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學與立志

2024-08-15 17:29:08 作者: 瞿林東著

  我們講治學問題,首先就要考慮立志問題。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有沒有為社會做貢獻的志向,這是我們講治學的一個根本出發點。如果一個無所作為、不想對社會做什麼事情的人,也就談不上治學,談不上立志。我們現在常講:要塑造自我。這個塑造自我的前提,首先要認識到你是一個社會的人,不能離開社會;講塑造自我,就要有對社會做貢獻的責任感。當然,社會也在為你提供條件,這是辯證的關係。這不是什麼大道理,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時時都會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不能離開社會。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考慮到要為社會去服務,那麼社會的進步就會更快一些;在社會的進步當中,我們自己也會發展得更好一些。我想,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這樣一個思想傳統,就是要投身到社會當中去。大家知道,儒家思想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要參與社會,為社會服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當然是過去的傳統,在今天這個時代,應該賦予它新的內容。這就是要參與到當前的歷史運動當中去,為當前的歷史運動服務並且努力做出貢獻,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思想傳統和現代意識相結合。我們要從這樣一個高度上來塑造自我,來建立志向。社會工作有種種區別,但是在這一點上應當是一致的。司馬遷在《史記》里寫七十列傳的時候,面對這樣一個情況:在他之前的兩三千年的歷史中,有許許多多人物出現,他用什麼標準來寫七十列傳呢?這是司馬遷要思考的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建議大家讀一讀《史記·太史公自序》,從中可以看到司馬遷寫七十列傳,有一個標準,這就是「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扶義,就是主持正義;倜儻,就是風流倜儻,豪放瀟灑;不令己失時,是說不要讓自己錯過歷史的機遇;立功名於天下,是說要建功立業,對社會進步有好處。他寫七十列傳所選擇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物。我們也可以做這樣的理解:「扶義倜儻」,這是講道德標準;「不令己失時」,是講人的見識,不錯過歷史機遇;「立功名於天下」,這是事功的標準。有道德標準、有見識、有事功的標準,他就是這樣來做七十列傳的。我們從這裡可以得到啟發:一個人在歷史運動中怎麼樣被歷史所承認,怎麼樣被歷史學家所承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可以讀一讀李大釗的《史學要論》。他在書中這樣講:人生在歷史的長河中只能走過一次,不能走第二次,是一趟走過的。那麼,在這個活潑的歷史運動當中,人生怎麼樣才能夠具有意義呢?那就是你在這一次走過的歷史過程當中,發揮了自己的積極作用。這是一個很深刻的人生哲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反省自己:我這一段走過的路程,究竟怎麼樣?我是否對得起自己,是否對得起社會,是否對得起國家?如果經常做這樣的思考,我們在這一趟走過的人生道路中就會很有意義。我講這些,是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一個願意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應當建立一個志向。從我們接受高等教育來講,要立志就離不開治學。因為我們為社會服務的基礎和依託是知識,是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講到知識,當然就和治學聯繫在一起。如果我們已經確立起正確的志向的話,那麼我希望青年朋友要認真地來對待治學問題,這樣可以使我們對人生的認識變得更加自覺,更加自信,使我們的人生更富有朝氣,更有意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