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出「碎片化」關注整體

2024-08-15 17:33:02 作者: 瞿林東著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對中國史學史研究的現狀做何評價?

  瞿林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史學史研究取得的成績非常突出。在1961年召開的全國文科教材會議上,北京大學周一良先生提出,其他學科都講自己的歷史,唯獨歷史學不講自己的歷史,於是參加會議的史學家們就決定要編寫中國古代史學史、中國近代史學史和西方史學史教材。1978年恢復學位制度後,中國史學史培養出了一批專業人才。發展到今天,僅中國史學史著作就至少有二三十種,斷代和專題研究也有很多,應該說取得了很大成績。

  《中國社會科學報》:我們了解到,現有的大量史學史研究仍是討論某個歷史學家的思想、著作及其價值,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是否也面臨一定的研究瓶頸?

  瞿林東:這的確是個問題。目前來說,這樣的研究無疑是必要的,但若總是這樣研究下去,就會使我們對於中國史學整體發展面貌的研究關注不夠。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論研究不足。不足到什麼程度呢?比如說,1938年,翦伯贊先生出版了一本名為《歷史哲學教程》的書,從歷史學角度談歷史哲學問題,到今天,國人還沒有能超過他的。1989年,白壽彝先生主編的多卷本《中國通史》第一卷《導論》出版,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結合中國歷史的發展講了九個重要問題,包括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問題、地理環境和歷史發展的關係問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對於社會進步的關係等。這部書出版已經20多年了,到現在也沒有同類著作面世。

  

  所以說,理論研究不足、宏觀研究不夠,整體水平就難以提高。現在的歷史學研究多少呈現出幾分「碎片化」的發展趨勢,史學史雖然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但多少也有些讓人感到千篇一律、程式化和思維定式的印象。這樣下去,學術向前推進的步伐就會緩慢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