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於史學觀

2024-08-14 18:33:17 作者: 瞿林東

  李大釗明確地指出了史學與歷史的區別及聯繫,那麼,他的史學觀自亦與上述他的歷史觀有所區別及聯繫。概括說來,李大釗的史學觀有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歷史與史學的區別及聯繫。李大釗明確地指出「歷史」是「活的歷史」「有生命的歷史」,即客觀歷史運動。與此相聯繫的是,他對史學也做了解釋。他認為史書不是歷史:「這類的書,固然浩如煙海,但不是歷史,而是供給吾人研究歷史的材料。從前許多的舊歷史學家,都認為這是歷史。其實這是研究歷史的材料,而不是歷史。」此其一。其二,「歷史學是起源於記錄」,「發生事件而記錄起來,這是史學的起源」[13]。其三,史學包括記述歷史和歷史理論,他說:「今日的歷史學,即是歷史科學,亦可稱為歷史理論。史學的主要目的,本在專取歷史的事實而整理之,記述之;嗣又更進一步,而為一般關於史的事實之理論的研究,於已有的記述歷史以外,建立歷史的一般理論。嚴正一點說,就是建立歷史科學。」[14]把歷史與史學的關係做如此明確的論說,在中國史學上也是第一次。

  第二,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李大釗最早對這個問題做出了概括,他指出:「因為人類的生活,是人在社會的生活,故個人的生存總是在社會的構造組織以內進動而受他的限制,維持生存的條件之於個人,與生產和消費之於社會是同類的關係。在社會構造內限制社會階級和社會生活各種表現的變化,最後的原因,實是經濟的。」「這就是歷史的唯物的解釋。這種歷史的解釋方法不求其原因於心的勢力,而求之於物的勢力,因為心的變動常是為物的環境所支配。」[15]李大釗在比較了舊史觀與唯物史觀在解釋歷史方法及其結果的種種不同之後指出:「我們要曉得一切過去的歷史,都是靠我們本身具有的人力創造出來的,不是那個偉人聖人給我們造的,亦不是上帝賜予我們。將來的歷史,亦還是如此。」[16]從他的論述可以看出,唯物史觀實為現代史學的核心,也是現代史學各種思潮的試金石。

  第三,歷史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李大釗認為:「歷史是有生命的,僵死陳腐的記錄不能表現那活潑潑的生命,全靠我們後人有新的歷史觀念,去整理他,認識他。果然後人又有了新的理解、發明,我們現在所認為新的又成了錯誤的,也未可知。我們所認為真實的事實,和真理的見解並不是固定的,乃是比較的。」「所以歷史是不怕重作改作的,不但不怕重作改作,而且要改作重作,推翻古人的前案,並不算什麼事,故吾人應本新的眼光去改作舊歷史。」[17]20世紀的中國歷史學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說,就是「本新的眼光去改作舊歷史」的過程。

  第四,重視史學思想史。這是李大釗史學思想中一個很重要、很有特色的方面。1920年起,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等一些高等學校的史學系講授史學思想史課程,持續數年之久。李大釗之所以對此有濃厚的興趣,旨在探索、說明唯物史觀的產生由來已久,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又怎樣克服了它以前的唯物史觀的缺陷而具有科學的意義。這個思想,在他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中已有所表露。李大釗的這一研究方法,同樣適合於用來考察中國歷史上的樸素的唯物史觀的歷史,在方法論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