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學史的任務
2024-08-14 18:34:28
作者: 瞿林東著
史學史的任務,是在人們的史學史意識的發展中逐步明確起來的。在中國史學史上,關於這方面的認識,有漫長而豐富的積累,如:
——班彪的「斟酌前史而譏正得失」,這是考察以往的史書。
——劉勰的《史傳》追尋自「軒轅之世」而「至於晉代」的史學蹤跡,並論其作用,評其得失。
——《隋書·經籍志》對史書的詳細分類、考察源流,開闊了人們對史學的視野。
——劉知幾詳論「古今正史」與「雜述」,以及歷代「史官建置」,這是考察了歷史撰述的發展和史官制度的發展。
——高似孫的《史略》在對史書分類的基礎上,「各匯其書而品其指意」,是一本有批評意識的史學簡史。
——章學誠的考察史學,強調「史家著述之道,豈可不求義意所歸」,突出了對歷史思想和史學思想的重視。
——趙翼在考訂史書的同時,十分關注「古今風會之遞變,政事之屢更,有關治亂興衰之故」的思考與辨析,高度重視史學與社會的關係等。
可見,古代史家所提出、所關注、所闡述的這些問題,已經把史學史的任務的藍圖描繪出來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當然,就中國史學來說,從自覺意識上提出史學史的任務,卻是20世紀以來的事情。20世紀20年代,梁啓超提出,中國史學史應把史官、史家、史學的成立及發展、最近史學的趨勢,作為主要的研究任務。此後,中國史家不斷有所探討、發展。30年代,金毓黻著《中國史學史》,「依劉、章之義例,緯以梁氏之條目,粗加詮次,以為誦說之資」[63]。金著《中國史學史》,基本上是按梁啓超所提出的幾個方面撰寫的。同時,金毓黻認為,史料的葺錄、保存、考訂、編次,以至傳世行遠,也是史學史所應包含的內容,故於書中「附為敘及」。金著的貢獻,是把史學史的任務更加具體化了,對中國史學史的研究有突出的草創之功。50年代,劉節講授中國史學史,認為史學史的任務是:
史學史或史學概論一類書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學歷史,要學些什麼,學了以後有什麼用處,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學歷史等等問題。史學概論只是重點介紹,重點說明,或發表自己的歷史觀點。史學史就不同了,要把歷史編纂學的發展史寫出來,要把歷史家的歷史哲學系統地介紹出來,而且還要把歷史學在發展途中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寫出來,主要是寫歷史學的發展過程,把重點很突出地表彰一下。[64]
這是強調把「寫歷史學的發展過程」作為史學史的主要任務,而以歷史編纂學、歷史哲學、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作為重點。這就是說,史學史的任務首先要寫出歷史學「實際性質的歷史」,同時也要寫出「歷史思想的歷史」,而且還強調了史學史的目的是幫助人們認識史學的用處。這一認識,比起克羅齊來有明顯的區別,比起梁啓超來有很大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中國史學家關於史學史的任務曾經展開過熱烈的討論,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見解,如白壽彝先生提出的闡明規律和總結成果的任務[65],就是很有代表性的重要的見解。80年代,白壽彝先生在所著《中國史學史》第一冊《敘篇》中,對「史學史的任務和範圍」提出新的、系統的認識,他寫道:
史學史,是指史學發展的客觀過程。我們這部書,就是以中國史學史為對象,按照我們的理解,對於中國史學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的論述。按照這樣的任務,本書論述的範圍,包括中國史學本身的發展,中國史學在發展中跟其他學科的關係,中國史學在發展中所反映的時代特點,以及中國史學的各種成果在社會上的影響。[66]
跟以前的認識相比,這裡突出了史學的時代特點和史學成果的社會影響。對於史學的時代特點的強調,深化了關於史學發展過程的認識;對於史學成果的社會影響的強調,是把史學的社會作用作為重要問題加以考察。這兩點,都是史學史的任務之核心的問題。
從以上這一簡要的論述來看,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史家關於史學史的任務的探索,走過了漫長的道路,認識也在不斷發展、深化。綜合這一認識過程所得,並結合著者的認識,中國史學史的任務是:
——史學的發展過程及其階段性特點(史學的時代特點或史學自身的階段性特點)。
——史官、史家與史學成果及其特點。
——歷史思想與史學思想。
——史學與社會的相互關係。
——史學發展與相關學術文化領域的關係。
——史學發展的規律性(歷史的進步與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與史學內容的逐漸豐富的一致性,不同的歷史觀點、史學觀點的矛盾鬥爭促進著史學的進步,求真與致用的對立統一,史家作為一個整體總是在歷史進步和史學發展中不斷完善著自己等)。
這裡有必要說明的是,上面所提出的這些史學史的任務,是從理論上著眼的;因此,我們不能要求每一部史學史著作在事實上都應當實現這些任務,我們只能期待它們大致上或有所側重地去實現這些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