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論報館有益於國事

【選文】 論報館有益於國事

2024-08-14 18:56:40 作者: 萬安倫

  梁啓超

  覘[1]國之強弱,則於其通塞而已。血脈不通則病,學術不通則陋。道路不通,故秦越之視肥瘠漠不相關;言語不通,故閩粵之與中原邈若異域。惟國亦然:上下不通,故無宣德達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緣為奸;內外不通,故無知己知彼之能,而守舊之儒乃鼓其舌。中國受侮數十年,坐此焉耳。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無耳目,無喉舌,是曰廢疾。今夫萬國並立,猶比鄰也,齊州以內,猶同室也。比鄰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為不相聞問,則有耳目而無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則有喉舌而無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廢疾者,則報館之為也。

  西人之大報也,議院之言論紀焉,國用之會計紀焉,人數之生死紀焉,地理之險要紀焉,民業之盈絀紀焉,學會之程課紀焉,物產之品目紀焉,鄰國之舉動紀焉,兵力之增減紀焉,律法之改變紀焉,格致之新理紀焉,器藝之新制紀焉。其分報也,言政務者可閱官報,言地理者可閱地學報,言兵學者可閱水陸軍報,言農務者可閱農學報,言商政者可閱商會報,言醫學者可閱醫報,言工務者可閱工程報,言格致者可閱各種天算聲光化電專門名家之報。有一學即有一報,其某學得一新義,即某報多一新聞,體繁者證以圖,事賾[3]者列為表,朝登一紙,夕布萬邦。是故任事者無閡隔蒙昧之憂,言學者得觀善濯磨之益。猶恐文義太賾不能盡人而解,故有婦女報,有孩孺報。其出報也,或季報,或月報,或半月報,或旬報,或七日報,或五日報,或三日報,或兩日報,或每日報,或半日報。國家之保護報館,如鳥鬻子;士民之嗜閱報章,如蟻附膻。閱報愈多者其人愈智;報館愈多者其國愈強。曰:惟通之故。

  其益於國事如此,故懷才抱德之士,有昨為主筆而今作執政者;亦有朝罷樞府而夕進報館者。其主張國是,每與政府通聲氣,如俄土之爭戰,德奧意之聯盟,五洲之人,莫不仰首企足以觀泰晤士之議論,文甫脫稿,電已飛馳,其重之又如此。然而英國、德國、日本國,或於報館有讒謗之律,有懲罰之條,則又何也?記載瑣故,採訪異聞,非齊東之野言,即秘辛之雜事,閉門而造,信口以談,無補時艱,徒傷風化,其弊一也。軍事敵情,記載不實,僅憑市虎之口,罔懲夕雞之嫌,甚乃揣摩眾情,臆造詭說,海外已成劫燼,紙上猶登捷書,熒惑聽聞,貽誤大局,其弊二也。臧否人物,論列近事,毀譽憑其恩怨,筆舌甚於刀兵,或颺頌權貴,為曳裾之階梯,或指斥富豪,作苞苴之左券,行同無賴,義乖祥言,其弊三也。操觚發論,匪有本原,蹈襲陳言,剿撮塗說,或乃才盡為憂,敷衍塞責,討論軼聞,紀述遊覽,義無足取,言之無文,其弊四也。或有譯錄稍廣,言論足觀,刪汰穢蕪,頗知體要,而借闡宗風,不出鄭志,雖有斷章取義之益,未免歌詩不類之憾,其弊五也。具此諸端,斯義遂梏,遂使海內一二自好之士,反視報館為蟊賊,目報章為妖言,古義不行,良法致弊,嗚呼!不其恫歟?

  今設報於中國,而欲復西人之大觀,其勢則不能也。西國議院議定一事,布之於眾,令報館人入院珥筆而錄之;中國則諱莫如深,樞府舉動,真相不知,無論外人也。西國人數、物產、民業、商冊,日有記注,展卷粲然,錄副印報,與眾共悉。中國則夫家六畜,未有專司,州縣親民,於其所轄民物產業,末由周知,無論朝廷也。西人格致製造專門之業,官立學校,士立學會,講求觀摩,新法日出,故亟登報章,先睹為快。中國則稍講此學之人,已如鳳毛麟角,安有專精其業,神明其法而出新制也?坐此數故,則西報之長,皆非吾之所能有也。然則報之例當如何?曰:廣譯五洲近事,則閱者知全地大局與其強盛弱亡之故,而不至夜郎自大,坐眢井以議天地矣。詳錄各省新政,則閱者知新法之實有利益,及任事人之艱難經畫與其宗旨所在,而阻撓者或希矣。博搜交涉要案,則閱者知國體不立,受人嫚辱,律法不講,為人愚弄,可以奮厲新學,思洗前恥矣。旁載政治學藝要書,則閱者知一切實學源流門徑與其日新月異之跡,而不至抱八股八韻考據詞章之學,枵然而自大矣。准此行之,待以歲月,風氣漸開,百廢漸舉,國體漸立,人才漸出,十年以後而報館之規模,亦可以漸備矣。

