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歷史學是什麼,歷史學有什麼用處

2024-08-14 19:08:09 作者: 瞿林東著

  歷史學是什麼呢?我們用一句最簡單明了的話來說:歷史學是認識和研究歷史的學問或科學。稍微具體一些來說:歷史學是認識和研究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學問。過程要說清楚,在說清楚過程的基礎上,要說清這個過程有沒有規律,這就是歷史學的含義。那麼,歷史學有些什麼主要內容呢?它包含哪些方面呢?

  

  第一,歷史理論。所謂歷史理論就是在研究歷史過程中所運用的觀點和方法論。任何一個研究歷史的人都有一種觀點和方法。現在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研究歷史就是恢復歷史的真相,不要討論什麼理論,不要討論什麼指導思想。這種說法表面看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種理論和方法來研究歷史,不可能脫離任何歷史思想和歷史理論去討論歷史,只是人們在這個問題上有自覺和不自覺的區別,有高低的區別,有正確與否的區別。

  第二,史料學。研究歷史必須有材料,包括文獻材料、考古材料、社會調查的材料、現在正在流行的口述材料等,這些都是屬於史料學的範圍。沒有材料是不能夠來談論歷史的。

  第三,歷史編纂學。通俗地說就是如何撰寫歷史著作。

  第四,歷史文學。就是人們在撰寫歷史書時,要儘量把歷史事件及人物寫得生動一些,要講究遣詞造句,講究文辭,所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史文審美。

  第五,史學方法論。研究歷史必須有一定的方法,歷史和邏輯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歷史與邏輯的一致性,研究歷史,不能夠違背歷史發展本身的規律,這個過程是同邏輯的演進相吻合的。比如,歸納與比較的方法,考古學方法,現在我們接觸較多的是社會學方法。人們用社會學的方法來研究歷史,使歷史研究的領域更加擴大了,研究對象可以深入社會的各個方面。還有人類學的方法,從風俗、心理等因素,可以看到人類社會是如何進步的,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來反映這樣一個歷史進步的畫卷。

  第六,和相關學科的關係。歷史學和許多學科都有關係:哲學,研究歷史學的人不能不懂得一點哲學;考古學,同歷史學關係十分密切,特別是遠古的歷史,沒有考古學是說不清楚的,文明時期的歷史,也有大量的考古資料來豐富、糾正歷史文獻記載上的錯誤,中國歷史很豐富,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用考古材料來加以補充的。此外,歷史學和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等也都有密切的關係。

  以上這些總括起來就構成了歷史學的基本內容,這些內容最終的目的,是要把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說清楚,把它存在什麼規律說清楚,這是歷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任務。

  那麼,歷史學有什麼功用,有什麼社會價值?我前面講到歷史學不被人重視,甚至是被人冷落、嘲笑,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同學們剛離開中學,我想你們都會知道歷史課在你們那所學校占什麼地位,在你們自己心目中,歷史課究竟占什麼地位。我想,可能有一小部分同學是十分重視的,極少部分中學校長是重視歷史課的,但可以說,大部分是不重視的。這種現象對於一個民族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我的老師白壽彝先生九十歲生日時,北京師範大學為了祝賀《中國通史》全部出版、祝賀他九十大壽,開了一個十分隆重的大會。在這個會上,白先生講了一句話:「不重視史學,不是一個民族的光榮。」他說得很委婉,如果不是一個民族的光榮,那麼是什麼呢?這話要是讓我來說,就是「不重視史學,是一個民族的恥辱」。所以我講,歷史學不被人們重視,是人們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究竟有什麼用。

  現在我就講一講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歷史學有什麼功用?做一個簡要的歸納,歷史學有以下幾個重要用途。

