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

【選文】 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

2024-08-14 18:58:18 作者: 萬安倫

  陳獨秀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唉!人生在世,糊裡糊塗的過去,一項學問也不懂得,一樣事體也不知道,豈不可恥嗎?就是有錢的,天天躺在家裡,陪著嬌妻美妾,吃的珍香百味,好不快活。但是不通時事,若遇有兵荒擾亂的時候,那裡可以避亂,那裡可以謀生,那裡是荒年多盜,那裡是太平無事,這都要打聽的一些真實的消息,才好保得身家性命哩。若說起窮人來,越發要懂得點學問,通達些時事,出外去見人謀事,包管人家也看得起些,卻是因為想學點學問,通些時事,個個人都是要上學攻書,這豈不是一樁難事麼?但是有一樣巧妙的法子,就是買幾種報來家看看,也可以學點學問,通些時事,這就算事半而功倍了。但是現在各種日報、旬報,雖然出的不少,卻都是深文奧意,滿紙的之、乎、者、矣、焉、哉字眼,沒有多讀書的人,那裡能夠看得懂呢?這樣說起來,只有用最淺近最好懂的俗話,寫在紙上,做成一種俗話報,才算是項好的法子。所以各省做好事的人,可憐他們同鄉不能夠多多識字讀書的,難以學點學問,通些時事,就做出俗話報,給他們的同鄉親戚朋友看看。現在已經出了好幾種,上海有《中國白話報》,杭州有《杭州白話報》,紹興有《紹興白話報》,寧波有《寧波白話報》,潮州有《潮州白話報》,蘇州有《蘇州白話報》,我都看見過。我就想起我們安徽省,地面著實很大,念書的人也不見多,還是沒有這種俗話報。皖南皖北老山裡頭,離上海又遠,各種報都看不著。別說是做生意的,做手藝的,就是頂刮刮讀書的秀才,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坐在家裡,沒有報看,好像睡在鼓裡一般,他鄉外府出了倒下天來的事體,也是不能夠知道的。譬如庚子年,各國的兵,都已經占了北京城,我們安徽省徽州、穎州[1]的人,還在傳說義和團大得勝戰。那時候若是有了這種俗話報看,也可以得點實在信息,何至於說這樣夢話呢?我因為這個緣故,就約了幾位頂相好的朋友,大家拿出錢來,在我們安徽省,來開辦這種俗話報。我這種俗話報的主義,是很淺近的,很和平的,大家別要疑心我有什麼奇怪嚇人的議論。我開辦這報,是有兩個主義,索性老老實實的說出來,好叫大家放心。第一是要把各處的事體,說給我們安徽人聽聽,免得大家躲在鼓裡,外邊事體一件都不知道。況且現在東三省的事[2],一天緊似一天,若有什麼好歹的消息,就可以登在這報上,告訴大家,大家也好有個防備。我們做報的人,就算是大家打聽信息的人,這話不好嗎?第二是要把各項淺近的學問,用通行的俗話演出來,好教我們安徽人無錢多讀書的,看了這俗話報,也可以長點見識。我這兩種主義,想大家都是喜歡的,大家只管放心來買看看。不是我自己誇口的話,這報的好處,一是門類分得多,各項人看著都有益處。二是做報的都是安徽人,所說的話,大家可以懂得。三是價錢便宜,窮人也可以買得起。還有多少好處,一時也說不盡。讀書的人看了,可以長多少見識,而且本省、外省、本國、外國的事體,沒有一樣不知道,這真算得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了。教書的人看了,也可以學些教書的巧妙法子。種田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年成好歹。做手藝的看了,也可以學些新鮮手藝。做生意的看了,也可以曉得各處的行情。做官的看了,也可以明白各地的利弊。當兵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的虛實。女人、孩子們看了,也可以多認些字,學點文法,還看些有趣的小說,學些好聽的歌兒。就是有錢的人,一件事都不想做,躺在鴉片煙燈上,拿一本這俗話報,看看裡邊的小說、戲曲和各樣笑話兒,也著實可以消遣。做小生意的人,為了衣食兒女,白天裡東奔西走,忙了一天,晚上閒空的時候,買一本這俗話報看看,倒也開心,比到那廟裡聽書、煙館裡吃煙,要好得多了。我說的這些好處,大家如若不相信,再請看看後頭的章程,便可知道詳細了。

