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文字的產生和發展

【選文】 文字的產生和發展

2024-08-14 19:04:40 作者: 萬安倫

  [蘇聯]B.A.伊斯特林

  第一章 文字的本質及其與語言和思維的關係

  文字理論的首要的問題就是文字本質的問題,也就是說,文字的用途如何,它使用的手段是什麼,它與語言和思維的關係怎樣。

  有聲語言同勞動一樣是思維形成的條件之一,是人們交際的主要工具。

  

  文字的產生比有聲語言要晚得多。由於社會的發展,有聲言語不再能滿足人們交際中已增長了的和複雜化了的需要,這時文字才應運而生。

  儘管有聲言語具有許多優越條件,但它也有重大缺陷:這就是受空間的限制(言語只在短距離內可以聽見)和受時間的限制(言語只在說話時才可以聽見)。的確,在發明了擴音器、電話、無線電之後,言語的空間限制已部分消除;發明了錄音機之後,言語的時間限制也部分消除了。但是這些傳達和記錄言語的工具只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才製造出來。然而,自遠古以來就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要求:把言語傳達到遠處並把它在時間上固定下來。

  …………

  文字同語言和思維處於什麼樣的關係呢?

  馬克思主義語言學已經牢固樹立了這樣的觀點:把語言看作是思維產生和存在的必要條件。馬克思曾經指出:「語言和意識具有同樣長久的歷史;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並僅僅因此也為我自己存在的、現實的意識……」[1]列寧在自己的著作[2]中發展了這一原理。這一原理還受到蘇聯現代從事思維和語言相互關係問題研究的哲學家和語言學家的支持。

  第三章 原始文字的起源及其特徵

  文字的起源是文化史上一個複雜而又研究不夠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四個較小的問題:(一)原始文字的性質和功能;(二)它形成的時間;(三)促使它產生的社會條件;(四)作為它形成基礎的源泉。

  結論 文字發展的普遍規律及發展遠景

  從總的歷史方面來看,究竟是什麼因素決定了文字的發展以及一個個民族的文字發展的特點呢?

  1.M.Cohen[3]歸入這種因素的是:(一)社會對文字的需要的發展;(二)語言特點的影響;(三)以往文字體系的影響;(四)不同社會集團的影響;(五)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影響。列舉這些因素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其中剛好漏掉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原始文字的內容,以及文物文獻的作用、民間藝術的特點和藝術中風格的替換對文字字形的影響;在文字發展的最初階段,它的發展還同思維的發展相聯繫。此外,M.Cohen也象[4]其他作者一樣,在影響文字發展的諸因素中,沒有分出最重要的因素,也沒有確定每一種因素的作用和意義;然而它們各自的作用和意義是很不相同的。

  在本書的《結論》中將評述每種因素的作用[5]。我們所作的評述將援引第三章至第九章的材料。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將簡要地把這幾章的結論歸納起來。

  2.在影響文字發展的諸因素中,首先應該突出社會對文字的需求。與決定不同民族文字特點的其他因素不同,社會對文字的需求的發展決定了文字發展的整個歷史的規律性。

  …………

  3.因此,從總的歷史方面來看,文字的發展是從偶然的圖畫文字的圖形到經過整理的,但又是複雜的表詞文字體系,然後再由後者發展為更簡單的詞素文字體系,以及(特別是)音節文字和字母-音素文字體系。這決定於社會對文字需要的發展條件。最初,由於國家的產生,就產生了整理文字並使它系統化的要求,那怕[6]讓它複雜化(過渡到表詞文字)。後來,由於文字使用範圍的擴大和使用文字的人數增加,尤其是由於廣泛使用文字來作貿易記事,對文字簡化的要求就變得特別迫切(過渡到詞素文字、音節文字和字母-音素文字體系)。

  …………

  4.上面描述的規律性應該理解為總的歷史方面的規律性。個別民族的文字體系的發展往往經歷不同的,特殊的道路。

  …………

  5.不同民族的原始文字的內容也應該歸之於制約文字特點的因素之中。

  例如,埃及人、阿茲特克人、瑪雅人的原始文字的內容主要是國家歷史記事和宗教祈禱祭祀方面的,這種內容容易用圖畫文字來表達,因而它促使這些民族的文字中保留圖畫文字的殘跡。另一方面,這種內容決定了專有名詞的頻繁出現,從而導致這些民族的文字中很早就出現了音詞字,以及「畫謎式」表達多音節詞的方法。

  …………

  6.除了語言特點和文獻內容的影響以外,不同民族的文字發展的特徵也還因為文字是一門特殊的技術的緣故。因此文字容易受到其他民族文字體系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加速該文字的發展,有時又阻礙它的發展。