  第一,歷史學是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我們剛才講到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我們如何去認識它,有許多學科都可以幫我們認識。但是最重要的途徑是歷史學。它可以幫我們認識這一過程,並揭示出其中的規律,這是歷史學最重要的功能。人類不能夠沒有歷史。人類如果忘記了昨天,就不成其為人類。過去有一句名言,說一個人忘記了歷史就像失去記憶一樣可怕。人失去了記憶是不可想像的。我們今天常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歷史,這句話經常掛在口頭上,這說明,它是不能夠被忘記的,但實際上,許許多多事情表明,我們是不夠重視歷史的,從而也不夠重視史學。但是,史學是我們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

  第二,歷史學有彰往察來的作用。了解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進而有助於觀察未來,看清歷史前途,這是一脈相承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現實當中,我們要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奮鬥,一個國家如此,一個民族如此,我們每一個人也如此,都是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奮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當然要很好地認識現在,而認識現在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了解歷史,看清歷史前途。我談一點切身的體會。同學們現在坐在這裡聽課,就很難想像你們的父輩或者更年長的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學習的。我是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一個知識分子,當時連糧食都不夠吃,更談不上營養品。同學們買酸奶很正常,我們那時見都見不到。小賣部在我們那個年代賣火柴、針線,現在卻不賣了,因為社會進步了。但是沒有這個比較我可能不知道這個進步,這是生活方面。在政治方面,學術方面,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我們了解了歷史,了解了你們的父輩怎樣跟隨著共和國走過這段歷史,而我們今天是生活在一個什麼歷史條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這非常重要。過去我在家裡說這些話,孩子們會說「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是的,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可是我們不能忘記過去是什麼年代,因此在現在這樣一個好的年代,我們應該怎樣去要求和發展自己,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我想對於個人、民族、國家都是如此,中國的歷史曾經在世界歷史發展上領先了十幾個世紀,明末清初以來落後了。今天我們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謂復興,我的理解是要仍然爭取走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頭,而不是落在後頭。我們這個民族是曾經為世界做出過偉大貢獻的民族,這意味著我們要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就是歷史、現實、未來的關係。所以我講歷史學的第二個功用,了解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有助於觀察未來,看清歷史前途,增強前進的信心。

  第三,歷史學是治國安邦的經驗。歷史上有許多時期,社會繁榮,生產力不斷發展,文明程度很高,國家興盛,等等。但在另一些時期,生產遭到破壞,社會混亂,文明進程遲滯,這裡有許多經驗教訓,它們不能簡單地被搬到今天,但會給人們一些啟發,即人們在參與政治的過程中,哪些措施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是符合人心的;哪些是違背歷史潮流的,是違背人心的。中國有句古話「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是從許多歷史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還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是深刻的經驗之談。因此我們要用豐富的歷史知識來提煉出治國安邦的經驗及智慧。有些東西過時了,有些東西是不會過時的。比如,魏徵對唐太宗說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恐怕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江澤民同志強調說,特別是高級幹部,尤其要懂得歷史,特別是中國歷史。不懂得一些治國安邦的歷史經驗,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不稱職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歷史學的重要性絕不低於任何一門其他學科。

  第四,歷史學是與自然相處的經驗。今天我們講要善待自然。我們所總結的這方面的經驗太少了。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歷史上人們在不斷地開發自然,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是破壞自然。其實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善待自然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比如,綠化是中國古代官吏的一個重要任務,官道兩旁應該植樹。還有,對水資源的利用要合理,這在歷史上有許多經驗可以汲取。同時,由於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各地區的文明發展有不一致的地方,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毀壞了自然,也形成了教訓。比如,黃土高原的過分開發和利用,造成了今天的嚴重後果,這已經有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歷史。大家可以設想,如果在唐代黃河是這樣的話,那麼唐代也不一定在長安建都。漢代,在司馬遷筆下,關中平原是非常富庶的地方。許多年來人們的過度開發導致了今天的後果。這些是很重要的歷史教訓。

