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史學史綱(第四卷)> 第八章 史學的總結與嬗變——清代前期史學

第八章 史學的總結與嬗變——清代前期史學

2024-08-14 18:43:35 作者: 瞿林東著

  清代前期(1644—1840)的史學,是古老而輝煌的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明後期腐敗的政治,尤其是明皇朝的滅亡,以及清前期統治者一度實行的文化高壓政策,都深刻地影響著這個時期史學的面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國古代史學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思想和文獻的積累,豐富而厚重;在歷史進程中,它們不僅為人們所傳承和弘揚,也不斷為人們所審視和估量。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衰老的景象,新的社會因素開始滋生和微弱地發展,從而使這種審視和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現出新的趨向。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使清代前期的史學發展,具有總結與嬗變的特點。總結,既反映在歷史思想和史學理論方面,也反映在歷史文獻學方面;嬗變,主要反映在歷史思想領域。在中國古代史學上,這個時期是名家輩出的時代。清初的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等,乾嘉時期的章學誠、王鳴盛、趙翼、錢大昕、崔述等,以及稍晚的阮元、龔自珍,都各有名作,反映了這個階段史學發展的特點。

  這個階段的史學,在官修和私撰兩個方面,呈現出明顯的界限。大致說來,官修史書的成就,一是關於本朝史事的記載和典章制度的整理,二是關於歷史文獻的匯集和編纂;私人撰述的成就,則更多地反映出史學發展的趨勢,代表著這個階段史學發展的水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