  …………

  7.許多文字的發展中也經常表現出不同社會集團的影響,其中包括階級的影響。

  的確,文字也象[7]語言一樣,是為整個社會,為社會的全體成員服務的,因此在這方面它不是有階級性的。但是階級的影響表現在文字的歷史發展和實際使用上要比對語言的發展和使用大得多。這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學習文字書寫是有組織地在學校內進行的,要求花費大量時間和錢財,這並不總是被壓迫階級的成員所能做到的。第二,要求把文字當作交際的補充手段,只有在文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才變得必要,而被壓迫階級和附屬民族的文化發展總是被有意地加以阻礙。第三,國家對文字訂的規章制度對文字的發展和使用有很大影響。

  …………

  8.在影響文字發展的諸因素中,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占有特殊的地位。可是其他因素既制約著文字的類型,又制約著符號的成分和音值,但書寫材料和工具只影響符號的形式。

  …………

  9.除了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以外,文物的用途對文字字形也有很大的影響。

  大多數最古的文物是一些刻在岩石、石碑和建築物牆壁上的簡短的國家記事性和殯儀祭祀的銘文,還有雕刻在武器、瓶子等物品上的贈予銘文及其他銘文。這些銘文是供遠距離的人們看的。因此銘文的符號字體很大,由一個個仔細畫出或刻出的筆畫構成。在這些銘文中,交際功能和記事功能同圖案裝飾功能結合在一起。……

  10.不同民族的造型藝術的特點對書寫符號的形式,或者正確些說,對文字總的字形風格,有不小的影響。

  例如,阿拉伯文字的圖案性質主要是因為伊斯蘭教為了避免偶像崇拜禁止在繪畫和雕刻中有動物的圖像。因此,阿拉伯國家模擬的植物圖案和同樣模擬的、圖案式結構的銘文便廣泛發展起來。在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其他蘇維埃共和國用俄文為基礎的文字取代了阿拉伯文字以後,他們的文字就不再相應地結合古老的民族圖案了,這是因為另一種非圖案式的、俄文的幾何圖式的性質所致。

  …………

  11.這樣看來,某個民族在其發展的某個時期所使用的文字的類型和特點是由於許多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這些因素中每種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文字的發展。

  …………

  12.文字發展的規律性也表現在文字體系的譜系群(家族)的形成上。

  例如在歐洲,歷史上形成了兩種主要的字母—音素文字的譜系群。一群是在拉丁字母表基礎上產生的,它用於拉丁語系國家、日耳曼和盎格魯—撒克遜諸國家中;另一群是在斯拉夫「基里爾字母」的基礎上產生的,它用於許多斯拉夫國家中。與此相類似,在近東出現了以阿拉伯文為基礎的文字體系;在中東出現了以婆羅迷[8]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體系;在遠東出現了以漢字為基礎的文字體系。

  …………

  13.從長遠來看,所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字中,大概文字(詞素文字)有消失的可能,因為中國制訂了過到字母—音文字的方案,從朝鮮文和日本文中排除了漢字。但是表詞文字(確切些說是表意文字)型的書寫符號無疑會在各種表示科學用語的系統中有更廣泛的使用。音節文字大概在那些語言中只有有限數量的不同音節的民族那裡(如在日本)會保留下來;輔音—音素文字會在語言中具有根詞幹的輔音結構的民族那裡(如在阿拉伯人和希伯來人那裡)保留下來。

  …………

  14.由於識字的廣泛普及,還由於紙、印刷術的發明和各種報刊的發展,文字使用的範圍特別擴大了。結果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文字所起的作用甚至比有聲言語還要大。現代人藉助文字所獲得的信息比藉助有聲言語還要多。從事腦力勞動職業的人的思維,有時甚至是通過詞的字形樣式,而不是詞的語音樣式來進行的。

  …………

  本文節選自《文字的產生和發展》,[蘇聯]B.A.伊斯特林著,左少興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8—53頁,第543—572頁。

  【導讀】

  B.A.伊斯特林(1906—1967)是蘇聯著名的出版學家,對蘇聯的文字事業和印刷出版事業貢獻頗大。他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文學藝術系,是一位語言學博士,他由書籍學進而研究文字史,發表過一系列有關的論文。《文字的產生和發展》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這部著作以世界整體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為背景,闡述人文科學各學科與文字及其發展歷史的相互影響和相互關係。《文字的產生和發展》從語言起源及其歷史、語言特點、文字的發展規律等各個角度出發比較全面、科學地論述世界各主要文字體系的產生和發展,各個民族、國家的文字之間的相互關係。作者描述了從遠古時期的原始文字的起源到現今許多文字體系的發展過程,比較正確地分析了文字的特點、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規律,同時還對文字發展的前景做了探索。

