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歷史學距離我們有多遠,怎樣提高史學修養
2024-08-14 19:08:13
作者: 瞿林東著
我想用一句很樸實的話說:歷史學就在你身邊,並且與你終身相伴。我想這不是過分誇大了歷史學的存在,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學習、工作、前途,以至於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都不能離開歷史學,所以歷史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在「親歷歷史」,都有自己所生活的年代的歷史。我們將來要有所發展,不論做什麼工作,是不能沒有歷史學的知識和修養的。有一年我給理科博士生講課,我問他們讀過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沒有,他們說沒有,我說,李約瑟花了幾十年工夫,在全世界範圍內聘請了幾十位學者寫成這樣一部書,作為自然科學的博士生,連這個書都不關注,我們怎麼來發展,怎麼來談自身的修養呢?我們都知道,李政道、楊振寧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做報告,大家都願意聽,聽什麼呢?不是聽他們的專業知識,是聽文化修養。他們的文化修養反映了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傳統,這是他們之所以在國內普遍受到敬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想同學們無論以後從事什麼工作,歷史學都會伴隨著你,對你有所幫助。我的學生中有人當了領導幹部,他們有時對我說,在大學期間學習中國歷史對自己現在做好工作有很大幫助,常常想到歷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想到前人的嘉言懿行,這對一些問題的處理都非常有用。我這裡還想引王夫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寫過《讀通鑑論》,其敘文說《資治通鑑》一書:「國是在焉,民情在焉,君道在焉,臣儀在焉。」國家、人民、君主及一個知識分子應該怎麼要求自己都講到了。他說讀了《資治通鑑》,你事業發達時固然會充滿自信,即使在逆境中,也會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王夫之是一個思想家,也是一個史學家,他是從各方面對《資治通鑑》進行評價的,這說明歷史知識、經驗、智慧,對我們都是有影響的,它就在我們身邊,不會離我們很遠。
這裡我想引一段李大釗的《史學要論》里的一段話,來說明歷史和我們究竟有什麼關係,《史學要論》共六章,第六章的標題是「現代史學的研究及於人生態度的影響」,其中說道:「過去一段的歷史,恰如『時』在人生世界上建築起來的一座高樓,裡邊一層一層的陳列著我們人類累代相傳下來的家珍國寶。這一座高樓,只有生長成熟踏踐實地的健足,才能拾級而升,把凡所經過的層級、所陳的珍寶,一覽無遺;然後上臨絕頂,登樓四望,無限的將來的遠景,不盡的人生的大觀,才能比較的眺望清楚。在這種光景中,可以認識出來人生前進的大路。我們登這過去的崇樓登的愈高,愈能把未來人生的光景及其道路,認識的愈清。無限的未來世界,只有在過去的崇樓頂上,才能看得清楚;無限的過去的崇樓,只有老成練達踏實奮進的健足,才能登得上去。」[3]可見歷史對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來講是多麼重要。我們知道李大釗是偉大的革命家,他同時還是傑出的史學理論家。
最後,我想講講我們怎樣提高自身的史學修養,這裡提出幾條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要確立關於史學的正確觀念。這就是說對歷史學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史學是嚴肅的、重要的、有益的。我想回顧一下歷史,在20世紀80年代,全國有一個史學思潮叫「史學危機」,在那個思潮里,大學歷史系的有些學生感到面有愧色,因為歷史學被認為是無用的學問。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個學生在火車上談話,當說到專業時,學歷史的同學就難以啟齒了。歷史學居然淪落到了這樣的地步。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歷史學放到適當的位置。這當然和社會有關係,社會對歷史學的位置有不公正的處理,當今市場經濟盛行,讀歷史可能會影響到將來的生活條件,這是客觀存在,但歷史學的價值並不應因此而被貶低。我們不應當用物質回報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學科的價值,這是我們在理性上應當明確的。在實際上,每位同學都有選擇的餘地,但在理性上,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有個正確的態度。如果我們認為歷史學沒有用處,我們就會輕視它,如果我們真正看到了它在社會中的重要位置,看到了它對我們民族、國家、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那麼我們就會重視它,所以我想,觀念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確立一個對待歷史學的正確觀念,要看到它是一個嚴肅、重要、有益的學科。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第二,要從閱讀史學名著做起。我們講歷史是什麼,歷史學是什麼,它有什麼價值等,都要從接觸史學著作入手,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感受。那麼中國史學這麼多,從何讀起呢?老一輩史學家常常提到一句話:打開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處看起?我衷心地向大家推薦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的七十列傳寫得非常深刻,各種代表人物都寫到了,對我們有很多啟迪。《史記》的本紀,是我們講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主要的根據之一,其中的《五帝本紀》從黃帝寫起。讀一讀《史記》會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會看到司馬遷筆下這些人物是如何「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的。同學們讀完《史記》後,如果還有興趣,可以讀《漢書》和《資治通鑑》。《資治通鑑》不要一開始就讀,因為它是編年體的,不是很好讀。南宋朱熹跟他的學生說,先讀《史記》,《史記》中同一件事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講到,紀里也有,傳里也有,讀來讀去印象就深刻了。而《資治通鑑》中,一件事情只能在一個地方講到,講過就不再講了。我們要有一定的史學修養後再讀《資治通鑑》,它也是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在兩宋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史學上講「兩司馬」,他們代表了史學上的兩座豐碑。所以我們要講史學修養,就要更多地接觸一下《史記》和《資治通鑑》。西方的史學名著也很多,同學們可以讀一讀希羅多德的《歷史》、塔西佗的《編年史》,這些都是較早的史學名著。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史記》等史學名著,就很難說他在歷史學上是有一定修養的。如果還有同學想對史學理論有所了解,可以讀一讀唐代史學家劉知幾的《史通》和清代史學家章學誠的《文史通義》,這兩本書都是關於歷史學的理論著作。我想通過讀這些書,可以培養我們的史學修養。同學們都很年輕,我想應該在這些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第三,要表現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要逐步培養起歷史地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從事於各行各業的朋友,包括學術界的朋友,在討論問題時,由於缺乏這樣的方法,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對一個人物或事件都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要把他們放在他們所處的歷史環境中去認識,而不是把我們今天的價值標準強加給歷史,只有這樣才會接近於正確,可以避免片面性。這種歷史地看待問題,歷史地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的各個角落、各個方面,這是每個人都應掌握的。
今天我們講了歷史學是什麼,共講了三個方面:第一,歷史是什麼,人們能不能超越歷史;第二,歷史學是什麼,歷史學有什麼功用;第三,歷史學距離我們有多遠,怎樣提高史學修養。
今天我要講的就到這裡結束,謝謝同學們!
[1] 2007年11月11日,在蘇州大學的演講。
[2] 李大釗:《史學要論》,《李大釗全集》第四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55頁。
[3] 李大釗:《史學要論》,《李大釗全集》第四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07~4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