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神分析學美學
2024-08-14 18:16:11
作者: 張德興
19世紀末,歐洲誕生了一個對現代西方人文科學及其他學科發生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心理學、哲學學派——精神分析學派。它的創始人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對人的無意識心理過程作長期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創建了被他稱為對人類的第三個打擊的精神分析學說。之後,在弗洛伊德的弟子榮格、阿德勒、蘭克等人的倡導與努力下,形成了一個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心理學、哲學學派——精神分析學派。
精神分析學說的產生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西方社會處於動盪變化的歷史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激化,人性異化、道德淪喪、精神悲觀成為這一動盪社會的普遍現象,導致了西方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感和精神分裂感。精神分析學的產生正適應了人們期望對這一精神危機加以理解的迫切願望。
科學的發展是精神分析學產生的另一個前提。弗洛伊德誕生在一個科學進步昌盛的時代。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預示著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將進入一個更加科學的階段,醫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科學領域處於蓬勃發展、碩果纍纍的時期,尤其在心理學領域,德國的馮特及費希納把心理學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創立了一整套研究方法,促進了心理學科學的進一步發展。這一切都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主要是對人的無意識心理過程的研究,然而無意識並非弗洛伊德的獨創發現。在弗洛伊德之前歐洲有許多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談到過無意識問題。如德國哲學家哈特曼著有《無意識哲學》,對語言、宗教、歷史和社會生活中無意識的作用作了論述;德國心理學家赫爾巴特在萊布尼茨理論基礎上提出「意識閾」的概念,認為觀念活動力圖從受抑制狀態變為自由狀態,從無意識領域衝破「意識閾」而上升為意識;費希納把人的心理比作冰山,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水下部分象徵著無意識的過程;所有這些人對無意識的研究無疑啟發了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還同19世紀的非理性主義哲學有思想淵源關係,尤其與叔本華、尼采的非理性主義哲學一脈相通。叔本華、尼采對非理性的意志、本能和無意識作用的肯定,無疑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顯現出理論上的一致和淵源關係。
1895年,弗洛伊德與他的好友布洛依爾合作出版了《關於歇斯底里研究》一書,標誌著精神分析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正式創立。在弗洛伊德的努力下,精神分析學運動得到迅速發展,榮格、阿德勒、蘭克等人相繼成為精神分析學派的重要成員。1906年,弗洛伊德創辦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兩年之後,又與其弟子榮格、阿德勒等創立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不久,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發生分歧,弗洛伊德先後與阿德勒、榮格決裂。阿德勒創立了個體心理學,榮格創立了分析心理學。精神分析運動遂顯現出橫向、多元發展的趨勢。50年代以後,精神分析學作為一個學派瀕於解體,但作為一種學說卻仍然對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發生著廣泛的影響,精神分析學的許多基本觀點被其他學派吸收和融合(如法蘭克福學派),它的許多術語也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至於精神分析學對文藝創作的影響則更為深遠和巨大,可以說20世紀以來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現代派藝術和文學流派都打上了精神分析學說的印痕。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精神分析學是20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流派,它是用一種獨特的精神分析方法來研究人的無意識的理論和科學,主要包括無意識論、本能論、泛性論、夢論、人格論等。精神分析學美學是在運用精神分析學的基本觀點來解釋美和藝術問題的基礎上產生的,它的最基本的美學主張,就是強調人的無意識與本能衝動在藝術創造與審美活動中的決定作用和深層動因。該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用無意識、泛性慾主義和夢幻來解釋文藝和審美現象,把藝術看成是性慾的轉移和升華。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則用「集體無意識」觀念來補充弗洛伊德的個體無意識,並把弗洛伊德的「性力」概念擴大為普遍的生命力。與弗洛伊德不同,榮格用「集體無意識」來解釋原始文化和文藝創作等問題,把「集體無意識」看作是藝術創作的根本動因。弗洛伊德的另一位學生蘭克對精神分析學美學的發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他的第一部美學著作是寫於1907年的《藝術家》,後改名為《藝術和藝術家》。這部著作用弗洛伊德的夢的理論來解釋藝術家創作的心理過程,認為藝術家介於夢幻者與精神病患者之間。他最享盛譽的兩本書是《英雄誕生的神話》(1909年)和《詩歌與神話中的亂倫主題》(1912年)。在書中他竭力論證「戀母情結」怎樣給詩歌和神話提供了豐富的主題和動力。考慮到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也受到精神分析影響,然最終形成既不同於行為主義心理學,又不同於精神分析學的當代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本章也收入了馬斯洛的有關美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