  《安徽俗話報》的章程

  一,這報的主義,是要用頂淺俗的話說,告訴我們安徽人,教大家好通達學問,明白時事,並不是說些無味的白話,大家別要當作怪物,也別要當作兒戲,才不負做報人的苦心。

  一,報裡面的文章,共分十三門:

  第一門論說。是就著眼面前的事體和道理,講給大家聽聽。

  第二門要緊的新聞。無論是本國的、外國的,凡是有了要緊的信息,都要照實登出。

  第三門本省的新聞。凡是安徽地方的治亂、工藝的盛衰、年成的好歹、學堂的光景以及各種奇怪的案情,都打聽得清清楚楚,告訴大家。

  第四門歷史。是把從古到今的國政民情,聖賢豪傑,細細說來給大家做個榜樣,比那《三國演義》《說唐》《說宋》還要有趣。

  第五門地理。凡是本省的、外省的、本國的、外國的山川城鎮、風俗物產,都要樣樣寫出,但不是什麼看墳山、謀風水的地理,大家別要認錯了。

  第六門教育。這門又分為兩類,一是讀書的法子,好教窮寒人家婦女孩子們,不要花錢從先生,也能夠讀書識字,通點文法,一是教書的法子,好教做先生的用些巧妙的法子,不至誤人子弟。

  第七門實業。無論農、工、商、賈,凡有新鮮巧妙的法子,學會了就可發財的,都要明明白白告訴大家。

  第八門小說。無非說些人情世故、佳人才子、英雄好漢。大家請看,包管比《水滸》《紅樓》《西廂》《封神》《七俠五義》《再生緣》《天雨花》還要有趣些哩。

  第九門詩詞。找些有趣的詩歌詞曲,大家看得高興起來,拿著琵琶弦子唱唱,到比十杯酒、麻城歌、鮮花調、梳妝檯好聽多了。

  第十門閒談。無論古時的、現在的、本國的、外國的,凡是奇怪的事,好笑的事,隨便寫出幾條,大家閒來無事看看,到也開心哩。

  第十一門行情。我們徽班的生意,在長江一帶要算頂大了,現在我要將本省、外省、本國、外國各種的行情,打聽清楚,告訴大家。全望主徽班的,格外大發其財,我才歡喜哩。

  第十二門要件。凡是各種的緊要章程、條約、奏摺、告示、書信、遊記,都要用俗話寫出。

  第十三門來文。若是列位看報的做了俗話的文章送來,本報也可以選些好的登出。

  一,這報每月出兩本,到了初一、十五就可出報,風雨無阻。

  一,每本二十頁,若是列位看報的,說我俗話做得好,日後再加幾頁,或每月多出一本也可以的。

  一,每本定價,零賣每本大錢五十文,全年二十四本——大錢一千文,半年五百文。本省郵費在內,外省全年另加郵費洋二角。

  一,如有人願作代派處的,至十份以外,概提二成酬勞,但要先付報費,然後寄報。

  一,本報的本錢,全靠各處同鄉捐助,如有關心鄉誼的官紳,捐錢幫助本報,凡捐數過洋五元的,敬送本報一年,並將捐助諸公姓氏寫在報後,作為收據。

  一,各項紳商的告白,都可以代登,收價格外便宜,臨時而議。

  一,時勢逼迫,急於出報,所以章程門類都訂得不很完全,以後還望各位同鄉常常指教。

  本文節選自《陳獨秀選集》,陳獨秀著,胡明編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9頁。

  【導讀】

  本文原載於1904年3月31日出版的《安徽俗話報》第1期上,是陳獨秀為《安徽俗話報》撰寫的發刊詞。

  陳獨秀(1879—1942),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在中國的近現代歷史上,陳獨秀是著名的革命家和改革家,同時,陳獨秀也是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和啟蒙思想家。他直接領導發起了新文化運動。陳獨秀也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他在中國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始人。

  1903年陳獨秀在上海協助章士釗主編《國民日報》,而後又創辦《安徽俗話報》《每周評論》《新青年》等刊物,他以這些刊物為輿論宣傳的主陣地,介紹科學文化知識,灌輸近代國家觀念和民主自由思想。在辦刊的過程中,陳獨秀也形成了自己的編輯出版理念,陳獨秀「是一個很出色的革命宣傳家,革命編輯家」,「陳獨秀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實際上是與他作為一名編輯分不開的」。[3]

