代高新技術來騙他們時,很容易得逞。

  因素之六:對死亡的恐懼。人都有生的欲望和對死的恐懼,年齡越大越如此;老人孤獨,少家人陪伴和關心,也會增加老人對死亡的恐懼。當這種焦慮恐懼情緒在病人的意識中占主導地位時,會影響病人客觀分析和判斷,看不到相反的證據和可疑的線索。在老人被騙的案例中,有很多是醫療和保健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騙子利用了老人這種對疾病、死亡的恐懼心理。還有些老人在意識層面對死亡的恐懼不明顯,甚至好像還很坦然,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種恐懼心理還是存在的,在潛意識層面操控老人的行為。

  (資料來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abc1123_959788362.htm)

  任務三 掌握老年人購物行為特徵,幫助老年人做好預防再次受騙的心理準備

  關鍵概念:

  老年人消費行為:老年人的消費行為是指老年消費者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方面的購買方式、陪伴方式及受GG影響程度。

  對老年人購物消費心理與行為的了解,有助於幫助老年人進行有效的消費,提高老年人消費時的防範意識,擺脫老年人消費過程中的煩惱。在上述老年人購物情境一至四中,要完成「掌握老年人購物行為特徵,幫助老年人做好預防再次受騙的心理準備」這樣的任務,需要思考以下問題,並在問題引導下更好地完成各項任務。

  情境一至情境四中的張大爺、許老太、那對老夫妻、李大爺他們購物消費有哪些行為表現?他們是怎樣上當受騙的?如何幫助他們做好防騙的準備?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了解老年人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特徵。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