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七錄序
2024-08-14 18:56:08
作者: 萬安倫
阮孝緒
日月貞明,匪光景不能垂照;嵩華載育,非風雲無以懸感。大聖挺生,應期命世,所以匡濟風俗,矯正彝倫[1],非夫《丘》《索》《墳》《典》[2],《詩》《書》《禮》《樂》,何以成穆穆之功,致蕩蕩之化也哉!故洪荒道喪,帝昊興其爻畫;結繩義隱,皇頡[3]肇其文字。自斯以往,沿襲異宜,功成治定,各有方冊。
正宗既殄,樂崩禮壞,先聖之法,有若綴旒[4],故仲尼[5]嘆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夫有志,以為古文猶好也,故自衛反魯,始立素王。於是刪《詩》《書》,定《禮》《樂》,列五始於《春秋》,興《十翼》於《易》道。夫子既亡,微言殆絕,七十並喪,大義遂乖。逮於戰國,殊俗異政,百家競起,九流[6]互作。嬴政嫉之,故有坑焚之禍。
至漢惠四年,始除挾書之律[7],其後,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開獻書之路,置寫書之官。至孝成之世,頗有亡逸,乃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命光祿大夫劉向及子俊(疑作「伋」)、歆[8]等讎校篇籍,每一篇已,輒錄而奏之。會向[9]亡喪,帝使歆嗣其前業,乃徙溫室中書於天祿閣上。歆遂總括群篇,奏其《七略》。及後漢蘭台[10],猶為書部。又於東觀及仁壽闥,撰集新記。校書郎班固、傅毅,並典秘籍。固乃因《七略》之辭,為《漢書·藝文志》。其後有著述者,袁山松亦錄在其書。
魏晉之世,文籍逾廣,皆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秘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謂為朱紫有別[11]。晉領秘書監荀勖,因魏《中經》,更著《新簿》,雖分為十有餘卷,而總以四部別之。惠懷之亂,其書略盡。江左[12]草創,十不一存。後雖鳩集,淆亂已甚。及著作佐郎李充,始加刪正,因荀勖舊簿四部之法,而換其乙丙之書,沒略眾篇之名,總以甲乙為次。自時厥後,世相祖述。
宋秘書監謝靈運、丞王儉,齊秘書丞王亮、監謝朏等,並有新進,更撰目錄。宋秘書殷淳,撰《大四部目》。儉又依《別錄》之體,撰為《七志》,其中朝遺書,收集稍廣,然所亡者,猶大半焉。齊末兵火,延及秘閣。有梁之初,缺亡甚眾。爰[13]命秘書監任昉,躬加部集。又於文德殿內,別藏眾書,使學士劉孝標等,重加校進。乃分數術之文,更為一部,使奉朝請祖暅撰其名錄。其尚書閣內,別藏經史雜書,華林園又集釋氏經論,自江左篇章之盛,未有逾於當今者也。
本文節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錄序》,(清)嚴可均輯,本篇為(南朝)阮孝緒撰,萬安倫、劉浩冰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影印本點校。
【導讀】
本文是阮孝緒《七錄序》的節選,阮孝緒(479—536),字士宗,南朝梁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著名的目錄學家。自幼非常孝順,性格沉靜,喜好讀書,13歲時就已經讀完五經。阮孝緒安貧樂道、淡泊名利,醉心於學術研究,素以清高隱逸見稱。他在長期研讀書籍的過程中,發現諸多古籍都有散佚,於是遍訪藏書之家,收其目錄,立志「總集眾家,更為新錄」。普通四年(523),阮孝緒開始動筆,耗時三年,終於完成《七錄》一書,系統總結了前人目錄學的成就。
《七錄》是阮孝緒在繼承漢朝劉歆《七略》、南朝齊王儉《七志》之後的一部圖書目錄分類專著。它在一定程度上總結了前代目錄學的成就,在其基礎上進行新的創製,是我國目錄學歷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七錄》將文獻分為七個大類、內外二篇。內篇即「其方內經史至於術伎」,指的是經典錄、紀傳錄、子兵錄、文集錄、術技錄,外篇有佛法錄、仙道錄。共為「七錄」。
