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地方出版社的出書方針
2024-08-14 18:56:59
作者: 萬安倫
陳翰伯
今年年初,原想開一個編輯工作座談會,談一點虛的。準備過程中,碰到了印刷、紙張兩座「大山」,還有體制問題,準備開的編輯工作座談會沒有開成。關於體制問題,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報告了中宣部。體制問題不是我們出版部門單獨解決得了的。大文章做不了,就做小文章,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9月,我們開了印刷會議。現在我們開的這次會議把提高書籍質量作為中心議題,並圍繞這個中心,起草了幾個文件,大家討論後,改好一個,報批一個。
關於出版工作的形勢和任務。近3年是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3年。1977年的出版工作座談會上,我們推倒了「四人幫」的兩個反革命「估計」。那次會後,特別是在三中全會後,出版工作出現轉折,不僅突破了「四人幫」設置的禁區,有些17年不敢觸動的問題也有所突破。成績很大。圖書品種增加,重大門類有所緩和,特別是科技書籍成績顯著。恢復和建立了出版機構。整頓、充實了出版隊伍。增加了同國外交往,開始同外國合作出書。
書店經常反映,讀者要的書沒有,又有些讀者不要的書壓在書店裡。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複雜。馬列和毛主席著作積壓,有的由於「四人幫」神化領袖;有的由於政治學習布置的變化;有的由於我們思想不解放,印數太多。一般政治理論讀物的積壓,主要是由於「四人幫」大破壞的惡果。某些會議文件印得過多,有些創作小說不受歡迎,有的書出版錯過了時令,群眾不要。還有的圖書是因為發行不對路,征訂數不準確。也有編輯同志思想不解放,為了政治表態,趕浪頭而出書。所有這些,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濫」字來概括。
有些書雖然印數已經很大,但仍然不能滿足讀者需要。這主要是由於紙張和印刷困難。另外,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大的門類中還有許多缺門。這主要要靠科研和創作的發展。
因此,出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什麼,我們考慮大致是這樣的: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傳播、積累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和成果,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出書範圍非常廣泛。什麼叫出版為政治服務?我認為要從大的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共產主義就是最大的政治,實現四化是最大的政治。至於當時當地的政治任務,主要由報紙、刊物去管。要把出版為政治服務討論清楚,按上面說的三方面出書,道路是很寬闊的。
關於出書規劃。要抓出書規劃,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出版事業的優越性。過去,我們抓過某一門類的規劃,全國總的規劃沒有抓。
1975年我們搞了中外語文詞典規劃,得到周總理批准。現在辭書出版有了很大增長。1978年我們搞了少年兒童讀物規劃,到今年9月底已出版1084種。今年6月,規劃了政治理論讀物40多種。由此可見,抓了規劃是大有好處的。
我們考慮到還有些門類是可以抓的。比如外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出版,可以規劃。社會科學、中國古典作品,也可以規劃。還有專業辭書,民族文字辭書,翻譯科技書等,都可以規劃。翻譯書,有力量的出版社都可以搞。要注意避免「撞車」。
關於地方出版社。地方出版社的同志要求立足本省,面向全國或兼顧全國。可以試行。地方出版社出書不受「三化」限制。當然,首先要滿足本省讀者的需要,要發揮本省寫作力量的積極性。
中央一級出版社,力量比較雄厚,有責任幫助地方出版社。中央出版社同地方出版社是兄弟關係,同志關係,要相互支持。提倡各出版社之間開展社會主義競賽,提倡有矛盾協商解決。
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出版社兩個積極性,目前要特別注意發揮地方出版社的積極性,同時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
對地方出版社的出書方針,要不要作點規定,大家摸索一段時期後,再來總結經驗,交換意見。
目前印刷能力不足,技術落後,管理水平不高。印刷問題和紙張問題一時都很難好轉。這兩座「大山」壓著我們。但不能坐困愁城,還是要每天挖山不止,千方百計,努力奮鬥。
去年,華主席在人代會上提出要加強出版事業,增加圖書品種,縮短印製周期,提高印刷技術。自那以來,品種有所增加。印製周期和印刷技術的問題,在局部有所改變,但從整個書刊印刷行業來說,雖然搞印刷的同志作了很大的努力,還沒有多大改變。還要繼續努力。
國家給出版部門的基建投資有限。全國基建投資已壓縮。我們要體諒國家的困難,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不能被困難壓住。
關於解放思想。提高圖書質量,各項意見中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總結過去,展望將來,都靠解放思想。要以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在碰到問題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決問題。不能等待別人提供現成結論。這是領導的職責。要敢於解決問題。當然,重大問題還要請示。要敢於領導,敢於負責,不要怕人家說「長官意志」就變成了「無意志的長官」。當然,不要瞎指揮。我們搞宣傳工作的,要注意防止片面性,不要增加動亂的因素。我們要繼續解放思想,肅清極左路線的流毒,也要注意批判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化。解放思想,是有領導的,有界限的,絕不是比賽誰的膽子大。我不是說現在出版工作中已經有了什麼問題,而是提出來和同志們共同勉勵,把出版工作做得更好。
