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歷史批判精神和經世致用史學思想的發展
2024-08-14 18:44:14
作者: 瞿林東著
一、黃宗羲的歷史批判精神
明中葉開始發生的封建社會內部經濟關係和階級關係微弱的變化,明後期的腐敗統治和明末激烈的階級鬥爭,以及明、清皇朝的嬗代,這些重大的社會變動,促使史學家、思想家重新看待歷史,進一步考察史學同社會的關係,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歷史批判精神,也推動了經世致用史學思想的發展。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顧祖禹等人的著作和思想,突出地反映了史學發展的這個新的趨勢。
在清初的史學家中,黃宗羲的歷史批判精神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他的《明夷待訪錄》,是這方面的突出著作。這部書以批判封建專制主義體制為核心,闡述了作者對於歷史的批判性見解和進步的歷史觀。它包含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校、取士(上、下)、建都、方鎮、田制(3篇)、兵制(3篇)、財計(3篇)、胥吏、奄官(上、下)共13目21篇,涉及政治、經濟、軍事、財政、教育等方面。黃宗羲從歷史發展上闡述了封建社會君主「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的變化過程,認為:「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8]這是從「公」、「私」觀念上揭示君主的「逐利之情」,從而為「天下之大害者」。
黃宗羲對歷史上封建專制政治的批判,集中表現在為臣之道、法的本質和君主世襲制等方面。他認為:「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吾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況於無形無聲乎!非其道,即立身於其朝,未之敢許也,況於殺其身乎!」黃宗羲明確地指出了「為萬民」與「為一姓」是為臣之道的根本區別,認為凡「出而仕」者,當以「為萬民」為立身之道,非其道則不當「立身於其朝」。他進而指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為事,則君之仆妾也;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9]君臣父子關係,是儒家歷來所宣揚和實踐的三綱五常的核心,是以等級秩序為基礎的名教觀念的集中表現。因此,他抨擊歷史上以君臣關係比附父子關係的觀念和做法,觸及了傳統的歷史觀念和社會倫理觀念的本質。
黃宗羲從「一家之法」和「天下之法」的區別,闡述了他對歷史上法制本質的認識,指出:「三代以上之法也,因未嘗為一己而立也。後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長也,子孫之不能保有也,思患於未然以為之法。然則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10]他還指出,三代之法是「無法之法」,後世之法是「非法之法」。這種對法的歷史批判,同上文說的:「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及「為天下」與「為一姓」的區別的思想,是互為表里的。黃宗羲針對明太祖廢除宰相之制,指出君主傳子之制的危害,認為:「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後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則天子亦不失傳賢之意。宰相既罷,天子之子一不賢,更無與為賢者矣,不亦並傳子之意而失者乎!」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百官之設,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賢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設官之意既訛,尚能得作君之意乎!」[11]他從傳賢與傳子的利弊,闡述了廢除宰相制度的危害,進而揭示了君主世襲制的不合理性。黃宗羲對歷史上政治制度的這幾個方面的批判,都歸結到對君主專制的批判,因而都帶有根本的性質。從今天的認識來看,他的歷史批判的方法論,一般還只限於以三代同後世相比較而論其是非,因而不能從君主專制政治產生、發展、衰亡的必然性上來揭示它在歷史上的作用,這是他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所致。儘管如此,黃宗羲的歷史批判精神所表現出來的激烈程度和理性成分,畢竟反映出時代的要求,是前人所沒有達到過的。
《明夷待訪錄》還批判了封建社會中種種不良的習俗,作者指出:「何謂習俗?吉凶之禮既亡,則以其相沿者為禮:婚之筐篚也、裝資也、宴會也,喪之含殮也、設祭也、佛事也、宴會也、芻靈也。富者以之相高,貧者以之相勉矣。」作者認為:佛與巫,是社會的兩大「蠱惑」。「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為佛而貨者,有為巫而貨者,有為倡優而貨者,有為奇技淫巧而貨者,皆不切於民用,一概痛絕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聖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聖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願出於途者,蓋皆本也。」[12]作者以深刻的歷史眼光指出:「民間之習俗未去,蠱惑不除,奢侈不革,則民仍不可致富也」;治天下者當以此為「末」而抑之,以至於「痛絕之」,而工商皆「本」,是應當受到鼓勵的。從這裡同樣可以看出,黃宗羲對於歷史的沉積和歷史發展的要求,都各有明確的認識,反映了他批判的和進取的歷史思想。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明夷待訪錄》是一部具有鮮明的民主思想的史論、政論著作。顧炎武說,他對此書,「讀之再三,於是知天下之未嘗無人」[13],反映了當時進步史學家對它的高度評價。此書作為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對中國近代啟蒙思想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他梨洲先生。他是浙江餘姚人,為清代浙東學派的開創者,對清初史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他著的《明儒學案》以及由他始撰的《宋元學案》二書,是中國古代學術史著作的最高成就,同時奠定了學案體史書體制,在史學發展上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