在《七錄》序中作者系統地總結各朝代的官方出版活動,包括官方的出版機構、著名的圖書編撰人員以及出版的著作成果,這為後人了解古代的出版水平及其成就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如兩漢時期的圖書事業空前繁榮,「至漢惠四年,始除挾書之律,其後,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開獻書之路,置寫書之官」。這是漢代一次重要的官方文獻整理活動。而後「歆遂總括群篇,奏其《七略》」,劉歆編撰《七略》則是西漢官方規模最大的一次圖書收集、整理和編撰的活動,歷時三十多年,整理的圖書有603家,13129卷。到了東漢,「校書郎班固、傅毅,並典秘籍。固乃因《七略》之辭,為《漢書·藝文志》」,漢明帝時,班固開始撰寫《漢書》,作為十志之一的《藝文志》就是刪減《七略》編撰而成。除了對出版活動的概述,文中還提到很多的古代藏書機構,如延閣、廣內、秘室之府、蘭台、東觀等,其中蘭台是古代最重要的藏書和朝廷的檔案典籍庫,雖然只是簡單的文字介紹,但讓世人了解到古代藏書之廣、處所之多、文化之繁榮,正是這些藏書機構讓大量古籍得以保存,中華文化得以不斷傳承發展,它們是中國歷史上寶貴的文化遺產。
《七錄》序中,阮孝緒不只是看到圖書編撰活動取得的成就,也看到圖書實際的存佚情況,對圖書的聚散原因有較多的討論。如秦朝的「嬴政嫉之,故有坑焚之禍」,魏晉時期的「惠懷之亂,其書略盡,江左草創,十不存一。後雖鳩集,淆亂已甚」,以及「齊末兵火,延及秘閣。有梁之初,缺亡甚眾」,這些都說明了大部分著作都是毀於兵禍,戰爭對於文化出版活動破壞巨大。而阮孝緒的相關論述也直接為隋人牛弘所引用,他在《請開獻書之路表》中提出著名的「五厄論」的觀點。
作為一名目錄學家,阮孝緒論述了我國目錄編輯工作的源起和發展,從孔子整理六經述及劉氏父子校書編目,再到班固「因《七略》之辭,為《漢書·藝文志》」,直至《大四部目》的產生和影響。在此基礎上,他重點討論了歷史上各種主要圖書書目之間的傳承關係,並詳細地分析了各書目的特點以及圖書的編撰方式,無論是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還是南北朝王儉的《七志》,其實都是在前人編撰的基礎上的改進,如《七志》實際上就是繼承了《七略》的遺規,按照《別錄》的范體,但有意改變魏晉以來的圖書四分法。而《七錄》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不以現存文獻而形成藏書目錄,而是以著錄和分類為研究重點,在著錄上強調書目要「通記有無」,《七錄》也成為我國歷史上已然確知的首部立意「通記天下有無圖書」的書目著作。
總之,《七錄》序總結古代圖書出版活動、著錄圖書存佚、討論圖書編撰思想,對此前的歷代重要書目窺斑見豹,而《七錄》也開啟了我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目錄學研究之先河,這些都將引導並啟迪後人。
(吳瑩瑩)
[1] 彝倫:倫常,常理。
[2] 《丘》《索》《墳》《典》:《八索》《九丘》《三墳》《五典》的簡稱,泛指古代典籍。
[3] 皇頡:倉頡。倉頡為黃帝史官,相傳曾造文字。
[4] 綴旒:綴,結也。旒,旗幟懸垂的飾物。比喻國勢垂危。
[5] 仲尼:孔子。
[6] 九流:古代學術流派的總稱,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九個流派。
[7] 挾書之律:挾書律是秦始皇進行焚書時實行的一項法令,禁止儒生私藏《詩》《書》等書籍。
[8] 歆:劉歆,字子駿,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劉向之子,哀帝時,劉歆負責總校群書。在劉向撰的《別錄》基礎上,修訂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七略》。
[9] 向:指劉向。
[10] 蘭台:漢朝時,皇宮內建有藏書的石室,作為中央檔案典籍庫,稱為蘭台,由御史中丞管轄,置蘭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宮廷內的典籍收藏府庫、御史台和史官有時也被稱作「蘭台」。
[11] 朱紫有別:指分得很清楚。
[12] 江左:是一個地理名詞,即江東。
[13] 爰:改易,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