  

  嗟夫!中國邸報興於西報未行以前,然歷數百年未一推廣。商岸肇辟,踵事滋多,勸百諷一,裨補蓋寡。橫流益急,晦盲依然,喉舌不通,病及心腹。雖蚊虻之力無取負山,而精禽之心未忘填海。上循不非大夫之義,下附庶人市諫之條。私懷救火弗趨之愚,迫為大聲疾呼之舉,見知見罪,悉憑當途。若聽者不亮,目為誹言,摧萌拉櫱,其何有焉!或亦同舟共艱,念厥孤憤,提倡保護,以成區區,則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

  本文節選自梁啓超《飲冰室合集》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00—103頁。

  【導讀】

  本文節選自梁啓超《飲冰室合集》第一冊,梁啓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等。梁啓超是20世紀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共撰述約1400萬餘言,被後人譽為「言論界之驕子」,其著作後被彙編為《飲冰室合集》。同時,他一生創辦(或參與創辦)的報刊近20種,其編輯出版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他在編輯出版方面的貢獻也不容忽視,是近代編輯出版的先驅之一。

  甲午戰爭的失敗,給整個中國的思想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自強維新」的呼聲日益高漲,一些傳統的中國士大夫開始向西方探尋救國的道理。為了溝通信息,啟發國民,為維新創造有利的政治氛圍,他們中的不少人萌生了辦報的念頭。《時務報》正是在此種社會歷史背景下誕生,1896年8月9日,時任該報主筆的梁啓超在《時務報》創刊號(第一冊)上發表《論報館有益於國事》,集中闡述了其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新聞思想。梁啓超在多篇文章中強調「報刊是強國利器」,他發表文章數千篇,被譽為「言論之驕子」。戈公振評價他說:「我國報館的崛起,一切思想的發達,皆由先生啟其端。」

  梁啓超曾坦言:「鄙人之投身報界,托始於上海《時務報》。」《論報館有益於國事》是《時務報》的第一篇政要論說,「覘國之強弱,則於其通塞而已。」開章明義,國家強弱,只要看社會輿論是否通暢。「去塞求通」是梁啓超一生辦報的追求。

  克服輿論阻塞而求其通暢,辦設報館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然而,當時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對內不能曉喻百姓,對外不能知曉近鄰狀況。報紙的「耳目喉舌」功能並沒有發揮出作用。「耳目喉舌」是梁啓超出版思想的核心,在《清議報敘例》中,梁啓超開誠布公,認為該報的性質是:「為國民之耳目,作維新之喉舌」。在《敬告我同業諸君》一文中,梁啓超同樣明確地提出了「某以為報館有兩大天職:一曰,對於政府而為其監督者;二曰,對於國民而為其嚮導者也」的觀點。可以說,他開啟了政治家辦報的先河。梁啓超提出報刊要作為政黨宣傳的工具和我黨「喉舌論」的觀點不謀而合,更與西方麥克盧漢「媒介是人體的延伸」一脈相通。換句話說,報紙要起到為政治家廣搜消息、刊發言論、影響民眾、喚起民智、改善局勢的重大作用。

