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史學史綱(第四卷)> 三、周公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三、周公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2024-08-14 18:35:39 作者: 瞿林東著

  在中國歷史上,西周的建立是劃時代的事件。西周時期的物質生產、制度建設、思想成就,對後世都有極深遠的影響。文、武、周公被後世視為「聖人」,是同西周的興盛相關聯的。文王奠基,武王滅商,周公對西周的鞏固和發展有重大貢獻。從《尚書·周書》來看,周公攝政期間及其歸政於成王之初,就當時所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而發布的誥文,一方面分析現實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另一方面又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並把二者結合起來,闡述他本人與誥文訓誡對象應當採取的正確的做法。

  首先,周公結合一些重大政治事務,在發布誥文時強調總結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如康叔就封殷地之前,他訓誡康叔說:由於文王「明德慎罰」,上天很高興,「乃大命文王殪戎殷」,代替殷來管理它的臣民。周公說:「予惟不可不監,告汝德之說於罰之行。」[28]我們不能不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我要告誡你怎樣施行德政,怎樣使用刑罰。周公最後指出:不要丟掉謹慎的作風,記住我的告誡,你和你的後人就能夠世世代代地管理好殷的遺民。這是指出了「明德慎罰」是周之所以代殷的重要原因,也是一條重要的歷史經驗。在分析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強調了「不可不監」的原則。又如,周公歸政於成王的那一年,便東行視察洛邑,同時有誥文之作。周公在講述了營建洛邑的經過後,便講到了有關總結夏、殷滅亡的教訓的問題,指出:「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29]意思是說,我們不能不以夏為鑑戒,也不能不以殷為鑑戒。……他們不敬重德行,才早早地喪失了從上天那裡接受的大命。現在成王承受了上天賜予的大命,我希望大家能夠思考夏、殷兩朝興亡的原因,接受它們的教訓,繼承它們的功績。周公最後說:希望大家都要有憂患之心,這樣我們才能夠說,我們接受上天的大命,能夠像夏朝那樣經歷久遠的年代,不至於經歷像殷朝那樣的年代。這裡提出的「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的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論點,反映了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對歷史經驗的深刻認識。在周公看來,「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統治不是一勞永逸的,因此要有憂患之心;有了憂患之心,就能敬德;能夠敬德,就能久安,即所謂「受天永命」。這同前面所說「明德慎罰」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周公還就前朝一些具體的歷史教訓發布了誥文:

  ——關於「不腆於酒」。周公指出:我們西土之人不論上下都遵照文王的教導,「不腆於酒」,「故我至於今,克受殷之命」。殷朝的「先哲王」時,上上下下也不敢「崇飲」;後來就不行了,「荒腆於酒」,以至於「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於殷」。這是很嚴重的教訓。如果現在你們發現有「群飲」的人,就不要放過他們,把他們押送到我這裡來,我要殺掉他們。你們要聽從我的教訓,不要讓你們治下的臣民「腆於酒」[30]。司馬遷記商紂王「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31]。這樣的天子,豈有不亡之理;而西周初年強調「不腆於酒」,自是一件大事。

  ——關於「罔厲殺人」,「勤用明德」。周公認為,要使周的統治「至於萬年」,就應長期實行「保民」的政策。從這一政治見解出發,他強調要總結周人興起時先王所實行的德教的歷史經驗。[32]

  ——關於「四方小大邦喪,罔非有辭於罰」。周公訓誡那些不安分的殷朝遺民說,上天不會把大命賜給那些不施行德教的人。凡四方小國、大國的喪亡,都是因為自身有過錯而招致喪亡這樣嚴重的懲罰。為了闡明這個道理,周公講述了「成湯革夏」的原因,是因為夏朝末年的統治者太放縱自己;又講述了「自成湯至於帝乙」都能「明德恤祀」,把殷朝治理得很好,而帝乙以後諸王就變得驕奢淫逸,招致了喪亡的大禍。這裡,周公是講述了夏、殷、周的興亡史及其經驗教訓。[33]

  ——關於「君子所其無逸」。周公告誡成王不要陷於淫逸,為此他舉出殷朝的中宗、高宗、祖甲三王和周文王的榜樣,認為他們是通達明智之君,應以他們的做法為鑑戒。[34]此外,關於用人問題,周公舉出夏桀、殷紂用人的錯誤和周文王、武王用人的成功,以此告誡成王要選用賢人來治理國家。[35]關於善始慎終的問題,周公告誡周的貴族說,周朝已經建立起來,但是否能順利發展、長久存在,這是我不敢預料的,要記住殷朝滅亡的禍,要時時想到天意和民心。[36]周公還反覆訓誡殷的遺民,給他們分析夏、殷興亡的歷史原因和周興起的依據,告訴他們其中有必然的道理,要他們懂得同周人和睦相處,否則是要受到懲罰的。[37]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通觀周公的這些誥詞,可以看出這是西周政治統治不斷鞏固、發展的過程,而舉凡重大措施無不與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相聯繫。可以這樣說,周公從攝政起至還政於成王之初的若干年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的年代,其思想成果對「成康之治」、西周的繁榮有直接的影響。孔子說:「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38]可見這種影響之大之遠。

  周公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以及與此相關的政治實踐,突出地表明了早在三千多年前,西周的政治家所具有的深刻的歷史意識,即對於歷史與現實及未來之關係的政治敏感和卓越見解,為後人樹立了崇高的榜樣,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從政治統治上看,周公成為歷代政治家所景仰的典範;從歷史觀念上看,歷史鑑戒思想不僅是中國古代歷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國古代政治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史學發展上看,《尚書》(尤其是其中的《周書》)所蘊含的歷史鑑戒思想,對於後世史家認識歷史與現實的關係,進而認識史學與社會的關係,都有深刻而久遠的啟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