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章之道
2024-08-15 17:31:14
作者: 瞿林東著
現在,對研究生培養都要求發表文章。記得我曾半當真、半開玩笑地說過:什麼是博士生?博士生就是唰唰唰地寫文章。這話後來有些傳開了。我看可以認真看待,也可以作為玩笑看待。當然,發表文章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能力和見識。對此,我想講得具體一點,供大家參考。
要準備專門的筆記本來積累問題。讀了哪些書,在讀書過程中從中得到哪些啟發,以此作為根據,可以就某問題深入探討。現在有的同學讀書發現不了問題,為什麼呢?有幾個方面原因。
首先,因為缺乏問題意識。沒有問題意識,難以發現問題。其次,在縱向會通、橫向的會通方面缺乏基本功。上面講到要善於分類,分類有幾種方式:或者並列,或者按照邏輯關係。邏輯關係就是逐步深入的關係。最後,缺乏基礎知識。比如說,做徽學要有整體史的意識。有人說,徽學是明清時期徽州的歷史文化,這是不錯的,但不能就徽州研究徽州,要把徽州放到中國特別是明清時代去研究。
創新還涉及怎麼定位、定向的問題。班固是怎麼定位的?他繼承司馬遷而斷代為史,這是為了表彰西漢的重要性。有人批評他斷代為史,但從歷史編纂學講,班固斷代為史有其合理的成分。此後歷代正史大多模仿《漢書》,所以「二十四史」地位較高。馬、班是漢代歷史的兩座高峰。鄭樵讚譽司馬遷而貶低班固,是片面的,不對。
一定要把寫札記作為寫文章訓練的基本功,要下苦功夫。俗話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寫文章不可不慎重,要千錘百鍊。總之,要寫得出文章來,就需要積累問題,還需要勤奮練筆。要訓練出較好的表述能力。
什麼是好文章?「文章須有益於天下。」這是明清之際顧炎武提倡的,他講究經世致用,這是一個總的原則。
文章要講究平實流暢,樸實無華,不要多餘的話、多餘的修飾詞、誇張的詞,即務去浮辭。文章寫出來之後要反覆讀,讀得上口才好,這跟使用標點符號是否恰當,也有關係。
文章要有風格,要在撰寫的過程中不斷形成自己的風格。比如,教師講課,難得整堂課都精彩,但是一定要有精彩之處,要在某一問題上講得好,講得精彩。文章也是如此,要有一兩段、幾句話能打動人。要有激情,但不能矯揉造作。
2003年初,我根據史念海先生的學說,寫了《歷史學家的河山之戀》一文。史念海先生出了八本論文集《河山集》,其中有文探討黃土高原的變遷及其治理。史先生與我的老師白壽彝先生學術交誼深厚,我得以深入了解史念海先生的學說。我的文章發在《中華讀書報》上,後來《新華文摘》轉載。我強調史先生作為史學家對祖國山河的熱戀,他的經世致用的治史宗旨、他對專業的執著精神和熱愛表明了這種情感。
我們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文章風格,多讀名家文章、著作。
文章水準的提高不妨從寫札記、短論、書評做起。我深感在這方面的必要,不是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嗎?關鍵是要去做,要堅持,勿以事小而不為。
祝願在座諸位,經過努力,都能寫出一手好文章!
[1] 2006年9月27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第二報告廳的報告。
[2] 劉昫等:《舊唐書》卷七十一《魏徵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25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