  全書除引言、結論外,共10章,40多萬字,附圖近200幅。伊斯特林對「文字」的理解比較寬泛,他認為不僅包括通常說的記錄語言的符號,而且包括各種特殊類型的書寫符號(第十章就專門討論這些符號)。這個問題是在討論文字、語言和思維關係的第一章中就被伊斯特林提了出來。作者第一章中在肯定語言是思維產生和存在的必要條件,文字記錄語言的一般前提下,提出並論證了文字和思維即書寫符號和概念之間可以有直接關係。

  伊斯特林在第三章「原始文字的起源及其特徵」的一開頭就回答了原始文字產生的時間和社會條件,接著便討論並回答這些問題。作者研究了有關人類學的著作後認為,音節分明的言語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結束時才最終形成。伊斯特林認為言語劃分為音節是思維發達的表現,這同第一章開頭注文所引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俄文版「首先是勞動,然後是分音節的言語同勞動一起,成了思維發展的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的論述是照應一致的,從而認定圖畫文字的最終形成大概在新石器時代,或者甚至在銅石並用時代。

  並且,伊斯特林還對文字類型進行了合理的劃分。他用大量篇幅在接下來的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別研究表詞文字和詞素文字、音節文字、字母—音素文字、輔音—音素文字、元音—音素文字產生和發展的規律。

  在第九章中,伊斯特林詳細地對斯拉夫—俄羅斯文字的產生和發展規律進行了介紹。這也對之前學術界在有關語言問題上有些似是而非的說法進行了澄清。例如,在談到斯拉夫—俄羅斯文字的時候,指出學界存在一些既不符合文字發展的普遍規律,又不符合斯拉夫—俄羅斯文字發展的觀點。在第十章中,伊斯特林還相對詳盡全面地介紹了特殊類型的書寫符號。在最後的結論中,伊斯特林對前幾章進行了結論性的歸納,總結了文字發展的基本規律。

  在《文字的產生和發展》一書中,伊斯特林不贊成把文字分為圖畫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等的傳統分類法。因為這種分類法不是根據同一標準。他說,「既然文字用來表達言語,所以書寫符號和圖形就應根據它們表達言語的何種要求來分成各種類型」。據此,他把文字分成句意字、表詞字、詞素字、音節字、音素字五種類型。而且,他還認為,「根據提出的一般文字類型字,漢字分成四類是最正確的」。一、純意詞字:簡單意詞字(有一個要素構成);合成意詞字(有兩個或幾個簡單表意要素組合而成)。二、音意字(由音詞字與意符即偏旁組合而成):通過使用一個漢字來表示幾個讀音相近,但字源上彼此沒有聯繫的詞的方法產生;由於該漢字表示的詞出現新的字源上相近意義的結果而產生。伊斯特林從普通文字學的角度把漢字分成純意詞字和音意字兩大類四小類型,這些觀點與陳夢家、裘錫圭等中國文字學家的漢字類型歸併理論作比較,其實均為新的歷史時期的學術成果,為打破傳統的創新說。

  《文字的產生和發展》一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古文字材料,包括對各種文字類型不同階段的論述和圖片,也包括像瑪雅文字、復活節島文字以及南斯拉夫—俄羅斯文字、蘇聯各民族文字等這些研究尚不深入、人們了解不多的文字的狀況。此外還談到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以及文獻的製作情況。在目前關於外國文字史的漢文材料不太多的情況下,本書將可給我們提供多方面的幫助。總體上來說,這本書既是一本學術著作,同時又是一本比較通俗的知識性讀物,包含有大量的史料和各方面的資料,可以說這是一本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完美結合的優秀讀物。伊斯特林這部著作被譯成漢語並在我國正式出版以後,受到我國學術界特別是語言文字學界許多學者很高的評價。

  (楊瑩瑩)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3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列寧:《哲學筆記》,242、27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M.Cohen:1953年在巴黎出版《文字》,在第8頁中有提到決定文字發展以及一個民族文字發展的因素。伊斯特林1955年在《古代歷史通報》雜誌第2期上發表過對他的著作的評價。

  [4] 象:應為「像」,編者注。

  [5] 本書作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著作(《世界史手冊》,奈沙台,1957年)中發表的文章《文字、它的分類、術語以及它的發展規律》中首次評述了這些因素的作用。

  [6] 那怕:應為「哪怕」,編者注。

  [7] 象:應為「像」,編者注。

  [8] 婆羅迷:又譯為「婆羅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