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第三編 出版符號

第三編 出版符號

2024-08-14 18:58:30 作者: 萬安倫

  【選文】

  先秦出版符號五則[1] 先秦作家

  (一)周易·繫辭上

  是故天生神物[2],聖人則[3]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4]之。河出圖,洛出書[5],聖人則之。

  本文節選自《周易註疏》,(周)周文王姬昌著,(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萬安倫、周家翠據《周易註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本點校。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二)周易·繫辭下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6]。

  本文節選自《周易註疏》,(周)周文王姬昌著,(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萬安倫、周家翠據《周易註疏》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本點校。

  (三)荀子·解蔽

  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本文節選自《荀子》,(戰國)荀子及其弟子著。萬安倫、周家翠據《荀子》清抱經堂叢書本點校。

  (四)韓非子·五蠹

  古者蒼頡之作書也,自環[7]者謂之「厶」[8],背厶謂之「公」[9]。公私之相背也,乃蒼頡固以知之矣。

  本文節選自《韓非子集解》,(戰國)韓非及其後人著,(清)王先慎集解。萬安倫、周家翠據《韓非子集解》清光緒二十二年刻本點校。

  (五)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

  奚仲[10]作車,蒼頡[11]作書,后稷[12]作稼,皋陶[13]作刑,昆吾[14]作陶,夏鯀[15]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然而非主道[16]者。

  本文節選自《呂氏春秋》,(秦)呂不韋等著。萬安倫、周家翠據《四部叢刊》景明刊本點校。

  【導讀】

  一、《周易·繫辭》總論《周易》大意,分上下兩個部分,選文節自《周易·繫辭上》。《繫辭》主要解釋了卦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義說、取象說、爻位說;又論述了揲著求卦的過程,用數學方法解釋了《周易》筮法和卦畫的產生和形成等。

  選文主要是在討論周易八卦理念的起源,大意為那些天生的神奇的蓍草和靈龜,聖人選擇使用它們(用於占卜);天地出現四季變化,聖人仿效它(制定刑賞條令);天上垂懸日月星辰等表象,顯示出吉凶的徵兆,聖人模擬它(造出測天儀器);黃河出現龍圖,洛水出現龜書,聖人取法它(撰制八卦、九疇)。

  這其中「河圖洛書」是我們需要的關注的,《周易·繫辭》主要從八卦的角度看待「河圖洛書」對八卦形成的重要性。從出版的角度來看,「河圖洛書」的傳說應該是最早的關於文字符號的傳說,是在倉頡造字之前。傳說中上古時期黃河中龍馬的背上和洛水中烏龜的殼上出現了有一定形狀和規律的類似文字、圖案的符號,對古人文字符號的形成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在一些史籍當中可以看到「河圖」「洛書」的形狀。後世將「圖」與「書」二字合用,形成「圖書」一詞。

  二、《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發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傳於世,《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就是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而《周易·繫辭》是學習《易經》的入門篇章,《繫辭》主要闡述了整個易學精神的基礎,將理、氣、象、數全部貫通到一起,總論了《易經》大義。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這段文字節選自《周易·繫辭下》,選文主要說先人的一些偉大創舉,大部分都是從八卦中得到靈感。大意為遠古的人們繫結繩子作標記來處理各種事務,後代聖人發明契刻文字改變了過去的結繩方式,百官可以用它治理政務,萬民可以用它稽察瑣事,這大概是接受了夬卦斷事明決的象徵啟迪吧。

  從選文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文字符號演變的軌跡,即結繩記事到契刻文字,由於結繩記事的語義模糊、不易保存與攜帶等缺點,後世聖人書寫文字的發明則很好地彌補了這種缺陷,文字符號作為出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說明了文字符號的演變對社會發展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他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出了「性惡論」等觀點。《荀子》便是荀子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關於荀子思想及其言論的文集,全書一共32篇,是先秦時期的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

  《荀子·解蔽》是荀子闡述認識論思想的重要文章。蔽,就是蒙蔽,解蔽,就是克服蒙蔽。荀子認為克服蒙蔽的好辦法就是全面地認識問題。

  選文「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則主要是和中國的出版符號——倉頡造漢字相關。選文是荀子在討論專心致志做一件事的重要性時提到的,大意是說倉頡之前愛好文字的人本來很多,但只有倉頡的名聲傳到後世,原因就是在於他的專心一致。這裡就豐富了我們對倉頡造字過程的認識,是其在鑽研的基礎之上得以成形。同時,從荀子的話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在倉頡造字之前文字符號就可能已經存在並得到一些人的關注,但是由於倉頡本人的專心和專注專一,對文字符號系統的形成和應用起到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四、《韓非子·五蠹》中作者舉出了大量的事實,對比中指出古今社會的巨大差異,論據充分,詞鋒銳利。

