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從木質印刷到金屬印刷[1]

【選文】 從木質印刷到金屬印刷[1]

2024-08-14 19:05:27 作者: 萬安倫

  [美]威廉·米爾斯·艾文斯

  15世紀中期,在印刷行業發生了若干非常重要的事件,並對以後的印刷業產生了不可預料的影響。在當時印刷紙張有限的版面之內,人們對于越來越多的信息有著持續不斷地需求,正是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之下,木質刻板印刷隨之衰落。原因在於為了在給定的版面之內安插更多的圖像信息,圖像的線條必須更加精緻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就需要製作擁有更細緻的帶有網狀表面的木質印刷模具去適應實際需要。但受限於當時印刷紙張、技術發展程度較低,這些印刷出來的圖片並不能使印刷者感到滿意。然而在當時印刷者能很容易的找到包含精美印刷的早期書籍的模具副本,因此在15世紀中期,那些許多包含著重要圖片的書籍沒有使用他們自身所生產的模具製作,而是通過更早的作品的圖片模具印刷完成,更多的圖片則沒有印刷出好的效果。

  然而,金屬雕刻並沒有受到這種技術上的困難。相比於任何一個木製刻板,它的線條可以非常精細的聚集在一起,並且在印刷到紙上的時候仍然有著相當高的清晰度。我認為正是這個原因,在15世紀中葉以後,插圖中使用金屬印刷的數量得到了廣泛增加。無論如何,15世紀末金屬印刷已經在除極少受教育階級使用木質印刷之外完全取代了木質印刷的地位。這並不是像所說的那樣僅僅是一種表面上的時尚變化,而是基於滿足人們對於視覺信息持續不斷的需求,在印刷模式和印刷技術層面上所做的根本上的變化。因此我相信時尚只是遵循信息需求所設定的規範,而不是完全沒有目的性。

  本文節選自Prints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印刷與視覺傳播》)[2],[美]William Mills Ivins Jr(威廉·米爾斯·艾文斯)著,波士頓:前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69年版,第165—166頁。選文由胡世明、王小月譯。

  【導讀】

  威廉·米爾斯·艾文斯(1881—1961),印刷學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3]印刷部門的策展人和創辦人。1901年,年輕的艾文斯從哈佛大學畢業,在法律界學習15年後,於1916年被大都會博物館要求負責當時相當小的一批印刷品。藉此機會,他把這些收藏品整理出來,建成了美國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其1930年出版的《印刷的注意事項》一書是現代印刷研究的教科書之一,並產生了許多後續的版本。1932年,他聘請了一位相對缺乏經驗的藝術史學家梅耶擔任他的助理策展人。在印刷方面,艾文斯給了梅耶相對自由的權限去學習並最終使梅耶成為印刷界的權威。1933年到1938年,艾文斯擔任博物館副主任,後任代理董事。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艾文斯對於作為一種用圖像媒介來傳播知識的印刷非常感興趣,在其漫長的博物館工作中,他撰寫了許多有關幾何學和視覺傳達方面的書籍,這些知識隨後被廣泛的應用於早期的印刷書籍當中。

  他最著名的書即《印刷與視覺傳播》,由哈佛大學出版社於1953年首次印刷出版,其內容涵蓋從14世紀末開始,西歐國家製作木質刻板圖畫印刷到金屬圖畫印刷再到蝕刻方式的出現,最後是19世紀現代圖片印刷的視覺傳達形式。資料詳盡,材料豐富。

  作者將圖片印刷的必備條件總結為三點,分別為:工具、材料和技術。促使印刷活動發展的原因主要為商業利益和信息需求的需要,並勾勒出每個世紀出版活動及成就的變化。他認為木質刻板最早形成於商店的印刷工和雕刻家那裡,造成這樣發展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商業的萌芽;同理,金屬印刷也是首先出現在金匠和銀匠那裡,而最後蝕刻的出現則出於軍隊的需要。例如,在對圖畫線條的發展歷史的敘述中,作者認為14世紀木質刻板印出來的線條實用但不夠精美,到1561年,木板印刷已經可以印出波浪樣式的羅紋和好看的線條。然而在15世紀中期,出於對信息需求的增長,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粗線條圖畫。於是人們對這項技術進行創新,使金屬印刷取代了木質印刷,圖畫線條也變得精美細緻。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金屬印刷從最早的使用昂貴的金銀作為材料,改進為用銅作為模具並成為一種營利事業來運作。許多人都發現了銅製模具印刷出來的圖片樣式大同小異,出於商業競爭的原因,一時間不同地點的許多人,包括文中所提到的魯賓斯、卡羅特,蝕刻家和印刷家都進行了一系列技術上的改進,發明出能讓銅板凹陷或凸顯的線條,從而增加了圖片印刷的精細程度。到了18世紀,從法國開始流行起了給圖片加一個邊框作為裝飾的做法,幸而有了新技術的支持,發現了凹版蝕刻製版法和點刻法以及軟質地的蝕刻法和蠟筆畫法才使這種情況成為可能。同一時期,一些刻板開始模仿水彩畫的方式給圖片進行上色。總體而言這本書展現了一部豐富的圖畫印刷活動發展史和成就史。

  選文只截取了作者的部分觀點,但是仍然能夠看出作者對於圖畫印刷活動及成就的了解程度。從木質刻板到金、銀刻板再到銅製刻板,體現了圖片印刷出版工具的變遷。從最早的手工刻繪到發明凹版蝕刻法和點刻法再到後來的現代印刷方法,描繪了從15世紀到19世紀完整的圖片印刷技術的變遷。

  如今,對各歷史時期圖片印刷活動及成就的熟悉與文獻的掌握,是出版學者對以往人類印刷發展程度了解的必備知識,也是準確把握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發展的良好基礎。此段選文將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印刷活動完美結合,在勾勒當時歷史條件下歐洲圖片出版在印刷技術發展的同時,留意圖片考證,顯示了作者良好的學術功力,也為讀者在多維度視野中了解認識歐洲圖片印刷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威廉·艾文斯從最粗糙的木刻版畫的歷史開始,通過雕刻和平版印刷方式闡述了作為視覺傳播的印刷作品到塔爾波特發現的消極—積極的攝影這一歷史進程及其深遠的影響。總而言之,這本書無論對於出版專業和非出版專業的人而言,都是一本既有趣又能獲得知識的書籍。

  (胡世明)

  [1] 題目為編者所擬。

  [2] William Mills Ivins Jr,Prints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Boston,First MIT Press,1969,p.165-166.

  [3]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俗稱「大都會」):位於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世界著名藝術博物館,也是參觀人數第五大的博物館,分為17個策展部門,永久收藏超過200萬件的作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