  陳獨秀創立了《新青年》,對於這一點,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其實早在1904年,年僅25歲的陳獨秀便和房秩五、吳守一一起創立了以開啟民智為目的的《安徽俗話報》。清朝末年,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一些率先「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接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倡導開啟民智以救國救民。他們積極探索民眾啟蒙的途徑,而白話報刊淺顯易懂、內容豐富,是開啟民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1904年的中國,「已經出了好幾種(白話報),上海有《中國白話報》,杭州有《杭州白話報》,紹興有《紹興白話報》,寧波有《寧波白話報》,潮州有《潮州白話報》,蘇州有《蘇州白話報》」,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徽俗話報》應運而生。

  1904年3月31日,《安徽俗話報》在安徽蕪湖發刊,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出版,是一份32開的半月刊,每期40頁。到1905年8月15日,這份刊物一共出了22期。剛出版發行時銷售僅1000份,後來因為內容豐富、語言通俗,不到半年就達到了3000份,成為國內有重要影響的白話報刊之一。這也得益於陳獨秀的出版理念。

  《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既是《安徽俗話報》的發刊詞,也是這份刊物的綱領性文件。在這份綱領性文件中,陳獨秀對辦刊的宗旨、思路和章程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這些理念,一直貫穿在之後陳獨秀辦刊的過程之中。

  在本文中,陳獨秀提出了辦刊的兩個主義:「第一是要把各處的事體,說給我們安徽人聽聽,免得大家躲在鼓裡」,「第二是要把各項淺近的學問,用通行的俗話演出來,好教我們安徽人無錢多讀書的,看了這俗話報,也可以長點見識」。簡單來說,陳獨秀是想用白話這種通俗淺近的載體,讓安徽的平頭百姓能夠了解各種事物,以達到「開啟民智」的目的。抱著這種思想,陳獨秀在創辦《安徽俗話報》的時候,「門類分得多,各項人看著都有益處」,「所說的話,大家可以懂得」,「價錢便宜,窮人也可以買得起」。陳獨秀認為「只要於讀者有點益處,有印行的價值便印行,不一定要是傳世的作品……只要有點心得或有點意見貢獻於社會,便可以印行」[4]。出版的最大價值,在於給讀者以有益的啟發,從創立《安徽俗話報》到創立《新青年》,陳獨秀一直秉承這種理念,在《新青年》的發刊詞《敬告青年》中,陳獨秀就希望通過《新青年》讓中國的青年做到自主、進步、進取、世界、實利和科學。

  在辦刊的過程中,陳獨秀抱著憂國憂民的情懷,為這份刊物注入了強烈的時代情愫和現實意義,「況且現在東三省的事,一天緊似一天,若有什麼好歹的消息,就可以登在這報上,告訴大家,大家也好有個防備」。「論說」和「新聞」兩門內容,針砭時弊,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此外,怎樣吸引大量的讀者也是陳獨秀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此,他在本文中為刊物設立了十三門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增強刊物的可讀性,儘可能讓更多的人提起興趣;運用白話,讓更多的人能看得懂;定價便宜,讓窮人也能買得起。

  《安徽俗話報》是陳獨秀第一次獨立成功出版的刊物,在此之前,他雖然有過幾次辦報的經歷,但都以失敗告終。顯然,在創辦《安徽俗話報》的時候,陳獨秀已經有了完善的出版理念和出版規劃。本文為《安徽俗話報》制定了完善的章程,涉及刊物的目的、內容、版式、價格和辦刊的資金來源,事無巨細,考慮周全。

  儘管由於種種原因,《安徽俗話報》只創辦了一年便停刊,但是陳獨秀的編輯出版思想和才能得以充分展現,《安徽俗話報》為其後來創辦《新青年》引領新文化運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陳獨秀在創辦《安徽俗話報》過程中對民主思想的追索與思考更是在《新青年》中開枝散葉,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現代的歷史進程。

  (蔣啟明)

  [1] 穎州:應為「潁州」,古地名,今屬皖北。

  [2] 指日俄戰爭。1904年2月,日本和沙皇俄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所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東北地區。

  [3] 王建輝:《編輯家陳獨秀及其編輯藝術》,載《出版廣角》,1999(2)。

  [4] 陳獨秀:《獨秀文存》(影印版),自序,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