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語義學美學

2024-08-14 18:16:25 作者: 張德興

  第一節 語義學美學形成的學術背景

  語義學美學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其主要代表是英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瑞恰茲(Ivor Armstrong Richards,1893—1980年)、奧格登(Charles Kay Ogden,1889—1957年)和伍德(James Edward Hawthorn Wood,1899—?),其中對當代西方美學和文學批評發生較大影響的是瑞恰茲。

  語義學美學是在20世紀新實證主義原則基礎上產生的美學流派。在西方哲學史上,新實證主義通常是指以維也納學派為代表的邏輯實證主義,而邏輯實證主義更準確地講是科學經驗主義或邏輯經驗主義。這一流派的哲學家的一個共同目標是反對「形上學」,他們認為,只用純粹的思考而沒有經驗的檢驗,要說明現實世界的性質及其法則是不可能的,而形上學的陳述與命題都不具有客觀可檢驗性,因而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說,形上學的命題既不能被經驗證實,也不能被邏輯證明,因而是「偽命題」,必須從科學中排除出去。

  顯然,意義問題是邏輯經驗主義關注的核心問題。那麼邏輯經驗主義的意義標準是什麼呢?對此德國當代哲學家施太格繆勒曾作了如下的概括:「為了能把一個綜合陳述看作是經驗上有意義的,必要而充分的條件是:這個陳述屬於經驗主義語言,因此也就是屬於那種按照精確的句法規則建立起來的、其全部陳述都是可以被驗證的語言。」[1]這個意義標準實際上就是邏輯經驗主義的實證原則,即只有那些能夠用邏輯分析和經驗證實的方法確定其真假的命題才是有意義的命題,否則就是無意義的命題。

  邏輯經驗主義的對意義問題的探討必然導致對語言的研究。邏輯經驗主義認為哲學問題歸根結底是語言問題,哲學上的許多問題是由於誤解語言而產生的,通過對語言作科學的邏輯分析就可以消除這些誤解。因此對語言表達及其意義進行邏輯分析,並以此克服形上學成為邏輯經驗主義的一個重要任務。

  毫無疑問,邏輯經驗主義者對經驗的重視,他們所建立的意義標準和實證原則,以及與此相關的語言學理論構成了語義學美學的理論基礎。語義學美學主張對美學中使用的術語進行語義分析,以消除用語上的含混不清,語義學美學對意義問題的研究和對語言的特徵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它的批評理論,都是以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的。因此從哲學的觀點看,語義學美學具有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的特徵。

  語義學美學的產生同20世紀心理學科學的發展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語義學美學的另一位主要代表奧格登本人就是一位心理學家。在瑞恰茲的美學著作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費希納、赫爾姆霍茨、馮特、立普斯、威廉·詹姆斯、鐵欽納、弗洛伊德等心理學家的名字,他們的心理學思想在不同程度上給了瑞恰茲以啟發。在瑞恰茲看來,意義、理解、解釋、審美經驗和審美判斷等問題都與心理學有密切關係。他一再強調,文學批評從根本上說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因此從瑞恰茲的整個美學思想來看,可以說心理學在他的美學思想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無怪乎西方某些人稱瑞恰茲的美學理論為心理語義學。

  除了邏輯經驗主義和心理學科學的發展對語義學美學發生重大影響之外,20年代業已形成西方哲學、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的學術背景也對語義學美學構成了一定影響,如索緒爾的語言學,胡塞爾的現象學,皮爾士的符號學等對語義學美學都有直接的影響。還有像羅素、維根斯坦這兩位哲學家的語言學理論對語義學美學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維根斯坦雖然是分析美學的主要代表,但他與瑞恰茲是同一時代的人,因此他們之間的影響可以說是相通的。從流派的產生年代和根本主張看,語義學美學與分析美學基本上是同時產生的,它們的觀點也十分接近或一致,只不過分析美學流傳的時間更長,影響更大,觀點也更為激進。

  由於語義學美學是以瑞恰茲為創始人和主要代表的,他的美學思想也基本上反映了語義學美學的主要內容和特徵,所以本章主要介紹和評價瑞恰茲的語義學美學。

  

  [1] 施太格繆勒:《當代哲學主流》(上),421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