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浪漫主義美學

2024-08-14 18:07:46 作者: 蔣孔陽

  法國浪漫主義的興起,是以1800年史達爾夫人出版的《論文學》一書為標誌的。從時間上看,它與華茲華斯號稱英國浪漫主義宣言的《〈抒情歌謠集〉再版序言》,正在同一年。與德國則沒法相比。浪漫主義的靈感和想像,追根溯源,公認是來自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康德將審美趣味界定為非功利的快感,不涉概念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無目的又有目的,最終是以美與藝術統一起一般與個別、理性與想像這些互為對立的兩元,足以叫嗣後在歐洲範圍內興起的浪漫主義美學受用不盡。一個顯見的例子便是英國的柯勒律治。柯勒律治專門到德國攻研過哲學,回英國後便對康德的超驗唯心主義矢志不渝。

  但是法國的情況有所不同。法國大革命足以讓德國思想中的一切反叛努力相形失色。法國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理念,明顯影響了歐洲不止是一代人的文學、藝術和美學,卻又偏偏晚了一個節拍,才比較集中地見諸本土的浪漫主義美學。這還不全是高爾基所謂的消極浪漫主義和積極浪漫主義的問題。歐洲浪漫主義開始勃興的19世紀20年代,在法國正是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但是一方面啟蒙主義思潮滌盪了第一第二等級的意識形態,革命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尤其是滄海桑田,變化叫人難以置信,以使悲觀頹唐,感慨命運多蹇無常的風習彌散在上層階級;另一方面,第三等級對一個既成現實的資產階級社會體制,同樣感到失望,因為它同啟蒙思想家以理性為唯一標尺,描繪出的那個美好的理想社會圖景,完全是兩碼事。所以大家都感到有話要說,都想避開現實,在另一個天地里來抒發寄託情感,這就有了浪漫主義興起的社會基礎。

  不僅如此,法國浪漫主義的前面,還矗立著一個古典主義。法國是古典主義的本土,17世紀在路易十四統治下,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在歐洲獨領風騷。雖然,18世紀啟蒙運動背靠現實,樹立了自己的審美趣味和尺度,但是古典主義餘風尤在。不說啟蒙思想家們奉為圭臬的"理性"系與古典主義一脈而下,那時號稱歐洲思想家泰斗的伏爾泰,對古典主義悲劇還樂此不疲,只恨自己沒有高乃依和拉辛的天賦。甚至拿破崙也鼓勵以節制、義務、王權至上的古典主義文藝。古典主義追根溯源有博大精深的古羅馬和古希臘文化。像歐洲其他國家一樣,把目光緊盯住中世紀民族文化雛形的法國浪漫主義,有勇氣和實力同古典主義較量並且取勝嗎?這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法國浪漫主義具有歐洲各國浪漫主義運動的一般特徵,包括側重表現個人情感,重情感輕理智傾向造成的主體精神突現,追求怪誕和異域風情導致想像力的格外高漲,以及為回歸自然信念染上的神秘主義色彩等。回歸自然是盧梭開啟的傳統,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傳統背後的反叛和革命精神。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盧梭指出,現代社會的民主,不過是權力向少數特權人物集中的代名詞,因為他們擁有權力,可以操縱文字,樹立權威。所以同盧梭的名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返璞歸真也好,回歸自然也好,感傷懷舊也好,這些浪漫主義的口號和特點,無疑都是對現存秩序的一個強烈挑戰,因為它們戳穿了自然人生來染有原罪,非經法律、習俗、宗教和政治的薰陶,不能同文明結緣的神話。相反,盧梭說,人生來是自由的,卻處處受著羈縛,是一個異化社會的犧牲品。所以文化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反之,理想社會的新秩序,必須以"自然"為樣板建立起來。正如伏爾泰的思想養育了吉倫特派,盧梭的激進最終是由雅各賓派把它變成了現實。

  的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中,盧梭的影子是無所不見的。盧梭遺產的積極影響自不待言,不容忽略的是盧梭"回歸自然"的信念,同樣也產生了保守的、消極的影響。就英國來看,不但有愛德蒙·博克的先例,晚年的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在回歸自然的大旗下,由年輕時的一腔熱情走向退隱和保守,也為人所眾知。進而視之,甚至華茲華斯早年的浪漫主義宣言《〈抒情歌謠集〉序言》,被認為也因一味把自然當作邏各斯追求,而使它針對18世紀的矯飾文風提出的以日常語言寫詩的主張,顯得相形失色。而在法國本土,夏多布里昂的例子更是再明顯不過。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同各國浪漫主義思潮相仿,法國浪漫主義波及的主要領域有文學、繪畫和音樂,而它的理論說明,則在文學領域中表述得最為充分。美國已故美學家比爾茲利(M.Beardsley)所著《美學簡史》中,就藝術與美學的關係作過一個辨析:其一,可針對特定作品提出特定問題,如這支曲子是否佛里幾亞風格?《俄狄浦斯王》中的突變是在何處?這些問題應當由批評家,而非美學家來作答。其二,可提出更有普遍性的問題,如什麼是音樂的模態?什麼是悲劇的基本特徵?這類問題與美學有關,但主要應由藝術理論家作答。其三,可針對藝術理論本身提問,廓清它的術語概念,考察它的潛在假設和論證方式,如此等等,這才是哲學的美學。換言之,美學所要探究的,應是悲劇如何成其為悲劇這一類"元命題",唯其如此,才是把握了維根斯坦所謂表情達意的"語法"。這個辨析應是能夠給人啟發的,因為下面我們從浪漫主義文學和藝術理論中來梳理美學思想的工作,正也是把目光瞄準了維根斯坦的"語法"。這一章我們將主要整理史達爾夫人、夏多布里昂、司湯達、德拉克洛瓦和雨果的美學思想。


關閉