  一方面,自「古者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到「公卿大夫,揄揚上德」,自「議院之言論紀焉」到「鄰國之舉動紀焉」,梁啓超說明了古代中國和西方國家之所以興盛,正在於國家重視媒介的溝通作用。那麼,如何辦好報紙?梁啓超在借鑑西方辦報的基礎上,提出了報紙分類、出版時間和辦報內容等思想。「分報」,即「有一學即有一報」。具體來說就是,「言政務者可閱官報,言地理者可閱地學報,言兵學者可閱水陸軍報,言農務者可閱農學報,言商政者可閱商會報,言醫學者可閱醫報,言工務者可閱工程報,言格致者可閱各種天算聲光化電專門名家之報」。另外,梁啓超還格外關注了婦女、兒童這兩類弱勢群體,即創辦婦女報、孩孺報。對於「出報」時間及類型,「或季報,或月報,或半月報,或旬報,或七日報,或五日報,或三日報,或兩日報,或每日報,或半日報」。再者,針對當時國內外形勢,報紙要刊載適合我國國情的內容:廣譯五洲近事;詳錄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載政治學藝要書。另一方面,梁啓超提出了報紙的五大弊病:「採訪異聞,閉門而造」;「記載不實,臆造詭說」;「臧否人物,毀譽憑其恩怨」;「操觚發論,匪有本原」;「借闡宗風,歌詩不類」。這也是某些報紙被後人詬病的原因。而當時的中國,辦報水平遠不能和西方國家相提並論。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國政治生態的「諱莫如深」,梁啓超倡議有志者投身於報館事業,並且向西方大報學習經驗。

  總之,《論報館有益於國事》一文比較全面地闡釋了梁啓超的編輯出版思想,內容全面細緻,他對報紙的內容、出報的時間、報館的發展方向以及報館的職責等都進行了清晰的界定。但是,不得不說,《論報館有益於國事》只是梁啓超編輯出版思想的一部分。梁啓超闡發的出版思想論作不勝枚舉:《致新民函文書》《敬告我同業諸君》《國風報敘例》《輿論之母與輿論之仆》《新民說》《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等都對出版進行了系統闡述。《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中梁啓超提出,一張盡善的報紙,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當;四曰報事確而速。」《國風報敘例》中梁啓超提出,健全輿論需要新聞從業人員自身要具有「五本」,就是「常識、真誠、直道、公心、節制」。要有「八德」,即「忠告、嚮導、浸潤、強聒、見大、主一、旁通、下逮」。

  綜觀選文,作者從政治的宏觀層面論述了報館之於國家的意義,認為報館可以薈萃國人的思想,但從側面進行條分縷析,我們不難發現梁啓超在醞釀與宣傳變法運動的實踐中,不僅對報刊編輯出版發行的重要性加深了認識,而且在創新編輯出版新方式、新思想等方面也傾注了畢生心血,表現出他在報刊出版發行上的的獨立意志和文化視野。

  《論報館有益於國事》一文主要體現了梁啓超以下四個方面的編輯出版思想。

  第一,梁啓超十分注重報刊選題組稿,刊載內容需體現出時代潮流。如前文所述,作者認為報刊出版必須考慮到內容報導的全面詳盡,不僅要「廣譯五洲近事」通外情,也要「詳錄各省新政」明內事,報紙刊載符合時代和讀者需要的報導。第二,認清報刊宗旨,明確總體的出版原則。作者在文中用「去塞求通」四字陳述了其辦報的核心職責所在,力求做到宣德達情。同時,作者後來在《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一文中,對出版原則作了詳細的界定——「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當、報事確而速」,強調報刊的宗旨應是以國民最多數為益,滿足社會各階層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本文中「泰晤士之議論,文甫脫稿,電已飛馳」的陳述,便是對追求新聞時效性的強調。第三,注重規範報刊報導,提高新聞工作者職業意識。梁啓超在本文中明確提出了反對報刊文章的五種弊端,這些弊端違背了報刊論說記事客觀、真實的原則。第四,梁啓超的編輯出版發行思想有一個總的特點,即富有文化政治色彩的理論架構。也就是說,梁啓超在從事戊戌維新活動中,借用編輯出版發行活動是為維新服務的,這與梁啓超一生在政治上的追求——變法圖強、啟迪民智息息相關。

  梁啓超的這些報刊編輯出版思想不僅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而且一定程度上指導了後世的出版大方向。首先是出版理論,其核心就是「報館有益於國事」,強調報刊的溝通作用,強調國家進步離不開「去塞求通」。其次,他創立的「時務文體」,一改當時古文風氣,「時務文體」形式自由、平易近人,又氣勢恢宏、熱情奔放,內容上直抒胸臆、大聲疾呼,絕不矯揉造作。吸引了大量讀者,風靡一時。以至於黃遵憲稱梁啓超的文字「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此外,梁啓超借鑑西方思想——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實為一切文明之母。梁啓超對中國近代編輯出版業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

  (張寧 陳文兵)

  [1] 覘(chān):偷偷地察看。

  [2] 慝(tè):意為隱藏,指把真心隱藏起來,存有邪念。

  [3] 賾(zé):意為深奧、玄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