本文節選自《陳翰伯文集》,陳翰伯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106—109頁。
【導讀】
此篇選文是陳翰伯同志1979年12月11日在長沙召開的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節選。
陳翰伯(1914—1988),出生於天津,祖籍江蘇蘇州。新聞家、編輯出版家、國際問題評論家,筆名梅碧華、王孝風等。曾就讀於燕京大學新聞系,後在1935年冬參加一二·九運動領導工作。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在黨的領導下在白區從事報紙新聞工作,宣傳共產黨的主張。1936年任《西京民報》編輯,1937年任《西北文化日報》編輯,1938年年底,在《新民報》社工作,1942年任《新民晚報》副總編輯。1943年到1946年擔任中外出版社總編輯。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宣部理論宣傳處副處長,主管理論刊物《學習》的編輯工作。1958年,任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兼總經理。1964年出任文化部出版局局長。1976年起,任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代局長,後擔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務。
陳翰伯同志是著名的編輯出版家,在擔任出版工作領導期間,結合實際,從各個角度深入思考出版工作,留下了許多關於出版工作的傑出思想。特別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為出版工作的撥亂反正,開創出版工作新局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所選這篇講話主要從「座談會的準備」「出版工作的形勢和任務」「出書規劃」「地方出版社工作開展」「出版工作的困難」「解放思想」這六個角度來談,思路清晰地指出了當前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務、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陳翰伯同志認為,近三年來出版工作的關鍵詞是「撥亂反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實際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圖書種類增加,尤其是科技類書籍增加,恢復和建立了出版機構,這些是比較好的方面。沿著這個思路,陳翰伯同志提出,出版界接下來的任務在於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傳播、積累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和成果,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具體到某些地方的政治宣傳任務,可以由地方出版社完成。
這一時期的出版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物質方面的缺乏,印刷能力不足,技術落後,管理水平不高。1979年初,陳翰伯同志曾就這個問題向胡耀邦同志做過匯報[1]。排印裝訂太慢、新聞紙供給不足、圖書用紙不足、紙張質量下降,這些都對出版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這些困難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出版工作更加要講究規劃。
如何利用有限的出版資源,出版更多符合人民需求的作品,需要從種類上進行規劃。少兒讀物、政治理論、外國文學、辭書、中國古典文學等類別都可以進行規劃出版。規劃的過程中,各出版社之間要避免重複選題。
在這次座談會之後,1980年5月4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上,陳翰伯同志針對出版結構存在的問題又做了進一步的闡述[2]。在這段時期內,陳翰伯同志主持出版工作的「撥亂反正」,開創了改革開放後的全國出版工作新局面。
除了對出版工作的指導,陳翰伯同志還對出版物的具體內容做出了一些思考。他參與創辦了《讀書》雜誌。1980年前後,陳翰伯同志還為《讀書》雜誌就文風問題提出一些建議。指出寫文章不要穿靴戴帽,寫閒話、空話,起標題要有內容等。
在出版規劃問題上,陳翰伯同志最注重的是詞典十年規劃。先抓漢語詞典,其中又著重抓影響較大的五部:《辭海》《辭源》《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並指定由陳原、方厚樞、許力以等著名學者負責主抓幾部詞典的編輯和出版工作。
陳翰伯為了甩掉我國「大國家,小字典」的落後帽子,立志使我國辭書出版事業跨進世界先進行列;他為《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辭源》《藏漢大辭典》等辭書的早日問世而殫精竭慮,到處奔波。
《漢語大詞典》全書13卷,前後歷時18年,已於1994年4月全部出齊,而且還相繼出版了縮印本、簡編本和光碟版;《漢語大字典》全書8卷,不僅已於1990年11月全部出齊,而且還相繼出版了縮印本、簡編本和袖珍本。《辭海》《辭源》《現代漢語詞典》等也都先後出版,其他中外文語文、專科等「辭書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3]。
此段選文中,關於地方出版社和中央出版社的互補、互相幫助的論述,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了我國出版社設置的結構,指導了我國的地方出版社的工作。
(栗夢琪)
[1] 陳翰伯《關於印刷落後和紙張緊張情況給胡耀邦同志的緊急報告》。
[2] 1980年5月4日,陳翰伯《在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3] 方厚樞:《陳翰伯與辭書出版工作》,載《辭書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