  選文是作者在討論公私問題時提到的,作者首先從詞源意義上提出對「公」「私」二字的理解,所以選文大意是說古時候倉頡創造文字,把自己圍繞著自己轉的字形「ㄙ」叫作「私」,把與「ㄙ」字相背的字形稱為「公」。可見公和私的相互對立,就是倉頡本來也已知道這個道理了。作者借這一說法奉勸君主要大公無私。從出版的角度看,則是對倉頡造字這一出版符號故事的個案解說。

  先秦時代漢文字的符號系統已經較為成熟,對有關文字形成的神話傳說記錄頗多。其中不乏對倉頡造字這一神話傳說的深遠影響的認識,前四篇選文中不僅有對文字符號本身的討論,也將倉頡造字的過程、意義等作為強有力的論據支持文章觀點。此外,「河圖洛書」的神話故事讓我們站在最原點的位置上看到「圖書」二字,意義非比尋常,以上種種皆有助於我們從原點認識出版符號。

  五、呂不韋(前292—前235),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先秦時期黃老道家思想為主、雜以各家之說的重要著作,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其書「基本上以道家為宗,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先秦時期保存下來的重要文獻之一。全書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據記載,《呂氏春秋》書成之日,呂不韋將成書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的由來。

  《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是《呂氏春秋》「八覽」中的其一《審分覽》的內容,餘下「七覽」分別為《有始覽》《孝行覽》《慎大覽》《先識覽》《審應覽》《離俗覽》《恃君覽》。《審分覽》強調「審分」的重要性,即君主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審定臣子的名分,端正名分,這樣才能實現治國的有條不紊。文章還提出了「審分」「正名」的方法,如「按其實而審其名,以求其情;聽其言而察其類,無使放悖」,即要根據事實,聽其言論考其行為來審核臣子的名分,以便實現更好的管理。

  該篇選文大意為:奚仲造車,倉頡造字,后稷發明農耕,皋陶製定刑法,昆吾製造陶器,夏鯀發明築城。這六個人,所創造的東西都是合乎時宜的。然而卻不是為君之道。作者認為懂得了為君之道,才能懂得治國之道,因此能夠不費力地管理天下。

  選文中將「倉頡造字」與奚仲作車,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這五大上古傳說相提並論,可見先秦時代人們對倉頡造字重要性的認識。文字作為出版符號,為出版研究對象之一,倉頡造字是關於文字符號最早的傳說之一,通過對《呂氏春秋·審分覽》選文的閱讀更能確認古人對文字符號重要性的認識。

  (周家翠)

  [1] 題目為編者所擬。

  [2] 神物:指可供占卜用的蓍(shī)草和靈龜。

  [3] 則:遵循使用。

  [4] 象:模擬。這裡是指聖人模仿天上的星象。

  [5] 河出圖,洛出書:河,黃河;圖,傳說「龍馬」身上的圖像;洛,洛水;書,傳說「神龜」背上的紋象。

  [6] 夬(guài):六十四卦之一,下乾上兌,象徵「決斷」。由於夬卦有「斷事明決」的象徵意義,而「書艾」文字的興起正為了明於治事,故文中推測黃帝、堯、舜取此象徵以制「書契」,使「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7] 環:旋繞。

  [8] 厶(sī):「私」的古字,其筆畫繞自己旋轉而成,象徵著專為自己盤算。

  [9] 公:字形由「八」「厶」構成。「八」的本意是違背。這兩句揭示了字形和字義之間的聯繫,所以語帶雙關。從字形上來說,筆畫環繞自身是「厶」,「八」和「厶」則構成「公」;從字義上來說,繞著自己轉叫作「私」,和「私」相對立的叫作「公」。

  [10] 奚仲:傳說中造車的始祖。相傳生活在夏朝(距今約4000年)的奚仲,在薛地(今山東滕州境內)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用馬牽引的木製車輛。

  [11] 倉頡:也稱蒼頡,軒轅黃帝的史官,傳說他將流傳在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收集、整理,被認為是漢字的創造者。

  [12] 后稷:姬姓,名棄,周朝始祖。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因此也被認為是農業始祖。

  [13] 皋陶(yáo):上古傳說人物,曾被舜任為掌管刑法的官。他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主要功績就在制定刑法和教育方面,幫助堯、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因而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

  [14] 昆吾:上古傳說人物,傳說中陶器製造業發明者。

  [15] 鯀(gǔn):傳說為堯舜時代的部落首領,禹之父,曾奉堯命治水,多年也未治理好,被舜殺死。這裡說鯀作城當是傳說。

  [16] 主道:為君之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