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史學史綱(第四卷)> 五、《潛書》和《讀史方輿紀要》

五、《潛書》和《讀史方輿紀要》

2024-08-14 18:44:31 作者: 瞿林東著

  在歷史批判和經世致用方面,比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稍晚的唐甄、顧祖禹,也各有突出成就,這就是《潛書》和《讀史方輿紀要》。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鑄萬,後更名甄,四川達縣人。所著《潛書》上下篇,共97目。上篇論學術思想,下篇論政治歷史。時人論其治學是:「考古證今,求其成敗得失之故,洞然心胸。晚而學道,奮以聖賢為歸,默證潛修,多所自得。」稱其書「為漢、唐以來所未有」,「為周、秦而後僅見之作」,「其文高處,閎肆如莊周,峭勁如韓非,條達如賈誼」[59]。唐甄尖銳地指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大將、偏將、卒伍、官吏殺人,「天子實殺之」;「殺人者眾手,實天子為之大手」[60]。這是把批判的矛頭直指皇權。他又指出:「治天下者惟君,亂天下者惟君。治亂非他人所能為也,君也。小人亂天下,用小人者誰也?女子、寺人亂天下,寵女子、寺人者誰也?奸雄、盜賊亂天下,致奸雄、盜賊之亂者誰也?反是於有道,則天下治,反是於有道者誰也?」[61]這一連串的詰問,也是直指皇權。唐甄把天下治亂歸於帝王一人,這並不是正確的認識;但皇權是專制集權的集中代表,他把批判專制集權的矛頭指向皇權本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有積極意義的。

  顧祖禹(1631—1692),字景范,江蘇無錫人,人稱宛溪先生。他以20年工夫,十易其稿,撰成《讀史方輿紀要》這部地理書巨製。全書130卷,附《輿圖要覽》4卷,文字浩繁,結構嚴謹。它的正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歷代州域形勢」。這是有關自上古至元、明的行政區劃及其沿革,是歷史地理部分。二是分敘全國各地方輿。這是以明代行政建置為次第,論述兩京及十三布政使司所轄範圍的地理形勢:含序論,概述,分論各府、州、縣、長官司的山川形勢和城、鎮、營、寨、堡、關、隘、橋、驛等軍事設施。這是政治、軍事地理部分。三是總敘全國山川分布。這是輯錄前人著作中有關文獻編纂而成,是自然地理部分。附錄《輿圖要覽》有地圖數十幅,圖前有序,圖後有表;其中「九邊圖」和《黃河圖說》、《海運圖說》、《漕運圖說》等,也反映出作者對軍事的重視。

  《讀史方輿紀要》是一部以地理為基礎、以闡明軍事上的成敗為主要內容、以總結政治興亡為目的的巨著。作者為各地方輿所撰的序論,最能反映出他在這方面的造詣和旨趣。顧祖禹論江南方輿說:「以東南之形勢而能與天下相權衡者,南直而已。」[62]論河南方輿說:「河南,古所稱四戰之地也。當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爭;及天下既定,而守在河南,則岌岌焉有必亡之勢矣。」[63]論浙江方輿說:「浙江之形勢盡在江、淮,江、淮不立,浙江未可一日保也。」[64]這是分別用幾句話就概括了不同地區的地理形勢的輕重、得失,從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功力和見解之深。顧祖禹在論述各地方輿時,注意結合社會歷史的多種因素來評價它們的地位,這尤其顯示出作者傑出的政治見解和軍事思想。如他從漕運與京師的關係指出山東地理位置的重要;他以四川為例,強調險不足恃和人的主觀作用,慨嘆於「恃其險而坐守之,以至於亡,又豈唯蜀為然哉」;他一方面指出關中地理形勢的重要,一方面又指出這種地理形勢要發揮作用是跟一定的時機,人的行為和才能有密切的關係;他還從局部和全局的關係、按照不同的層次來看待某個地區之地理位置的特點(以上分別見山東、四川、陝西、湖廣方輿紀要序)。這些見解,顯示了作者的淵博和卓識。因此,《讀史方輿紀要》歷來受到人們很高的評價,稱讚它「詳建設則志邑里之新舊,辨星土則列山川之源流。至於明形勢以示控制之機宜,紀盛衰以表政事之得失,其詞簡,其事核,其文著,其旨長,藏之約而用之博,鑒遠洞微,憂深慮廣,誠古今之龜鑑,治平之藥石也。有志於用世者,皆不可以無此篇」[65]。說它「不征奇,不探異,網羅放失,於古今成敗利鈍之際,三致意焉」[66];稱讚它「其志之超邁,用力之專勤,而成書之浩博,亦既無復加矣」[67];強調它的特點在於評論「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得失之跡」[68]。這些評論,都是很中肯的。

  《潛書》和《讀史方輿紀要》在歷史批判與地理書的經世致用方面,也是帶有總結性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前期史學發展上占有顯著的位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