  第五,歷史學是文化積累的主要載體。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學術界,文化史研究非常熱,當時我有一種看法,研究文化史的學者不懂歷史就不能全面地認識文化。離開歷史談文化就沒有了基礎,因為客觀歷史是文化發展的源頭,是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而歷史學對歷史的記載是文化積累的主要承擔者。我們的各種專史,各學科的萌芽,都在歷史學中保留了下來,離開歷史學無從談起。所以我們說歷史學是文化積累的一個重要載體。當然,我們說文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但我們認為歷史學是主要的承擔者。

  第六,歷史學是文明延續的紐帶。對此我想多講幾句。大家知道,中華文明是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為什麼呢,這有很多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政權,從來沒有被外力所中斷。所以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它的政治實體具有連續性,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們中華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此其一。其二,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文字發展的連續性。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魏碑、楷書、宋體,到今天電腦中的各種書寫形式,漢字始終沒有中斷,即用以表述思想的符號能夠延續下來。其三,思想發展的連續性。儒家思想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所以中華民族的發展有一個思想的遵循。這些都是中華文明能夠延續下來的重要原因。這裡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歷史學的連續性,使人們對於文明的認識能夠連續地發展下來。中國的史書,從孔子作《春秋》到現在從未中斷。歷史著作一旦中斷,文明的發展就很難說清了。所以我們現在保存下來的中國古代的正史「二十四史」就連續不斷地記錄了歷代的歷史,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說中國是一個史學大國,這有兩個含義,一是中國有久遠的史學傳統,二是中國有浩瀚的歷史文獻,這兩條都是世界各國所不能比擬的。所以我們認為歷史學的功用之一,是中華文明延續的紐帶。

  第七,歷史學是啟迪人生的永恆的教師。我們都和歷史學有關係,歷史學對我們來講不僅是知識,而且是老師,一個永恆的老師。讀史書,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志向,制訂修身的要求,選擇行為的標準,這些都可在歷史學中得到啟迪。中國唐代有個史學家叫劉知幾,他講過一個道理,他說歷史都過去了,歷史上的人都已死去,後人是怎樣知道這些已經過去的事情呢?這是因為「史官不絕,竹帛長存」,我們才能知道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什麼事,出現過哪些人物,現在我們應當「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說明歷史學對於人生修養是多麼重要,人生修養接觸到最多的可以說就是歷史學。我相信我們知道文天祥、林則徐的人是很多的,是不是這個道理?為什麼他們都被寫在歷史書上?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歷史的積澱記載了許多方方面面的優秀人物,我們通過讀史書知道他們,並從他們的思想中受到啟迪和鼓舞,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些啟迪對我們志向的確定、修身的目標、行為的選擇,都會有好處。這裡,我想再引司馬遷的一句話,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外國有學者把他稱為「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司馬遷是我們中國古代史學的奠基者,對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影響非常巨大。同學們也許還記得,《史記》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七十列傳是用什麼樣的標準來選擇人物的呢?司馬遷說「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司馬遷寫歷史人物是有選擇的,主要選擇哪些人呢?「扶義倜儻」是道德標準,是講主持正義,而且非常灑脫;「不令己失時」,是說明這個人是有見解的,他能夠抓住歷史機遇,不讓自己失去時機;還有一個更高的要求,是「立功名於天下」。2000多年前司馬遷是這樣來書寫他筆下的歷史人物的,所以我說,歷史學的功用對於我們做人和我們的事業非常重要,而這種修養是內在的,有深厚的底蘊。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下,我們對歷史學的功用做了這樣的概括。一是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二是可以更好地認識現實,進而有助於觀察未來,看清歷史前途。三是治國安邦的經驗。四是與自然相處的經驗。五是文化積累的主要載體。六是文明延續的重要紐帶。七是啟迪人生的永恆的教師。概括起來,歷史學的功用就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發揚民族精神、豐富歷史智慧、有益人生修養這幾個方面。我想這是歷史學給予社會的寶貴財富,這是任何學科都不能替代的。它的這些功用,是歷史學對社會進步的一個突出貢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