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說文解字序
2024-08-14 18:58:34
作者: 萬安倫
許慎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1]。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2]。「百工以乂[3],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4],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5]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及宣王太史籀[10],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11]。其後諸侯力政[12],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塗異軌[13],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14]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15],五曰摹印[16],六曰署書[17],七曰殳書[18],八曰隸書。漢興有草書。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19]書九千字,乃得為吏。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20],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孝宣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時,征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楊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攝[21],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製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22],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23]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24],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25]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諸生競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26]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蟲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27],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習,蔽所希聞[28]。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藝而善野言[29],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聖人之微旨。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號: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仙之術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30]。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31],今亡也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衰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32]而不可亂也。
今敘篆文,合以古籀[33],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撰其說,將以理群類[34],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35]。分別部居[36],不相雜廁[37]。萬物咸睹,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諭[38]。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39]也。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本文節選自《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撰,(北宋)徐鉉校定。萬安倫、杜建君據中華書局2012年影印版第314—316頁點校。
【導讀】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鎮許莊村)人,生性質樸,博覽群書。對於《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及諸子百家經典有著廣泛的研讀。當時的人們都說,在《周易》《尚書》《禮記》《詩經》《春秋》的研究上無人能出其右。
許慎曾任五經博士,校書東觀。許慎認為各家對「五經」的解說混亂而褒貶不一,於是作《五經異義》加以整理。許慎亦創作出中國按部首排版的漢字詞典《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許慎一生,在經學方面有著突出成就。《說文解字》一書在文字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五經異義》刊正了五經的混亂,是一部難得的通經之作。後世尊稱其為「許君」,尊其學為「許學」,將《說文解字》稱為「許書」。
許慎所處的時代,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之爭非常激烈。今文經學的儒生大多認為當時通行的用隸書書寫的經典,都是父子相傳,是不容置喙的。他們解說字義不嚴肅,謬語較多。而古文經學的儒生則認為從孔壁中發掘出來的用六國文字書寫的經典是可靠的。這場鬥爭對經學和文字學的興盛發展有很大推動作用。處於這個時代的許慎,「性淳篤」,且「博學經籍」,並注意研究周秦時的西土文字籀書及「孔壁古文」(又稱東土文字),尤其著力於小篆和六書,諸如《倉頡》《博學》《凡將》《急就》《訓纂》等字書。由此,他為後來撰寫《說文解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許慎認為,先有文字而後有五經,今文經學隨意解說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衰辭,使天下學者疑」。因此他要「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必須弄懂文字的結構、讀音及其意義。他強調,「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
東漢永元十二年(100),許慎任太尉南閣祭酒校書東觀期間,初步完成《說文解字》。在校書期間,許慎的知識涉獵更廣,且研究更加精深,當時,《說文解字》已經創作完成,為了令其更加完善,許慎一直都沒有定稿,而是不斷地將新的發現和收穫補充進去。建光元年(121),許慎才最後寫成定稿,將《說文解字》獻於朝廷。《說文解字》首創漢字部首,全文共分部首540個,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這篇選文大致分為五個部分:一是闡釋了周朝之前的文字淵源。二是介紹了周到秦的文字演變。三是介紹漢代後的文字研究概況。四是指出後漢崇尚隸書忽視古文的謬誤。五是說明作書的態度,意義以及範式。除了這樣一個整體的梳理、闡述漢代書體與古文的聯繫、分析傳統六書、討論文字與象形的聯繫以外,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是要求人們不要忘記古文,不要忘記文字象形的特點,這樣才能正確理解文字的內涵,懂得作書的意義。
在文章中,許慎將出版符號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造八卦。文章中記載:「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第二個階段是神農結繩記事,「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第三個階段是倉頡造字,第四個階段是三皇五帝時期出版物、出版文化的發展。
《說文解字》序一文是對全書的提綱挈領。文章篇幅雖然較長,但字字珠璣,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它與出版學密切相關。關於出版符號、出版載體、出版成就等方面的記載隨處可見。《說文解字》序一步步地進行論述,使得我們對於文字的歷史一目了然,對於我們研究出版符號的變遷,出版載體的變化,歷代出版活動及成就都有著重要助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有關出版符號的原著文獻。
(杜建君)
[1] 以垂憲象:來顯示事物變化的基本法則模式。憲:大法。
[2] 書契: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一作蒼頡)創製的,代指文字。
[3] 乂(yì):安定,治理。
[4] 夬(guài):指夬卦。
[5] 孽乳:繁衍增生。浸:漸漸、逐漸。
[6] 六書:漢字的六種造字用字方式。
[7] 詰詘:彎彎曲曲。
[9] 建類一首: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合併、立為一類。
[10] 太史籀:太史,官名。籀:人名。
[11] 厥意可得而說:那些古文的字義還能解釋。
[12] 政:通「征」。
[13] 車塗:指車路的寬度。軌,車輪間的寬度。
[14] 秦文:即小篆。
[15] 蟲書:又稱鳥書、鳥蟲書,字中有的筆畫的起始、結尾,畫飾為鳥頭、蟲身之形,一般用於旗幟。
[16] 摹印:用於璽印。
[17] 署書:用於封簽、題名。
[18] 殳書:用於鐫刻在兵器上。
[19] 諷籀(zhòu):諷,諷讀,誦讀。籀,籀文,先秦文書。
[20] 不課:不考試。
[21] 亡新居攝:指王莽攝政。王莽代漢後國號稱「新」,「亡」指它被劉秀所滅。「亡新」猶言「偽新」。
[22] 鼎彝:鼎是炊具,彝是酒器,泛指青銅器。
[23] 叵復:不可再見。
[24] 訾(zǐ):詆毀。
[25] 鄉:通「向」。
[26] 猥:曲,卑賤。
[27] 苛人受錢:恐嚇犯人收取賄賂。
[28] 蔽所希聞:拒絕接受很少聽到的正確解釋。
[29] 怪舊藝而善野言:對傳統的解釋感到奇怪,喜歡道聽途說。
[30] 穿鑿:牽強附會。
[31] 闕文:存疑文字。
[32] 嘖:通「賾」,深奧,玄妙。
[33] 合以古籀:結合著解說古文、籀文。
[34] 理群類:整理出各種頭緒條理。
[35] 達神恉:講明奧妙之所在。
[36] 分別部居:分離部首,各歸其類。
[37] 雜廁:混雜;夾雜。
[38] 厥:其。誼:義也。爰:援引。
[39] 闕如:缺的話,只好存疑,缺而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